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微杆菌NA2及其应用,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NA2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77,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从马铃薯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马铃薯内生菌,在YIM38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验验证,在马铃薯贮存前接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NA2可以有效抑制马铃薯贮存过程中有毒物质龙葵碱的增长,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使用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显著降低了龙葵碱含量升高给马铃薯产业带来的损失,在马铃薯种植和贮存等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化微杆菌NA2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氧化微杆菌NA2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目前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同时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其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抑制体重增长、预防肥胖。目前,马铃薯的加工品得到不断的综合开发利用,例如1、马铃薯食品(马铃薯片、条、丁、泥、膨化食品);2、马铃薯粉条、粉丝;3、马铃薯淀粉;4、马铃薯全粉等。除此之外,马铃薯也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化工、建材、医药等诸多领域。马铃薯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贮藏方式不当或受到外界损伤,容易产生发芽毒变、龙葵碱含量升高等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利变化,影响马铃薯的食用安全性,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马铃薯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茄碱,又称龙葵碱,其对于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其症状有:舌、咽麻痹,胃部灼痛,腹泄,呕吐,发烧,眩晕,瞳孔散大,耳鸣,兴奋,语言障碍及痉挛等。因此,如何抑制马铃薯中龙葵碱含量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关于马铃薯龙葵碱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内生菌作为植物组织中巨大的微生物潜在资源,凭借其与宿主复杂密切的代谢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内生菌包括内生细菌、放线菌、真菌,普遍存在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内部,其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宿主:(1)使植物获得的营养增加;(2)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和昆虫的危害;(3)增加植物对胁迫的耐受性;(4)调节植物的发育;(5)压制杂草的生长。内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并与寄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研究表明,内生菌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防治植物病害具有潜在的应用和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解决一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氧化微杆菌NA2及其应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其保藏信息如下:保藏编号为:CGMCCNO.18777;分类命名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保藏单位为:中科院微生物所;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9年11月1日。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法分离得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将采自中国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大西洋)块茎经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手术刀切成5mm小段,置于分离培养基板上,28℃条件下进行培养,直至样品内部出现单个菌落,将单菌落在YIM38培养基上划线纯化,经过2-3次点接纯化、转接后,得到单一菌种。参照细菌鉴定手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rRNA(SEQIDNO.1)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命名为NA2。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生理特征如下:在YIM38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7.2。在YIM38培养基中,菌株的平板菌落形态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黄色,革兰氏染色阳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包含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菌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马铃薯品质的方法,包括:在马铃薯贮存前,向所述马铃薯接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或权利要求3所述菌剂。进一步地,所述马铃薯贮存的条件为在26~30℃、100%下光照培养。进一步地,所述菌剂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发酵产物,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接种于YIM38培养基,在pH为7.0~7.2,培养温度为27~29℃,培养时间48h,转速为200r·min-1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进一步地,所述YIM38培养基包括:葡萄糖(Glucose)4g,酵母浸粉(Yeastextract)4g,麦芽浸粉(Maltextract)5g,维生素B(B-Vitamins)1g,氯化钠(Tracesalt)1g,超纯水1L。进一步地,制备方法还包括:发酵液上清液和菌体经离心分离后分别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和丙醇进行萃取,并旋转蒸发,1mL甲醇复溶,-20℃保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和所述菌剂在抑制龙葵碱合成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和所述菌剂在抑制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合成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和所述菌剂在提高马铃薯品质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马铃薯内生菌能显著降低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龙葵碱含量,贮藏7天对于龙葵碱含量的抑制率达到36%。本专利技术发现通过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接种于马铃薯块茎,可抑制α-茄碱和α-卡茄碱的合成,从而提高马铃薯的食用安全性,在采后贮藏中较大程度上提高其贮藏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菌落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电镜扫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对抑制马铃薯总龙葵碱含量增长内生菌的分离、纯化,流程如下:1、材料:马铃薯品种为大西洋,采自甘肃省定西市;2、消毒:马铃薯块茎消毒采用超纯水超声处理15min,0.01%Tween-20浸泡1min,3%氯酸钠浸泡7min,2.5%硫代硫酸钠浸泡9min,75%酒精浸泡3min,蒸馏水洗涤5次,其中第三次洗涤水取200μL涂布ISP2平板,再用10%碳酸氢钠浸泡10min;3、分离:将经表面消毒的马铃薯块茎,切好后各取5mm样品,于超净工作台内自然风干,均匀放在添加马铃薯浸汁的11种分离培养基上,于28℃下培养3周;4、培养基:10%浓度营养琼脂(NA):牛肉膏(Beefextract)0.5g、蛋白胨(Peptone)1g、丙酮酸钠(Sodiumpyruvate)1.25g、甜菜碱(Betaine)1.25g、氯化钠(NaCl)10g、琼脂粉(Agar)20.0g、超纯水1L、pH值为7.2,1%的马铃薯浸汁。马铃薯浸汁制备:取100g洗干净的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NA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NA2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7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877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的16sr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
4.一种提高马铃薯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马铃薯贮存前,向所述马铃薯接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NA2或权利要求3所述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贮存的条件为在26~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萌,范蓓,王凤忠,金诺,卢嘉,黄亚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