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456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包括储肥桶、储水桶,所述储肥桶底部连接输肥管,输肥管上设置有肥料泵,输肥管末端连接四根吸肥管道,吸肥管道上设置有文丘里吸肥器、加压泵,四根吸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第一电磁阀、比例电磁阀、针型阀;储水桶连接输水管,输水管上设置水泵;吸肥管道和输水管的末端均连接静态混合管,静态混合管上设置有静态混合混合器,静态混合管连接主管道;主管道末端连接设置有三通阀,主管道通过三通阀与滴灌管道、循环管连通,滴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循环管一端与输肥管连通,循环管上设置有动力泵。解决肥水不易混合的问题。

An intelligent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ed device for shallow root economic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肥一体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水肥一体是指在给作物浇水的时候,通过注肥通道将水溶性肥料随水注入到滴灌、喷灌、微灌管道中,在浇水的同时施肥的一种先进的施肥方式。优点是施肥精准,均匀,省时省力。提供水肥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肥过多导致的浪费,有效截止了对环境、地下水的污染,提高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由于使用了水肥一体系统,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现有施肥机中,普通采用高成本的控制系统和流量泵或电磁流量计等高成本配件,导致现有施肥系统价格过高,使中小农业投资者无法使用成本过高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而且由于操作复杂,导致有部分投资者即使投资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也无法直观、准确的使用该系统,造成系统浪费。因此,提供一种使用简便、成本较低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解决肥水不易混合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包括储肥桶、储水桶,所述储肥桶底部连接输肥管,输肥管上设置有肥料泵,输肥管末端连接四根吸肥管道,吸肥管道上设置有文丘里吸肥器、加压泵,四根吸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第一电磁阀、比例电磁阀、针型阀;储水桶连接输水管,输水管上设置水泵;吸肥管道和输水管的末端均连接静态混合管,静态混合管上设置有静态混合混合器,静态混合管连接主管道;主管道末端连接设置有三通阀,主管道通过三通阀与滴灌管道、循环管连通,滴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循环管一端与输肥管连通,循环管上设置有动力泵。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内设置EC探头、pH探头,EC探头与EC检测控制器连接,pH探头与pH检测控制器连接;EC检测控制器、pH检测控制器设置在控制箱上,控制箱固定设置在支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滴灌管道上均匀设置有滴灌喷头,滴灌管道的管径小于主管道的管径。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由多孔管道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铝合金材料,支架为矩形结构的框架。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排空气阀门、取样阀。进一步的;所述储肥桶侧壁底部平行设置有支气管,支气管上均匀开有气孔,支气管末端均与主气管连接,主气管上设置有气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对肥料的施肥,灌溉时间控制,以到达植物精准施肥,在施肥过程中,对EC、pH值、土壤的湿度等进行检测并实时记录,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可分析每种作物种植的数据,以方便在日后的更加方便的进行作物种植的管理。2、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控制精确,可实现多种肥料的同时加入,施肥问题;可用于所有农业的精准施肥,尤其是草莓,番茄,花卉的无土栽培;可有效节省水肥利用,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土壤盐碱化及因湿度,肥料浓度控制不到引发的病害;降低由于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地污染及地下水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控制箱的示意图。图中:储肥桶(1)、储水桶(2)、输肥管(3)、肥料泵(4)、吸肥管道(5)、文丘里吸肥器(6)、加压泵(7)、单向阀(8)、第一电磁阀(9)、比例电磁阀(10)、针型阀(11)、输水管(12)、水泵(13)、静态混合管(14)、静态混合混合器(15)、主管道(16)、三通阀(17)、滴灌管道(18)、循环管(19)、第二电磁阀(20)、EC探头(21)、pH探头(22)、EC检测控制器(23)、pH检测控制器(24)、控制箱(25)、支架(26)、滴灌喷头(27)、压力表(28)、排空气阀门(29)、取样阀(30)、支气管(31)、主气管(32)、气泵(33)、动力泵(34)。