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936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污水依次流经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然后出水部分回流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通过出水水位调节和利用溶解氧(DO)梯度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实现好氧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的耦合,以提高复合湿地系统对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率。在复合人工湿地系统中填充了碎砖块和海蛎壳等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吸附能力好的填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物持有量,保证了较高的磷素和氮素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途径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仍存在很多瓶颈。如:氨氮完全转化为硝态氮需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增加了曝气成本;低C/N比污水或高碳氮磷污水的处理,需依靠外加有机碳源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好氧生物除磷过程增加了动力消耗且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整个处理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且投资成本高等。近年来几种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虽低能耗、节省碳源,污泥产量少占地小,但对污水水质条件要求苛刻,处理设备构造和操作较复杂,投运成本依然很高,且系统生物持有量较低,运行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且系统中各功能微生物间易相互影响,污染物处理性能低下。而人工湿地作为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引起了广泛关注,逐渐发展成为新型实用技术。但其建设面积大、氮、磷去除负荷低等问题,且单级人工湿地系统已难以满足对于污水深度净化的需求。因此,随着节能减排和生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1)出水经出水管(1-1)由出水泵(2)泵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3),在布水区(3-2)均匀布水后导流至导流板(3-3)进入基质层(3-4),通过出水管(3-6)将蓄水区(3-5)污水送至布水管(4-1)均匀布水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SF(4),之后污水经基质层(4-2)于蓄水区(4-3)利用水位控制阀(4-4)流入回流池(5)由回流泵(6)泵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3),进而进行反硝化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1)出水经出水管(1-1)由出水泵(2)泵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3),在布水区(3-2)均匀布水后导流至导流板(3-3)进入基质层(3-4),通过出水管(3-6)将蓄水区(3-5)污水送至布水管(4-1)均匀布水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SF(4),之后污水经基质层(4-2)于蓄水区(4-3)利用水位控制阀(4-4)流入回流池(5)由回流泵(6)泵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3),进而进行反硝化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SF(4)设置有水位控制阀(4-4),水位控制阀(4-4)利用水位变化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SSF(4)中的基质层(4-2)中同一竖向空间营造浸没区和非浸没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处理低C/N比污水的An/O复合型HSSF-VSSF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流泵(6)可控制出水回流液的出水速率,实现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梦露赵林刘嘉澍张少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