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8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下台面下端间隔固装有多个设备支腿,设备支腿支撑在地面上,在下台面上端均匀隔固装有六根承重柱,在六根承重柱上端固装有上床台,在上床台下部内侧的六根承重柱上活动安装上台面下行机构,该上台面下行机构下端固装上台面,上台面下端安装有冲孔模具的上模,下台面的上端安装有与上模匹配的冲孔模具下模;上台面下行机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油缸,油缸分别连接有液压管,该两侧外壁上的液压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一个液压油缸,两侧的油缸均由液压站传出动力。本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专用性和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辊压线与冲压联机一线生产,此设备走在国内辊压技术的前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
本技术属于冲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够使左右零件共享的冲压成型设备,具体是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使用后冲成型设备时,通常需要在第二道工序才能完成,操作需要将沉重的零件放入冲压机模具内,压机两侧各需要一名操作者,一人放入零件,完成工序后另一名取出零件,这样依靠人力完成的工序,操作者每天重复着高强度的生产作业,且人工成本增加,造成库存的浪费,直接导致产品的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后冲压设备与辊压线联机的自动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能让左右零件共享的冲压成型设备,特别涉及于左右零件冲孔以及成型使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台面、设备支腿、承重柱、上床台、上台面下行机构、液压管以及液压油缸,下台面下端间隔固装有多个设备支腿,设备支腿支撑在地面上,在下台面上端均匀隔固装有六根承重柱,在六根承重柱上端固装有上床台,在上床台下部内侧的六根承重柱上活动安装上台面下行机构,该上台面下行机构下端固装上台面,上台面下端安装有冲孔模具的上模,下台面的上端安装有与上模匹配的冲孔模具下模;上台面下行机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油缸,油缸分别连接有液压管,该两侧外壁上的液压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一个液压油缸。在下台面内安装有废料传送机构,废料传送机构的传送带上部的两侧分别安装导向板,废料落在传送带上并根据预定方向排出。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下台面后方的地面上。所述下台面以及上台面的水平精度均保证在0.02mm之内。所述六根承重柱具体安装位置为:在下台面的左右两侧上端分别固装有两根承重柱,在下台面后端的间隔对称设置有两根承重柱。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设备主要由铸造架构上下床台、液压工、油管、设备支腿、油管、承重柱、废料传送机构组成。本设备根据零件形状及生产工艺专门设计,可成功消除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操作者的安全。2、使用本设备后,生产过程中原本辊压线需要两名操作者,冲压设备需要两到四名操作者,辊压线加入后冲设备后仅需要两名操作者,减少为两到四名操作者进行作业,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加工成本。3、本设备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专用性和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辊压线与冲压联机一线生产,此设备走在国内辊压技术的前列,适合推广应用,而且使用本设备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1-上床台;2-液压油缸;3-下台面;4-设备支腿;5-废料传送机构;6-承重柱;7-液压管;8-液压站;9-上台面下行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包括下台面3、设备支腿4、承重柱6、上床台1、上台面下行机构9、液压管7以及液压油缸2,下台面下端间隔固装有多个设备支腿,设备支腿支撑在地面上保证下台面的平稳,在下台面上端均匀隔固装有六根承重柱,具体为:在下台面的左右两侧上端分别固装有两根承重柱,在下台面后端的间隔对称设置有两根承重柱。在上床台后零件由辊轮产出进入后冲压设备,六个承重柱将上、下床面固定,并限制上床台的高度位置,方便安装模具,六个承重柱均匀分布,使模具受力均匀,不会产生受力偏载现象;在六根承重柱上端固装有上床台1,在上床台下部内侧的六根承重柱上活动安装上台面下行机构9,上台面下行机构的具体结构参见附图4所示,该上台面下行机构下端固装上台面(图中未标注),该上台面下端安装有冲孔模具的上模,下台面的上端安装有与上模匹配的冲孔模具下模。下台面内安装有废料传送机构,冲压产生的废料直接掉落流入废料传送机构的传送带上,由传送带将废料自动带出,传送带上部的两侧分别安装导向板,废料能根据废料导板落在辊压传送带上并根据预定方向排出,所有的成型以及冲孔位置保持相对精准的公差,产出高质量产品。上台面下行机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液压驱动油缸(常规技术,图中未标注),油缸分别连接有液压管7,液压管的固定部分对称安装在上床台两侧的外壁上,该两侧外壁上的液压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一个液压油缸2,该液压油缸即液压站,两侧的油缸均由液压油缸传出动力,利用侧向力将上床台面的下压板下压,完成零件工艺,然后液压站开始收力,上床台面回程准备下一行程,此时零件将从后冲设备走出一个步距,新的零件加载到后冲压机的内部,设备内部的受力均匀,不产生偏载现象,每一个零件步距相等。液压油缸设置在下台面后方的地面上,为整个后冲压机提供动力,所以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足够的液压动力,液压油的冷却系统、液压油泵,同时需检查液压油位。上床台、下台面、液压油缸、设备支腿,安装完成的台面水平精度必须保证在0.02mm之内,所以在安装设备支腿时依然需要保证安装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液压站安装在与设备相近的位置,保证后冲压设备动力的及时性。整个后冲设备的运行全部集成于整辊压线,由整条辊压线PLC协调控制,同时存在安全报警系统,在触碰到安全报警系统立即产生报警,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为:本技术利用上床台机械结构、液压油缸、下台面机械结构、设备支腿、废料传送机构、承重柱、液压管、液压站、上台面下行机构,在三维数模中模拟零件所需要的安装模具空间,模拟零件设备运行参数,限制设备的中心位置、将几大部分安装在一起,形成整个后冲压设备。使用本设备时时,操作者只需要将模具安装在后冲设备的内部,确定好传送步距,完成换型后确认检查安装状态,此时操作者将退出安全区,通过操作台检测生产情况,在后冲成型后零件流出,仅仅需要两名操作者接件即可完成冲压工序。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台面、设备支腿、承重柱、上床台、上台面下行机构、液压管以及液压油缸,下台面下端间隔固装有多个设备支腿,设备支腿支撑在地面上,在下台面上端均匀隔固装有六根承重柱,在六根承重柱上端固装有上床台,在上床台下部内侧的六根承重柱上活动安装上台面下行机构,该上台面下行机构下端固装上台面,上台面下端安装有冲孔模具的上模,下台面的上端安装有与上模匹配的冲孔模具下模;上台面下行机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油缸,油缸分别连接有液压管,该两侧外壁上的液压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一个液压油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辊压线的后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台面、设备支腿、承重柱、上床台、上台面下行机构、液压管以及液压油缸,下台面下端间隔固装有多个设备支腿,设备支腿支撑在地面上,在下台面上端均匀隔固装有六根承重柱,在六根承重柱上端固装有上床台,在上床台下部内侧的六根承重柱上活动安装上台面下行机构,该上台面下行机构下端固装上台面,上台面下端安装有冲孔模具的上模,下台面的上端安装有与上模匹配的冲孔模具下模;上台面下行机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油缸,油缸分别连接有液压管,该两侧外壁上的液压管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一个液压油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辊压线的后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子顺吴庭波肖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德英利天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