具体实施方式图1-2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包括储肥桶1、储水桶2,储肥桶1底部连接输肥管3,输肥管3上设置有肥料泵4,输肥管3末端连接四根吸肥管道5,吸肥管道5上设置有文丘里吸肥器6、加压泵7,四根吸肥管道5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8、第一电磁阀9、比例电磁阀10、针型阀11;储水桶2连接输水管12,输水管12上设置水泵13;吸肥管道5和输水管12的末端均连接静态混合管14,静态混合管14上设置有静态混合混合器15,静态混合管14连接主管道16;主管道16末端连接设置有三通阀17,主管道16通过三通阀17与滴灌管道18、循环管19连通,滴灌管道18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0,循环管19一端与输肥管3连通,循环管19上设置有动力泵34;储肥桶1内储肥通过输肥管3进入到四根吸肥管道5内再进入到静态混合管14,储水桶2内储水通过输水管12进入到静态混合管14,肥水在静态混合管14混合且通过静态混合混合器15进行混合,混合后进入到主管道16,主管道16内的肥水经过滴灌管道18进行输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主管道16内设置EC探头21、pH探头22,EC探头21与EC检测控制器23连接,pH探头22与pH检测控制器24连接;EC检测控制器23、pH检测控制器24设置在控制箱25上,控制箱25固定设置在支架26上;主管道16内的肥水通过EC探头21、pH探头22进行监测,EC探头21、pH探头22监测肥水EC、pH满足需要,则通过滴灌管道18进行输出,不满足需要时,循环管19的水通过动力泵34进入输肥管3,通过调整单向阀8、第一电磁阀9、比例电磁阀10、针型阀11使得肥水混合液的EC、pH满足需要。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滴灌管道18上均匀设置有滴灌喷头27,滴灌管道18的管径小于主管道16的管径;便于滴灌。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主管道16由多孔管道组成;便于肥水的混合。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支架26为铝合金材料,支架26为矩形结构的框架;支架26起到支撑作用。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主管道16上设置有压力表28、排空气阀门29、取样阀30;调整主管道16内压力,且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其他肥水的监测取样。实施例7: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储肥桶1侧壁底部平行设置有支气管31,支气管31上均匀开有气孔,支气管31末端均与主气管32连接,主气管32上设置有气泵33;储肥桶1进行气泵33输入气体进行曝气,可以减少肥料液体中出现沉淀物,从而影响肥水的混合效果。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包括储肥桶(1)、储水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肥桶(1)底部连接输肥管(3),输肥管(3)上设置有肥料泵(4),输肥管(3)末端连接四根吸肥管道(5),吸肥管道(5)上设置有文丘里吸肥器(6)、加压泵(7),四根吸肥管道(5)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8)、第一电磁阀(9)、比例电磁阀(10)、针型阀(11);/n储水桶(2)连接输水管(12),输水管(12)上设置水泵(13);/n吸肥管道(5)和输水管(12)的末端均连接静态混合管(14),静态混合管(14)上设置有静态混合混合器(15),静态混合管(14)连接主管道(16);/n主管道(16)末端连接设置有三通阀(17),主管道(16)通过三通阀(17)与滴灌管道(18)、循环管(19)连通,滴灌管道(18)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0),循环管(19)一端与输肥管(3)连通,循环管(19)上设置有动力泵(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包括储肥桶(1)、储水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肥桶(1)底部连接输肥管(3),输肥管(3)上设置有肥料泵(4),输肥管(3)末端连接四根吸肥管道(5),吸肥管道(5)上设置有文丘里吸肥器(6)、加压泵(7),四根吸肥管道(5)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8)、第一电磁阀(9)、比例电磁阀(10)、针型阀(11);
储水桶(2)连接输水管(12),输水管(12)上设置水泵(13);
吸肥管道(5)和输水管(12)的末端均连接静态混合管(14),静态混合管(14)上设置有静态混合混合器(15),静态混合管(14)连接主管道(16);
主管道(16)末端连接设置有三通阀(17),主管道(16)通过三通阀(17)与滴灌管道(18)、循环管(19)连通,滴灌管道(18)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0),循环管(19)一端与输肥管(3)连通,循环管(19)上设置有动力泵(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浅根系经济作物的智能水肥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6)内设置EC探头(21)、pH探头(22),EC探头(21)与EC检测控制器(23)连接,pH探头(22)与pH检测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陈杉艳沈雪梅段智福张仲平罗志伟朱维贤李永平王芷君曾国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