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8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轧合机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其使得轧弯形成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力损耗,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可靠性;包括下部支架、下部轧模和上部轧模,下部支架顶端中部与下部轧模底端相连接;还包括上部支架、油缸、油管、油泵、油箱、油缸杆、控制盒、按钮、注油口和注油口帽,上部支架底端与下部支架顶端后部相连接,上部支架顶端内壁与油缸中部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油泵输出端相连接,油泵输入端与油箱后端下侧中部相连接,油箱顶端前部左侧与注油口底端相连通,注油口顶端与注油口帽底端可拆卸相连接,上部支架前端右侧与控制盒后端相连接,控制盒前端左侧与按钮后端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
本技术涉及轧合机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是一种用于将金属网框进行轧弯以便适应不同需求的辅助装置,其在轧合机械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包括下部支架、下部轧模和上部轧模,下部支架顶端中部与下部轧模底端相连接;现有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使用时,首先将待轧金属框网放置在下部轧模的顶端,并使待轧合处位于下部轧模顶端的轧合槽上端,之后持动上部轧模,将其作用于金属框网上端进行向下轧合,使其产生相应弯度后,撤回上部轧模,取出即可;现有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使用中发现,上部轧模不便操持,致使轧弯过程较耗费人力,工作效率低,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得轧弯形成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力损耗,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可靠性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包括下部支架、下部轧模和上部轧模,下部支架顶端中部与下部轧模底端相连接;还包括上部支架、油缸、油管、油泵、油箱、油缸杆、控制盒、按钮、注油口和注油口帽,上部支架底端与下部支架顶端后部相连接,上部支架顶端内壁与油缸中部外壁相连接,油缸底端与油缸杆顶端可滑动相连接,油缸杆底端与上部轧模顶端中部相连接,油管一端与油缸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油泵输出端相连接,油泵输入端与油箱后端下侧中部相连接,油箱顶端前部左侧与注油口底端相连通,注油口顶端与注油口帽底端可拆卸相连接,上部支架前端右侧与控制盒后端相连接,控制盒前端左侧与按钮后端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下部轧模触头、感应杆、弹簧、感应器支板和感应器,下部轧模顶端中部设置有触头内槽,触头内槽底端中部与弹簧底端相连接,弹簧顶端与下部轧模触头底端相连接,下部轧模触头右端中下部与感应杆左端相连接,触头内槽右端中部与感应器支板右端相连接,感应器支板左端与感应器右端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底端与控制盒顶端中部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光栅底座、光栅支架和光栅,两组光栅底座后端分别与下部支架前端上部的左右侧相连接,光栅底座顶端与光栅支架底端相连接,光栅支架内端与光栅内端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急停按钮,急停按钮后端与控制盒前端右侧中部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观测玻璃,油箱前端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内壁与观测玻璃外壁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测量杆约束轴、刻度板和测量杆,测量杆约束轴底端与下部支架顶端前部相连接,测量杆约束轴两侧分别与一组测量杆内端相连接,测量杆约束轴前端与刻度板后端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底部固定座和螺栓,下部支架左右侧的下端前后部分别与一组底部固定座内端相连接,螺栓穿过底部固定座内壁与地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通过注油口倒入足量油液,并通过注油口帽封闭,之后按压按钮使控制盒控制油泵在油箱内的抽油,使得油管箱油缸内排油,使得油缸杆在油缸内下滑,直至上部轧模向下将金属框网轧合,形成弯度,之后按压按钮,通过控制盒控制油泵在油箱内的排油,通过油管向油缸内抽油,油缸杆在油缸内上升,取出成品,使得轧弯形成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力损耗,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轴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内视图;附图中标记:1、下部支架;2、上部支架;3、下部轧模;4、上部轧模;5、油缸;6、油管;7、油泵;8、油箱;9、油缸杆;10、控制盒;11、按钮;12、注油口;13、注油口帽;14、下部轧模触头;15、触头内槽;16、感应杆;17、弹簧;18、感应器支板;19、感应器;20、报警器;21、光栅底座;22、光栅支架;23、光栅;24