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48461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科学搭配,接近天然饵料,全程为水产提供矫健体质打下底子,提高成活率,低落饵料系数;快速补充吸收优质氨基酸,是粗蛋白抱负的替代原料,无需消化酶转化,降低肝脏负荷,淘汰肝萎缩现象;稳定水质,不污染水质,不易倒藻,不需过于担心水色浓重,发酵菌有机酸对藻类、亚硝酸盐、硫化氢、氯离子等有一定解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黑水虻为双翅目,水虻科昆虫,现已成为世界性分布的昆虫,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以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为食,可以抑制臭气产生、减少有害菌数量和控制家蝇的滋生,实现餐厨垃圾和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再利用。黑水虻幼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可以应用于生产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饲料,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资源昆虫。有报道其可以代替鱼粉和豆粕用于养鸡,养猪和水产。黑水虻鲜虫不能长期放置保藏,烘干不充分的黑水虻容易变质发臭。用于饲料添加时,一般采用不高于65℃的低温烘干至含水率10%以下,再粉碎保藏。该方法所用设备成本较高、操作繁琐,工时较长、烘干过程可能存在营养损失、能耗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及应用,实现增加采食量、优化肠道微生物、改善水体、降低肝负荷,提高抗病力、抗应激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S2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S3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优选的,还可以向所述步骤S2中的新鲜虫浆添加豆粕粉制成混合物料后再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其中,所述新鲜虫浆与豆粕粉的比例为4:1或5:1。优选的,所述豆粕粉为80-100目。优选的,所述高活性复合菌为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及活性酶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混合物料的含水率为55%-60%。优选的,所述复核反应的天数为5-7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溶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科学搭配,接近天然饵料,不加诱食剂,全程为水产提供矫健体质打下底子,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低落饵料系数;2、快速补充吸收优质氨基酸,是粗蛋白抱负的替代原料,无需消化酶转化,降低肝脏负荷,淘汰肝萎缩现象;3、补充生物小肽、消化酶,提升肠道康健,护肝护肠,可整个养殖周期使用,虾的消化系统区形成肝保护膜,对白便现象有控制、改良本领;4、稳定水质,不污染水质,不易倒藻,不需过于担心水色浓重,发酵菌有机酸对藻类、亚硝酸盐、硫化氢、氯离子等有一定解毒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S2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S3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优选的,还可以向所述步骤S2中的新鲜虫浆添加豆粕粉制成混合物料后再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其中,所述新鲜虫浆与豆粕粉的比例为4:1或5:1。优选的,所述豆粕粉为80-100目。优选的,所述高活性复合菌为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及活性酶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混合物料的含水率为55%-60%。优选的,所述复核反应的天数为5-7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溶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实施例1、苗期以1万苗计:每餐100克发酵虫溶浆,饲喂三餐,天天以10%的量递增,一连十天后,再共同粉料饲喂;直接用水稀释,全塘撒泼。2、育成期:以替代饲料15%-20%的量,加适量的水溶解在与饲料混淆投喂。3、料台时间:掌握在40-50分钟内吃完颗粒料,因为本专利技术15%-20%溶于水体,供水产幼苗吸收消化;如遇到天气变化可以暂停加料,排污换水量控制在10%-20%。4、遇到消化超负荷和毒素引起白便、肝萎缩现象,可以按照每立方米水泼洒5克,每天泼洒3次,连续使用3-5天,饲料淘汰一半大概暂停投料,好转再逐步规复投喂饲料量。5、本专利技术是直接分散到水体的新型营养饵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nS2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nS3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黑水虻老熟幼虫打成新鲜虫浆;
S2向所述新鲜虫浆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
S3经30-35℃发酵酶解复合反应后制成流体状虫溶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向所述步骤S2中的新鲜虫浆添加豆粕粉制成混合物料后再加入0.5%高活性复合菌,其中,所述新鲜虫浆与豆粕粉的比例为4:1或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黑水虻幼虫制备虫溶浆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强谭玉强岳海林彭东亮龚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熙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