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05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及车辆,其中,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上轨和下轨,所述上轨固定于所述座椅本体,下轨固定于车辆的基板,常态下,所述上轨锁定于所述下轨;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锁轨;滑动调节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锁轨;第一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调节机构相连;向前移动所述座椅本体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也能够前移,以增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向后推动所述座椅本体复位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也能够后移,以减小复位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座椅,其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可调,能够较大程度地保证座椅本体前移时直接移动到位以及后移时操作力的减小,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MPV(Multi-PurposeVehicles,即多用途汽车)和七座SUV(Sport/SuburbanUtilityVehicle,运动型实用汽车)越来越受乘客青睐,在市场上也逐渐普及,对于这种形式的汽车,乘客在进出第三排座椅座位时,需要调节第二排座椅来提供足够大的上下车空间,以方便乘客进出。针对此,现有的座椅仅是在座椅本体中增加弹簧部件,当乘客打算进出第三排座椅座位时,乘客需要调节二排座椅的调节把手,二排座椅被弹簧部件拉动而向前滑动。此时,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其一,设置在座椅本体的弹簧的弹簧力容易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座椅停在某一位置,需要乘客手动前推座椅;其二,如果设置较大的弹簧力,那么,乘客在向后推动座椅复位时,需要提供的力也相应增大。上述的这两个问题无疑会影响乘客的使用体验。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及车辆,其中,与该座椅的座椅本体相连的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可以调节,在座椅本体前移时变形量可以增大,有利于保证座椅本体的一次移动到位,而在座椅本体后移时变形量可以减小,有利于减小乘客推动座椅本体后移的操作力,从而可以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上轨和下轨,所述上轨固定于所述座椅本体,所述下轨固定于车辆的底板,常态下,所述上轨锁定于所述下轨;还包括:固定设置的锁轨;滑动调节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锁轨;第一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调节机构相连;向前移动所述座椅本体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也能够前移,以增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向后推动所述座椅本体复位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也能够后移,以减小复位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采用这种结构,当需要向前移动座椅本体时,可以控制滑动调节机构也向前移动,以增大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使得第一弹性件可以积聚更大的弹性力,来为座椅本体提供更大的驱动力,能够较大程度地保证座椅本体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直接移动到位,进而避免乘客二次施加推力的情形;而当需要向后推动座椅本体复位时,滑动调节机构又能够后移,以减小复位过程中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如此,乘客在推动座椅本体后移时所需要的操作力可以较小,从而使得乘客可以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可选地,所述锁轨设有前锁孔和后锁孔;所述滑动调节机构包括锁止滑块和锁定件,所述锁止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锁轨,所述锁定件安装于所述锁止滑块,并能够插接于所述前锁孔或所述后锁孔,以将所述锁止滑块锁定于所述锁轨;初始状态及向后推动所述座椅本体复位时,所述锁止滑块通过所述锁定件锁定于所述后锁孔;前移所述座椅本体时,所述锁止滑块通过所述锁定件锁定于所述前锁孔。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解锁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解锁件能够驱使所述锁定件脱离所述前锁孔或所述后锁孔,以解锁所述锁止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锁止滑块相连,前移所述座椅本体时,所述锁止滑块能够解锁,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使所述锁止滑块前移,并锁定于所述前锁孔。可选地,所述锁定件包括柱状本体,其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的外壁面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翼部;所述第一解锁件具有解锁面,由前向后,所述解锁面朝远离所述锁轨的方向倾斜,无外力作用时,所述翼部搭接于所述解锁面的前端;还包括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解锁件相连,所述锁止滑块解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使所述第一解锁件前移,所述翼部能够沿所述解锁面滑动,以使所述锁定件逐渐脱离所述前锁孔或所述后锁孔。可选地,所述第一解锁件包括拉板和解锁板,所述解锁板与所述拉板相连,所述解锁板具有所述解锁面,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拉板相连;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前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变形。可选地,所述解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解锁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两所述解锁板之间。