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77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1
本揭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和光学元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和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背光模组设置于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背光模组在对应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光学元件设置于背光模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通孔以及透光区域对应,通过在背光模组的通孔内填充透光层,使透光层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与阵列基板在对应透光区域的位置贴合,从而由透光层填补阵列基板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凹面,防止光线在阵列基板对应的透光区域位置产生干涉现象,减小由于阵列基板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凹面对光学元件的影响,从而提高光学元件性能与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不断优化,显示装置逐步向全面屏显示技术发展以追求显示区域的最大化,因此孔内摄像头技术逐渐区域主流。孔内摄像头技术是在显示面板盲孔的透光区域下方放置摄像头,透光区域的边缘设置隔垫物以支撑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而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域仅设有液晶层作为填充层。由于液晶层的液晶为流动状态,位于透光区域的阵列基板的玻璃基板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向液晶层方向凹陷,并形变形成凹面,从而导致透光区域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间距减小,透光区域形成的类似于牛顿环的结构会产生干涉现象,影响外界照射至透光区域的光线聚焦,进而对透光区域下方的摄像头起到干扰作用,降低摄像头的解析力。综上所述,现有采用孔内摄像头技术的显示装置存在透光区域的阵列基板的玻璃基板在大气压作用下向液晶层方向凹陷并形成凹面,影响透光区域的光线聚焦,导致透光区域下方摄像头解析力下降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分体式背板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采用孔内摄像头技术的显示装置存在透光区域的阵列基板的玻璃基板在大气压作用下向液晶层方向凹陷并形成凹面,影响透光区域的光线聚焦,导致透光区域下方摄像头解析力下降的问题。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周围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透光区域对应;以及透光层,填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透光层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阵列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贴合。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阵列基版一侧的光学膜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透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齐平。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阵列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第一盲孔。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膜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第二盲孔。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有多个阵列排布于除所述显示区域内的间隔柱。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光学元件包括摄像头、光学指纹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结构光传感器、红外激光发射器、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本揭示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周围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背光模组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将所述背光模组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以及在所述通孔内填充透明材质,室温固化定型后形成透光层,所述透光层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阵列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贴合。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阵列基版一侧的光学膜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根据本揭示一实施例,所述透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齐平。本揭示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揭示实施例通过在背光模组的通孔内填充透光层,并使透光层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与阵列基板在对应透光区域的位置贴合,从而由透光层填补阵列基板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凹面,避免牛顿环结构的形成,防止光线在阵列基板对应的透光区域位置产生干涉现象,减小由于阵列基板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凹面对光学元件的影响,从而提高光学元件性能与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揭示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揭示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揭示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揭示,而非用以限制本揭示。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揭示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下面结合图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14以及光学元件13,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背光模组14设置于阵列基板11远离彩膜基板12的一侧,光学元件15设置于背光模组14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为光学元件15提供外界光线传输路径的透光区域A2和围绕所述透光区域A2的显示区域A1,背光模组14在对应透光区域A2的位置设有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V1,光学元件15与通孔V1以及透光区域A2的位置对应。在本揭示实施例中,通孔V1内填充形成有透光层16,透光层16靠近阵列基板11的一侧表面与阵列基板11在对应透光区域A1的位置贴合,以此可以通过透光层16填补阵列基板11位于透光区域A2的部分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向液晶层方向凹陷形变所形成的凹面,减小甚至消除阵列基板凹陷所形成的凹面对于光线聚焦的影响,从而提升光学元件的性能与品质。具体的,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11包括第一基板11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靠近液晶层13一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1、以及层叠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1上的钝化保护层、像素电极层和配向层等膜层(图中未示出),阵列基板11在对应透光区域A2的位置设有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可贯穿配向层、像素电极层、钝化保护层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1并暴露出位于底部的第一基板11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盲孔V2同样也可以仅贯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1中的部分膜层,而不完全贯穿,同样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做限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周围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n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n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透光区域对应;以及/n透光层,填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透光层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阵列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周围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
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透光区域对应;以及
透光层,填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透光层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与所述阵列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阵列基版一侧的光学膜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阵列基板在对应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有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第一盲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上的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膜基板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