、急停按钮;25、观测玻璃;26、测量杆约束轴;27、刻度板;28、测量杆;29、底部固定座;3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包括下部支架1、下部轧模3和上部轧模4,下部支架1顶端中部与下部轧模3底端相连接;还包括上部支架2、油缸5、油管6、油泵7、油箱8、油缸杆9、控制盒10、按钮11、注油口12和注油口帽13,上部支架2底端与下部支架1顶端后部相连接,上部支架2顶端内壁与油缸5中部外壁相连接,油缸5底端与油缸杆9顶端可滑动相连接,油缸杆9底端与上部轧模4顶端中部相连接,油管6一端与油缸5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油泵7输出端相连接,油泵7输入端与油箱8后端下侧中部相连接,油箱8顶端前部左侧与注油口12底端相连通,注油口12顶端与注油口帽13底端可拆卸相连接,上部支架2前端右侧与控制盒10后端相连接,控制盒10前端左侧与按钮11后端相连接;首先通过注油口12倒入足量油液,并通过注油口帽13封闭,之后按压按钮11使控制盒10控制油泵7在油箱8内的抽油,使得油管6箱油缸5内排油,使得油缸杆9在油缸5内下滑,直至上部轧模4向下将金属框网轧合,形成弯度,之后按压按钮11,通过控制盒10控制油泵7在油箱8内的排油,通过油管6向油缸5内抽油,油缸杆9在油缸5内上升,取出成品,使得轧弯形成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力损耗,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下部轧模触头14、感应杆16、弹簧17、感应器支板18和感应器19,下部轧模3顶端中部设置有触头内槽15,触头内槽15底端中部与弹簧17底端相连接,弹簧17顶端与下部轧模触头14底端相连接,下部轧模触头14右端中下部与感应杆16左端相连接,触头内槽15右端中部与感应器支板18右端相连接,感应器支板18左端与感应器19右端相连接;在上部轧模4下压过程中,接触到下部轧模触头14使其在弹簧17的弹性约束下下压,直至感应杆16右端接触到感应器19,从而触发设备停止,以防向下过度延伸造成下部轧模3与上部轧模4的过度接触变形,提高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报警器20,报警器20底端与控制盒10顶端中部相连接;在设备故障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时,由报警器20报警,用于提示,提高可靠性。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光栅底座21、光栅支架22和光栅23,两组光栅底座21后端分别与下部支架1前端上部的左右侧相连接,光栅底座21顶端与光栅支架22底端相连接,光栅支架22内端与光栅23内端相连接;在人闯入两组光栅23之间时,会阻断光栅23对照信号,使得设备紧急停止,防止人身伤害,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还包括急停按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包括下部支架(1)、下部轧模(3)和上部轧模(4),下部支架(1)顶端中部与下部轧模(3)底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支架(2)、油缸(5)、油管(6)、油泵(7)、油箱(8)、油缸杆(9)、控制盒(10)、按钮(11)、注油口(12)和注油口帽(13),上部支架(2)底端与下部支架(1)顶端后部相连接,上部支架(2)顶端内壁与油缸(5)中部外壁相连接,油缸(5)底端与油缸杆(9)顶端可滑动相连接,油缸杆(9)底端与上部轧模(4)顶端中部相连接,油管(6)一端与油缸(5)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油泵(7)输出端相连接,油泵(7)输入端与油箱(8)后端下侧中部相连接,油箱(8)顶端前部左侧与注油口(12)底端相连通,注油口(12)顶端与注油口帽(13)底端可拆卸相连接,上部支架(2)前端右侧与控制盒(10)后端相连接,控制盒(10)前端左侧与按钮(11)后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包括下部支架(1)、下部轧模(3)和上部轧模(4),下部支架(1)顶端中部与下部轧模(3)底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支架(2)、油缸(5)、油管(6)、油泵(7)、油箱(8)、油缸杆(9)、控制盒(10)、按钮(11)、注油口(12)和注油口帽(13),上部支架(2)底端与下部支架(1)顶端后部相连接,上部支架(2)顶端内壁与油缸(5)中部外壁相连接,油缸(5)底端与油缸杆(9)顶端可滑动相连接,油缸杆(9)底端与上部轧模(4)顶端中部相连接,油管(6)一端与油缸(5)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油泵(7)输出端相连接,油泵(7)输入端与油箱(8)后端下侧中部相连接,油箱(8)顶端前部左侧与注油口(12)底端相连通,注油口(12)顶端与注油口帽(13)底端可拆卸相连接,上部支架(2)前端右侧与控制盒(10)后端相连接,控制盒(10)前端左侧与按钮(11)后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框网用轧弯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部轧模触头(14)、感应杆(16)、弹簧(17)、感应器支板(18)和感应器(19),下部轧模(3)顶端中部设置有触头内槽(15),触头内槽(15)底端中部与弹簧(17)底端相连接,弹簧(17)顶端与下部轧模触头(14)底端相连接,下部轧模触头(14)右端中下部与感应杆(16)左端相连接,触头内槽(15)右端中部与感应器支板(18)右端相连接,感应器支板(18)左端与感应器(19)右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纪明张跃权
申请(专利权)人:安平县鑫翔金属网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