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植物乳杆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51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980。该植物乳杆菌能够有效吸附塑化剂DBP,从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乳杆菌能够有效吸附DBP,减少带来的危害,属于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安全的潜在塑化剂生物脱除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植物乳杆菌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工程
,具体涉及一株对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未来有望作为塑化剂生物脱除剂使用的植物乳杆菌P1。
技术介绍
乳酸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是保证其持久性和定殖作用的重要特征,一些乳酸菌优异的或独特的粘附能力,能够吸附某些有害物质,如镉、铅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以增强材料的柔韧性,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塑化剂。其分子结构类似于激素,属于环境激素,进入机体会扰乱正常的内分泌系统。近年来,人们过度使用塑化剂,污染事件频发,在各种环境中甚至食品中都能检测到残留物。而这类化合物具有低挥发性、低水溶性和高亲脂性等特点,不易水解或光解,可长期稳定存在环境中。PAEs可通过受污染的水、食物和空气入侵人体,这类环境激素可导致胎儿死亡、畸形、睾丸损伤等,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危害人体健康。不同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不同的毒性和效力,其中DBP及其活性代谢物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都有较强毒性,带来很大危害。目前环境中的塑化剂的污染治理研究主要包括非生物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非生物方法包括水解和光解等,水解仅能使这类化合物得到初步降解,光解过程缓慢,时间较长,对动物体内的残留污染物束手无策。生物方法具有高效、绿色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生物吸附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乳酸菌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多集中在其优异的益生特性。乳酸菌属于有益菌,并且多种乳酸菌能够在动物肠道中定植,促进肠道蠕动,是肠道菌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粘附能力较强,使其吸附塑化剂DBP成为可能,从而减少DBP带来的危害。因此,筛选一株能够有效吸附DBP的乳酸菌变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株能够有效吸附塑化剂DBP的植物乳杆菌P1,从体外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P1对DBP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能够有效吸附DBP,减少带来的危害,属于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安全的潜在塑化剂生物脱除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植物乳杆菌P1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9年11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898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菌剂,所述菌剂包含上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本专利技术还提出植物乳杆菌P1有效吸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方法,其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将保存的菌种接种至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再接种至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得到目标菌液。(2)将目标菌液离心,经生理盐水洗涤后,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菌液和DBP,放置培养箱中共孵育。(3)孵育结束后,通过HPLC测定未被吸附的DBP含量,计算吸附率。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植物乳杆菌P1是从新疆牧民手工制作的奶制品中筛选所得,对DBP有较强的吸附能力,OD600为4的菌体,在30℃下孵育2.5h后,对5mg/mlDBP的吸附率可以达到58.63%左右,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与传统的原有方式相比,不仅具备了生物吸附绿色高效的优点,而且由于其自身特性,属于有益菌,在食品等领域有一定优势,应用范围更广阔。近年来利用生物法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专利技术中提到的植物乳杆菌P1为塑化剂类有害物质的生物吸附带来的新的想法和思路。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植物乳杆菌P1在不同细胞浓度、不同DBP浓度、不同时间和温度的条件下不同程度的吸附塑化剂DBP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植物乳杆菌P1有效吸附塑化剂DBP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细菌细胞的准备取1%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0℃、200rpm)培养12-20h,活化后取1%菌液接种于MRS培养基(厌氧瓶)中(30℃、200rpm)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大约12-20h,所得菌液可以进行后续实验操作。MRS培养基购于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2)DBP的吸附DBP母液的制备:使用液相级甲醇溶解稀释DBP,使母液终浓度达200mg/mL,常温放置储存。将步骤(1)所述的菌液离心(4000rpm、10min),然后用0.90%生理盐水洗涤至少三次,生理盐水重悬,调整OD600为7.00,加入DBP母液,对母液进行稀释,其浓度范围在1mg/mL和20mg/mL之间,5mg/mL较为适宜,加入菌液,其OD值可在1.00到6.00之间,但不宜太浓,定容至1.00mL,将吸附体系漩涡震荡5min充分混匀,恒温共孵育,温度可在4℃和45℃之间,其中30℃和37℃效果较好,孵育时间2.5h最佳,也可达4h,孵育结束后,离心(4000rpm、10min)取上清液,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和上清液充分混匀萃取,吸取上层液体,并将其中的乙酸乙酯蒸干,然后用等体积甲醇洗涤溶解瓶中残留的DBP,溶液用0.22μm有机相滤头过滤,存放于高效液相色谱琥珀瓶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残留的DBP浓度。所有测定均一式三份进行。使用等量不含菌液的DBP母液作为阴性对照。(3)吸附率的测定将上述步骤中制好的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残留的DBP浓度。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岛津NexeraLC系统与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色谱分离采用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v/v)检测流速设为1.0mL/min,C18柱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可见光-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54nm。使用下列公式计算吸附率:其中:Y是DBP的吸附率,A是上清液中DBP的峰面积,A0是阴性对照中DBP的峰面积。测得体外吸附率为58.63%。如图1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细胞浓度、不同DBP浓度、不同时间和温度的条件下,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植物乳杆菌P1都能不同程度的吸附塑化剂DB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植物乳杆菌,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特征在于,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9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植物乳杆菌,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其特征在于,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8980。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菌剂在吸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应用。


4.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叶邦策范雨航郑国生林绍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