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45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采摘的鲜叶加入到水中进行快速洗涤,然后离心脱除表面水分;2)将茶叶进行摊晾萎凋,茶叶堆积厚度在10cm以下,温度控制在25℃以下,摊晾时间在2h以内;3)对摊晾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4)揉捻;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至茶叶颜色变红色,青气消失,出现蜜香味为止;6)发酵后的茶叶先采用微波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微波干燥后放凉回软,再采用热风烘干机烘干,得到红茶。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红茶,茶黄素含量高,茶汤红亮,还具有蜜糖香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加工
,具体为一种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为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红茶,茶黄素含量高,茶汤红亮,还具有蜜糖香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采摘的鲜叶加入到水中进行快速洗涤,茶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30s,然后离心脱除表面水分;2)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摊晾萎凋,茶叶堆积厚度在10cm以下,温度控制在25℃以下,摊晾时间在2h以内;3)对摊晾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过程中温度在20-25℃,时间为4-6min,转速为20-30rpm;4)揉捻将步骤3)摇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采用轻-重-轻的揉捻方式,揉捻时间在1-2h;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至茶叶颜色变红色,青气消失,出现蜜香味为止;6)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先采用微波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微波干燥后放凉回软,再采用热风烘干机烘干,得到红茶。进一步地,摇青时向茶叶上加入发酵促进液,加入量为茶叶质量的0.5-3%,其中发酵促进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两者比例为2:1,浓度为10-20%。进一步地,发酵促进液中还加入有魔芋多糖,分子量为100万以下,加入量占发酵促进液质量的1-5%。进一步地,步骤3)摇青过程中,摇青2-3min后静置15min。进一步地,步骤2)摊晾萎凋和步骤3)摇青过程中,进行间歇式鼓风。进一步地,步骤5)中发酵时发酵室内温度在15-25℃发酵1-2h,湿度控制在90%以上,然后25-35℃发酵1-2h,湿度为70-90%。进一步地,发酵过程中通入氧气。进一步地,步骤6)中,微波干燥时,功率为2450MHz,干燥时间为3-5min,微波干燥后放凉回软的时间在30min以上。进一步地,步骤6)中,热风烘干时,温度在95-100℃,干燥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6%以下。进一步地,采摘的鲜叶为湖北五峰大叶茶,鲜叶为一叶一芽至四叶一芽,采摘晚春及夏、秋季茶。本专利技术具体以下有益效果:1、传统红茶制备过程中,是需要避免水分的引入的,一般采摘的为上午10点以后的茶叶,含水量较少,而且不会有露水,采摘之后直接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工序制得。申请人制备的茶叶来源是湖北五峰大叶茶,其叶片并不如云南茶和福建茶的叶片肥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在揉捻的过程中叶片很容易损坏,当叶片达到揉捻要求时,往往茶梗还未完全符合,而如果茶梗符合要求,叶片已经揉捻过渡。本申请通过在茶叶萎凋之前进行过水处理,一方面,通过清洗去除茶叶表面的杂质和农药化肥残留。更重要的是,快速水洗后进行脱水,茶叶内部的含水量并没有增加,但脱水后的叶片表面会有少量水残留,而且叶片面积大,茶梗面积小,叶片上的水含量相对较多,能够相对放缓叶片的萎凋速度,使得揉捻时,叶片含水与茶梗含水尽量一致。2、在摊晾萎凋处理之后,增加摇青处理,通过不断的摇动,使得茶叶的萎凋失水更为均匀,茶梗部分也能快速失水,避免茶梗含水过多,不易揉捻,确保后期揉捻和发酵的质量。3、在摇青的过程中,通过加入发酵促进液,发酵促进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揉捻及发酵的过程中,纤维素酶能够茶叶细胞壁进行降解,提高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将茶叶中的有效物尽可能多的释放出来,使得有效物在后期发酵过程中参与发酵反应。摇青处理能够促进茶叶中有效物的溶出,后期红茶产品具有蜜香味。4、通过在发酵促进液中加入少量的魔芋多糖,其具有一定粘接作用,促进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与茶叶的粘附及反生反应,而且在后期冲泡时,有助于包埋沉淀物,提高茶汤的明亮度。发酵促进液中虽然含有一定的水分,但其总加入量少,而且在摇青的过程中加入,摇青的同时也能促进水分的散失,故该发酵促进液的加入不会对红茶的加工带来负面影响。5、在发酵过程中,由于茶叶本身就含有酶活性物质,能够进行自发酵反应,而外源发酵促进液的加入,能够缩短发酵时间,且使得发酵更为完全,提高工作效率。发酵时采用先低温高湿度的环境发酵,有利于茶黄素的生成,后期再提高温度和降低湿度发酵,使得茶叶内有效物质发酵更为彻底。6、在摊晾萎凋和摇青的过程中,进行间歇式鼓风,能够缩短工作时间,促进水分快速均匀散失。