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镜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76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碰镜头结构,其包含镜头本体、发光二极管、导电层、接触件以及触碰信号传送器。镜头本体包含入光结构及导光结构,镜头本体的外表面包含透光结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入光结构,将光源经由导光结构导至透光结构。导电层设置在镜头本体的内表面。接触件可动式的设置于导电层上。触碰信号传送器连接于接触件,于接触件与导电层接触时传送触碰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镜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摸镜头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触摸感应且能适用于机器人结构上的触摸镜头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的发展,从一开始简单功能的玩具,直到具备人工智能的各种特定功能机器人,已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现今的机器人开发已能大量的收集周围资讯,通过各种算法来判断及触发各种回应,藉此使机器人具备更多的功能。即便是定位为玩具的机器人,也可通过各种感应器或内部的处理单元,使得机器人做出各种反应,不但能增加趣味性也进一步增加实际运作的功能性。不过,并非所有机器人都需要安装各式的感应器或侦测装置来增加硬件设备的成本,但却又需要接收或显示信息的接口来增加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举例来说,迎宾机器人于客人接近时需要发出声音或灯光来迎接,或者提供选择服务的输入接口,若单纯设置一个显示屏幕的触控面板,虽能达到同样效果,但失去了拟人的服务方式,让客人面对电脑画面操作,就失去了设置迎宾机器人的意义。因此,如何设计机器人结构来达到所需的侦测及回应的操作方式,将是这些机器人开发的一大重点。以现有的机器人为例,常会设计如同一般人类的头部、身躯、四肢等部位,这些部位的壳体通常仅为了保护机器人内部机构或电子设备,并形成对应部位的外型,并未具备其他特殊功能。若是能在外壳结构上作进一步的设计,使其具备显示或感应的功能,将有助于前述输入输出接口的设置。综观前所述,在现有的机器人壳体设计上,并未考量其他接口设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思索并设计一种触摸镜头结构,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触摸镜头结构,以解决现有壳体无法具备输入输出接口来提升操作功能性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触摸镜头结构,其包含镜头本体、发光二极管、导电层、接触件以及触摸信号传送器。其中,镜头本体包含入光结构及导光结构,镜头本体的外表面包含透光结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入光结构,将光源经由导光结构导至透光结构。导电层设置在镜头本体的内表面。接触件可动式的设置于导电层上。触摸信号传送器连接于接触件,于接触件与导电层接触时传送触摸信号。作为优选,导电层可包含导电片,导电片的材料包含导电金属且导电片覆盖内表面的整个表面。作为优选,导电金属可包含铜或铝。作为优选,导电层可包含导电膜,导电膜覆盖内表面的整个表面。作为优选,导电膜可包含导电漆,通过将导电漆喷附于内表面而形成导电膜。作为优选,接触件可包含传动链,其一端连接于导电层,另一端连接触摸信号传送器,当触摸导电层带动传动链,传动链触发触摸信号传送器以传送触摸信号。作为优选,传动链可包含金属环,通过螺丝将金属环锁固于导电层。作为优选,接触件可包含接触片,设置于导电层,当触摸导电层,接触片与触摸信号传送器的弹片接触,触发触摸信号传送器以传送触摸信号。作为优选,触摸信号传送器可与发光二极管共同设置于入光结构当中。作为优选,镜头本体可设置于机器人的机器手臂,触摸信号传送器将触摸机器手臂的触摸信号传送至机器人的处理器。承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镜头结构,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1)此触摸镜头结构能将镜头结构结合触摸功能,使得机器人于交互操作时更为直观且方便,提升操作的便利性。(2)此触摸镜头结构能通过金属接触来做为触发触摸信号的方法,无需增加复杂的感应或侦测装置,有效减少硬件设置成本,整合于壳体的结构也降低工艺安装的复杂性。(3)此触摸镜头结构适用于各种镜头结构,使得镜头发光部分作为输出接口,触摸感应部分作为输入接口,能整合交互的程序,提高系统兼容性,同时增加操作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摸镜头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摸镜头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摸镜头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摸镜头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20:触摸镜头11、21:镜头本体111、211:入光结构112:内表面113、214:卡合件114、213:透光结构12、22:发光二极管13、23:导电层14、24:接触件141:金属环142:螺丝212:导光结构221:基板241: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专利技术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专利技术于实际实施上的保护范围,合先叙明。在附图中,为了淸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导光件等的厚度或宽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器件被称为在另一器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器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器件上或与另一器件连接,或者中间器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地,当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器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器件时,不存在中间器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其可以指物理和/或电气的连接。再者,“电气连接”或“耦合”可为二器件间存在其它器件。此外,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器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其是用于将一个器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器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其顺序关系。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如此定义。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摸镜头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触摸镜头10包含镜头本体11、发光二极管12、导电层13及接触件14。镜头本体11为壳体结构,其可为机器人身体结构的外壳,外壳的两侧设有若干个卡合件,可配合机器人本体结构安装。镜头本体11的上方设有入光结构111,其可为一容置空间,提供发光二极管12及其基板设置于其中。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源,经由壳体的导光结构导致透光结构。透光结构将于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回到镜头本体11的内表面112,其为透光结构的背面,原本壳体仅为阻隔外部透光部分与内部机构的分隔面,但在本实施中,设置了导电层13于内表面112上。导电层13可依据需求覆盖整个镜头本体11的整个内表面112,亦即当整个镜头本体11外部任一部未受到触摸时,内部导电层13均会受到带动。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导电层13也可小于内表面112的面积,仅覆盖部分的内表面112,相对地,镜头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n镜头本体,包含入光结构及导光结构,所述镜头本体的外表面包含透光结构;/n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入光结构,将光源经由所述导光结构导至所述透光结构;/n导电层,设置在所述镜头本体的内表面;/n接触件,可动式的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以及/n触摸信号传送器,连接于所述接触件,于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导电层接触时传送触摸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2 TW 1081177661.一种触摸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镜头本体,包含入光结构及导光结构,所述镜头本体的外表面包含透光结构;
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入光结构,将光源经由所述导光结构导至所述透光结构;
导电层,设置在所述镜头本体的内表面;
接触件,可动式的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以及
触摸信号传送器,连接于所述接触件,于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导电层接触时传送触摸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含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材料包含导电金属且所述导电片覆盖所述内表面的整个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包含铜或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含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覆盖所述内表面的整个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包含导电漆,通过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翔李佳榕曾启隽郭柳宗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女娲创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