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77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可调节扩散片,用于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其包括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透明状态,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雾态;第一光源,用于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向所述透光区域提供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屏下光学传感器技术,是将光学传感器直接放置在屏幕的下方,通过特殊的面板设计,使得面板既可以实现全面屏的完整显示,又可以保证其下的光学传感器正常工作。然而,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会对外界的光线造成阻隔和散射,降低了光学传感器的光线透过率,使得无法满足上述屏下光学传感器的工作需求,对于采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通常将光学传感器5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1,因此减小了显示区域的面积,进而降低了屏占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屏占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显示区域;背光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对应,所述背光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可调节扩散片,用于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所述可调节扩散片包括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透明状态,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雾态;第一光源,用于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向所述透光区域提供光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和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透光区域的下方。本申请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显示区域;背光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对应,所述背光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可调节扩散片,用于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包括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透明状态,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雾态;第一光源,用于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向所述透光区域提供光源;由于在背光板中设置通孔,且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增加可调节扩散片,避免背光板和显示面板对外界的光线造成阻隔和散射,也即提高了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因此使得屏下光学传感器可以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从而提高了屏占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照图2至图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板10、液晶显示面板20、可调节扩散片30以及第一光源40。所述背光板10上设置有通孔14。在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板10可包括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模组。此外背光板10还可包括第二光源(图中未示出)。第二光源用于向所述背光板10提供光源。第二光源可为侧光源或者透光光源,当第二光源为侧光源时,第二光源设于背光板10的侧面。当第二光源为透光光源时,第二光源设于背光板10的下方。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透光区域101和显示区域102;所述透光区域101用于设置光学传感器。背光板10与所述显示区域102的位置对应,所述通孔14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域101的位置对应;在一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面板20由下至上可包括第一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可调节扩散片30设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板10之间,可调节扩散片30与所述透光区域101和显示区域102的位置对应,结合图3,所述可调节扩散片30包括与所述透光区域101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子部301和第二子部302,所述第一子部301包括:第一基板31、第二基板35以及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33。第一基板31包括第一电极32;所述第一电极32设于所述第一基板31的第一侧,第二基板35包括第二电极34;所述第一电极32设于所述第二基板32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基板35与所述第一基板31相对设置;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33设于所述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显示区域;/n背光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对应,所述背光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n可调节扩散片,用于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所述可调节扩散片包括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n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n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n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n其中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透明状态,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雾态;/n第一光源,用于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向所述透光区域提供光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域和显示区域;
背光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对应,所述背光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
可调节扩散片,用于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所述可调节扩散片包括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侧;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
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透明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透明状态,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子部处于雾态;
第一光源,用于当所述透光区域处于显示状态时,向所述透光区域提供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扩散片还包括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子部包括:
第三基板;
第四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相对设置;
第二透明度可调材料,设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度可调材料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度可调材料的厚度。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少军汤泉程薇刘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