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电力电缆的绝缘监测
,具体涉及监测聚合物电力电缆绝缘电树老化的试验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聚合物绝缘电力电缆特别是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由于其优越的电气、机械、力学性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聚合物电力电缆的绝缘在电、热、机械、水湿及环境应力的多重应力作用下,就会以水树枝、电树枝的老化形态表现出来,最终归结于电树枝而导致绝缘击穿。由于电树枝化是聚合物电力电缆长期安全运行的瓶颈,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其树枝化特性的研究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实践证明电树枝化是电、热、机械等单应力或多应力条件下的水树、电树枝的老化过程。因此,通过加速聚合物电力电缆绝缘老化的试验装置,研究聚合物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引发、生长机理和抑制方法,从而寻找聚合物电力电缆在运行中的潜在故障,为聚合物电力电缆的制造、绝缘老化的在线监测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聚合物电力电缆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故研究聚合物电力电缆的电树枝化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聚合物电力电缆绝缘电树枝化的试验装置及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电力电缆绝缘加速电树老化的试验装置,包括无晕实验变压器(1)、感应调压器(2)、电容分压器(3)、试验电极(4)、宽频带电流传感器(5)、放大滤波器(6)、数字示波器(7)、微型计算机(8),其特征在于试验电极(4)主要由玻璃钢外壳(10)、防晕罩(11)、圆头电极(12)、圆柱型铜电极(13)、压紧螺母(14)、电缆样品(15)、接线夹(16)、接地连线(17)、绝缘油(18)、放油阀(19)、绝缘支架(20)、支柱绝缘子(21)与金属圆盘底座(22)组成,在玻璃钢外壳(10)的上端面设置顶盖,以便装设试验电极(4)和注入绝缘油(18),在玻璃钢外壳(10)内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电力电缆绝缘加速电树老化的试验装置,包括无晕实验变压器(1)、感应调压器(2)、电容分压器(3)、试验电极(4)、宽频带电流传感器(5)、放大滤波器(6)、数字示波器(7)、微型计算机(8),其特征在于试验电极(4)主要由玻璃钢外壳(10)、防晕罩(11)、圆头电极(12)、圆柱型铜电极(13)、压紧螺母(14)、电缆样品(15)、接线夹(16)、接地连线(17)、绝缘油(18)、放油阀(19)、绝缘支架(20)、支柱绝缘子(21)与金属圆盘底座(22)组成,在玻璃钢外壳(10)的上端面设置顶盖,以便装设试验电极(4)和注入绝缘油(18),在玻璃钢外壳(10)内中心的两端分别装设有圆柱型铜电极,在每一圆柱型铜电极(1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在两圆柱型铜电极(13)的内端分别装设有压紧螺母(14),两圆柱型铜电极(13)的另一端分别穿出玻璃钢外壳(10),与防晕罩(11)和圆头电极(12)固接,两防晕罩(11)分别装设在玻璃钢外壳(10)的两端外侧,两防晕罩(11)的中心分别穿入两圆柱型铜电极(13)伸出玻璃钢外壳(10)的端部,两圆头电极(12)一端的中心内分别设置有螺纹,分别与两圆柱型铜电极(13)伸出玻璃钢外壳(10)的端部固接,并分别将两防晕罩(11)压紧固接,在玻璃钢外壳(10)内盛有绝缘油(18),在玻璃钢外壳(10)的下端装设有放油阀(19),玻璃钢外壳(10)放置于绝缘支架(20)上,绝缘支架(20)固接在支柱绝缘子(21)上,支柱绝缘子(21)放置于金属圆盘底座(22)上,试验电极(4)放置于电热联合老化箱(9)内,试验电极(4)与电容分压器(3)并联联接,电容分压器(3)的一端与电阻串联后再与感应调压器(2)的副边并联,感应调压器(2)的原边与无晕试验变压器(1)的副边并联。2、一种聚合物电力电缆绝缘加速电树老化的试验方法,利用本发明装置,通过程序对采集的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试验准备首先将聚合物电力电缆截取一段,将其两端逐层剥去,并在电缆样品(15)中心的绝缘层(25)上人为制造一缺陷(28),对制作出有绝缘缺陷(28)的电缆样品(15),先将电缆样品(15)两端的电缆线芯(23),分别通过试验电极(4)的压紧螺母(14)固接在试验电极(4)的两圆柱型铜电极(12)上,并将电缆样品(15)的铜屏蔽层(27)与接地连线(17)相连,接地连线(29)与放油阀(19)在施压电极内的一端相连,然后将电极系统(4)放置与电热联合老化箱(9)中,放油阀(19)在试验电极外的一端与接地线(29)相连,关闭电热联合老化箱(9),将电热联合老化箱(9)内升温至试验所需的温度;2)采集局部放电数据第1)步完成以后,在本发明装置的无晕变压器(1)的原边施加380V工频交流电,再调整感应调压器(2)的输出电压至电缆样品(15)上的绝缘缺陷(28)产生局部放电,本发明装置的数字示波器(7)采集经过放大滤波器(6)放大和滤波后的局部放电信号,并传送给微型计算机(8)进行数据处理;3)数据处理第2)步完成后,对第2)步采集的局部放电信号,利用微型计算机(8),通过程序进行以下数据处理:(1)小波去噪首先进行小波分解,对第2)步采集的局部放电信号按下式进行小波分解fAj(t)=fAj+1(t)+fDj+1(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林,李剑,廖瑞金,刘玲,孙才新,杨丽君,叶笛,张晓星,周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