在发酵过程中,通入氧气促进发酵,能够缩短时间并促进茶黄素的形成。7、干燥时,采用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微波的高温能够快速使茶叶中的酶失活,避免继续发酵产生较多的茶褐素,最后通过热风烘干,能够使得茶叶干燥彻底,为了使茶叶干燥更均匀,还可以采用热风振动干燥,避免叶片的焦糊影响滋味。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制备红茶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鲜叶为湖北五峰大叶茶,采摘五月底的茶叶,主要为二叶一芽和三叶一芽;将采摘的鲜叶加入到水中进行快速洗涤,茶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30s,然后离心脱除表面水分。2)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摊晾萎凋,茶叶堆积厚度在5cm,温度控制在25℃以下,摊晾时间在2h以内;隔半小时进行翻堆,摊晾萎凋过程中进行间歇鼓风,摊晾萎凋后茶叶的水分含量在68wt%。3)对摊晾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过程中温度在20-25℃,时间为4min,转速为20rpm;摇青2min后静置15min,再继续摇青2min,摇青处理后茶叶水分在51wt%。4)揉捻将步骤3)摇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采用轻-重-轻的揉捻方式,揉捻时间在1.5h;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至茶叶颜色变红色,青气消失,出现蜜香味为止;具体是先控制发酵室内温度15-25℃发酵2h,湿度在90%以上,然后25-35℃发酵1h,湿度为80%。6)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先采用微波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功率为2450MHz,干燥时间为3min,微波干燥后放凉回软的时间在30min以上,再采用热风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在5.8%,得到红茶。实施例2:一种红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鲜叶为湖北五峰大叶茶,采摘五月底的茶叶,主要为二叶一芽和三叶一芽;将采摘的鲜叶加入到水中进行快速洗涤,茶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30s,然后离心脱除表面水分。2)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摊晾萎凋,茶叶堆积厚度在5cm,温度控制在25℃以下,摊晾时间在2h以内;隔半小时进行翻堆,摊晾萎凋过程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采摘的鲜叶加入到水中进行快速洗涤,茶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30s,然后离心脱除表面水分;/n2)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摊晾萎凋,茶叶堆积厚度在10cm以下,温度控制在25℃以下,摊晾时间在2h以内;/n3)对摊晾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过程中温度在20-25℃,时间为4-6min,转速为20-30rpm;/n4)揉捻 将步骤3)摇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采用轻-重-轻的揉捻方式,揉捻时间在1-2h;/n5)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至茶叶颜色变红色,青气消失,出现蜜香味为止;/n6)干燥 发酵后的茶叶先采用微波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微波干燥后放凉回软,再采用热风烘干机烘干,得到红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红茶中茶黄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摘的鲜叶加入到水中进行快速洗涤,茶叶在水中停留的时间≤30s,然后离心脱除表面水分;
2)将步骤1)得到的茶叶进行摊晾萎凋,茶叶堆积厚度在10cm以下,温度控制在25℃以下,摊晾时间在2h以内;
3)对摊晾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过程中温度在20-25℃,时间为4-6min,转速为20-30rpm;
4)揉捻将步骤3)摇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采用轻-重-轻的揉捻方式,揉捻时间在1-2h;
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至茶叶颜色变红色,青气消失,出现蜜香味为止;
6)干燥发酵后的茶叶先采用微波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微波干燥后放凉回软,再采用热风烘干机烘干,得到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摇青时向茶叶上加入发酵促进液,加入量为茶叶质量的0.5-3%,其中发酵促进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两者比例为2:1,浓度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促进液中还加入有魔芋多糖,分子量为100万以下,加入量占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元红王桂蓉
申请(专利权)人:五峰汲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