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45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脱毫机,脱毫机包括滚筒、驱动电机和加热管,加热管缠绕于滚筒外周面上,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滚筒一端连接,滚筒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将茶叶投入滚筒内,控制加热管发热功率使滚筒内温度控制在100~110℃,在30~40min内,控制滚筒转速从零开始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增至上限转速,再从上限转速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减至零以后,取出茶叶,脱毫结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脱毫机滚筒转速不断递增或递减变,以及脱毫过程中对茶叶进行加热烘干,使绒毛能够全部脱除,提升了脱毫效果,此外,通过在脱毫前进行杀青、烘干等处理,使绒毛能够脱除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叫茶毫,俗称茶毛、茶毛毛,它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绒毛多是茶叶鲜嫩、品质优良的标注,大多数茶叶加工还要进行提毫来增加美感,显示品质。但是茶叶上的绒毛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茶叶的好坏不能由绒毛的多少来衡量,例如龙井、竹叶青、雀舌等扁形高档绿茶需要去除茶叶表面的绒毛,形成表面光滑的品质特点,这些茶叶的绒毛去除得越干净,茶叶表面就越高亮,茶的质量等级也越高。现有的茶叶脱毫方法是通过脱毫机完成,现有的脱毫机一般包括可转动的滚筒,通过使茶叶与滚筒内壁摩擦去除绒毛,然而由于不同的绒毛附着强度不同,如若滚筒转速恒定,则无法将绒毛彻底脱除,降低了脱毫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脱毫机,所述脱毫机包括滚筒、驱动电机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缠绕于滚筒外周面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滚筒一端连接,所述滚筒相对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将茶叶投入滚筒内进行脱毫处理,控制加热管发热功率使滚筒内温度控制在100~110℃,在30~40min内,控制滚筒转速从零开始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增至上限转速,再从上限转速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减至零以后,取出茶叶,脱毫结束。所述上限转速为60rpm/min。所述特征间隔时间为5min~6min,每个特征间隔时间内,滚筒转速递增量或递减量小于10rpm/min。所述吸风机转速为1500~2000rpm/min。所述茶叶脱毫处理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脱毫处理前,先对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再放入70~80℃的热水中漂洗10~15s后捞出,再投入所述脱毫机内进行脱毫处理。所述杀青处理完成后与脱毫处理前的间隔时间小于30min。所述茶叶脱毫处理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杀青处理后,将茶叶放入烘箱内烘干,控制烘箱内温度为100~120℃,使获得茶叶的含水率控制在20~30%以下,然后摊凉,再投入所述脱毫机内进行脱毫处理。所述茶叶摊凉后至投入脱豪机内的间隔时间为5min~10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脱毫机滚筒转速不断递增或递减变,使附着强度不同的绒毛都能够在不同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彻底脱除,同时,脱毫过程中对茶叶进行加热烘干,进一步降低了绒毛的附着力,提升了脱毫效果,此外,通过在脱毫前进行杀青、烘干等工序对绒毛进行初步去除,为全面脱除绒毛奠定了基础,实践表面,茶叶绒毛脱除率能够达到95%以上,提升了茶叶的品质,采用吸风机吸取脱落绒毛,有利于绒毛与茶叶快速分离,降低脱落绒毛对后续加工的影响,确保有效脱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脱毫机,脱毫机包括滚筒、驱动电机和加热管,加热管缠绕于滚筒外周面上,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滚筒一端连接,滚筒相对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将茶叶投入滚筒内进行脱毫处理,控制加热管发热功率使滚筒内温度控制在100~110℃,在30~40min内,控制滚筒转速从零开始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增至上限转速,再从上限转速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减至零以后,取出茶叶,脱毫结束。进一步地,优选上限转速为60rpm/min。特征间隔时间为5min~6min,每个特征间隔时间内,滚筒转速递增量或递减量小于10rpm/min。吸风机转速为1500~2000rpm/min。另外,茶叶脱毫处理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脱毫处理前,先对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再放入70~80℃的热水中漂洗10~15s后捞出,再投入脱毫机内进行脱毫处理。杀青处理完成后与脱毫处理前的间隔时间小于30min。此外,茶叶脱毫处理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进行杀青处理后,将茶叶放入烘箱内烘干,控制烘箱内温度为100~120℃,使获得茶叶的含水率控制在20~30%以下,然后摊凉,再投入脱毫机内进行脱毫处理。优选茶叶摊凉后至投入脱豪机内的间隔时间为5min~10min。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脱毫机滚筒转速不断递增或递减变,使附着强度不同的绒毛都能够在不同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彻底脱除,同时,脱毫过程中对茶叶进行加热烘干,进一步降低了绒毛的附着力,提升了脱毫效果,此外,通过在脱毫前进行杀青、烘干等工序对绒毛进行初步去除,为全面脱除绒毛奠定了基础,实践表面,茶叶绒毛脱除率能够达到95%以上,提升了茶叶的品质,采用吸风机吸取脱落绒毛,有利于绒毛与茶叶快速分离,降低脱落绒毛对后续加工的影响,确保有效脱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提供脱毫机,所述脱毫机包括滚筒、驱动电机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缠绕于滚筒外周面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滚筒一端连接,所述滚筒相对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将茶叶投入滚筒内进行脱毫处理,控制加热管发热功率使滚筒内温度控制在100~110℃,在30~40min内,控制滚筒转速从零开始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增至上限转速,再从上限转速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减至零以后,取出茶叶,脱毫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脱毫机,所述脱毫机包括滚筒、驱动电机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缠绕于滚筒外周面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滚筒一端连接,所述滚筒相对的另一端安装有吸风机,将茶叶投入滚筒内进行脱毫处理,控制加热管发热功率使滚筒内温度控制在100~110℃,在30~40min内,控制滚筒转速从零开始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增至上限转速,再从上限转速在相等的特征间隔时间内均匀递减至零以后,取出茶叶,脱毫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转速为60rpm/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间隔时间为5min~6min,每个特征间隔时间内,滚筒转速递增量或递减量小于10rpm/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脱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劳国云
申请(专利权)人:晴隆县吉祥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