可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锁止滑块的罩体,所述锁定件安装在所述罩体内;所述罩体内还设有第三弹性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所述罩体的内壁相抵,所述锁止滑块解锁时,所述第三弹性件产生变形。可选地,所述罩体包括基板、罩板和后挡板,所述罩板呈倒U形,其两个侧部均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后挡板与所述罩板的顶部和/或所述基板相连,且所述后挡板与所述罩板的两个侧部之间均具有缝隙,两所述解锁板能够分别自两所述缝隙插入、并与所述解锁件相作用;所述基板设有开口,所述锁定件能够插接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板的顶部、所述锁定件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板、所述后挡板相抵。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拉板的前板面和/或所述后挡板的后板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罩板的顶部朝向所述基板的板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为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的手柄,其通过第一拉丝组件与所述第一解锁件相连;所述第一拉丝组件包括第一拉丝和外套于所述第一拉丝的套管,所述第一拉丝的数量为两根,两所述第一拉丝分别从所述罩体的两侧通过,以与所述拉板相连。可选地,还包括拉丝支架,所述拉丝支架呈U形,其底部安装于所述锁止滑块,所述拉丝支架的前侧部设有一个前卡口,后侧部间隔设有两个后卡口;两所述第一拉丝均卡入所述前卡口,并经两所述后卡口分开后与所述拉板相连。可选地,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坐垫骨架和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铰接于所述坐垫骨架,且二者的铰轴上设有摆块,所述摆块能够随所述铰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所述摆块,其通过第二拉丝组件与所述锁止滑块相连,所述靠背骨架向所述坐垫骨架转动、且所述锁止滑块解锁时,所述第二拉丝组件能够拉动所述锁止滑块前移。可选地,所述锁止滑块的截面为C形,并卡装于所述锁轨,其后端设有挂接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其一端挂接于所述挂接部,另一端挂接于所述座椅本体。可选地,所述锁轨设有消音条,所述锁定件自所述前锁孔或所述后锁孔脱离、并随所述锁止滑块沿所述锁轨滑动时,所述锁定件的插入端能够与所述消音条滑动接触。可选地,所述锁止滑块与所述锁轨之间还设有滑动支撑体。可选地,所述上轨、所述下轨之间设有滑轨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解锁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解锁件铰接于所述上轨,所述第三驱动件为设置于所述铰轴的转盘,所述转盘能够随所述铰轴进行同步转动,且所述转盘通过第三拉丝组件与所述第二解锁件相连,所述靠背骨架向所述坐垫骨架转动时,所述转盘能够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三拉丝组件拉动所述第二解锁件转动,并下压所述滑轨锁定机构的解锁销,以解锁所述上轨、所述下轨。可选地,还包括解锁保持轨,所述解锁保持轨固定设置,且其上表面高于所述下轨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二解锁件转动下压所述解锁销、所述座椅本体向前滑动时,所述第二解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上轨(2)和下轨(3),所述上轨(2)固定于所述座椅本体(1),所述下轨(3)固定于车辆的底板,常态下,所述上轨(2)锁定于所述下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固定设置的锁轨(4);/n滑动调节机构(5),滑动连接于所述锁轨(4);/n第一弹性件(6),其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相连;/n向前移动所述座椅本体(1)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也能够前移,以增大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变形量;向后推动所述座椅本体(1)复位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也能够后移,以减小复位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变形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上轨(2)和下轨(3),所述上轨(2)固定于所述座椅本体(1),所述下轨(3)固定于车辆的底板,常态下,所述上轨(2)锁定于所述下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设置的锁轨(4);
滑动调节机构(5),滑动连接于所述锁轨(4);
第一弹性件(6),其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相连;
向前移动所述座椅本体(1)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也能够前移,以增大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变形量;向后推动所述座椅本体(1)复位时,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也能够后移,以减小复位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6)的变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轨(4)设有前锁孔(41)和后锁孔(42);
所述滑动调节机构(5)包括锁止滑块(51)和锁定件(52),所述锁止滑块(51)滑动连接于所述锁轨(4),所述锁定件(52)安装于所述锁止滑块(51),并能够插接于所述前锁孔(41)或所述后锁孔(42),以将所述锁止滑块(51)锁定于所述锁轨(4);
初始状态及向后推动所述座椅本体(1)复位时,所述锁止滑块(51)通过所述锁定件(52)锁定于所述后锁孔(42);前移所述座椅本体(1)时,所述锁止滑块(51)通过所述锁定件(52)锁定于所述前锁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解锁件(53)和第一驱动件(54),所述第一解锁件(53)能够驱使所述锁定件(52)脱离所述前锁孔(41)或所述后锁孔(42),以解锁所述锁止滑块(51);
所述第一驱动件(54)与所述锁止滑块(51)相连,前移所述座椅本体(1)时,所述锁止滑块(51)能够解锁,所述第一驱动件(54)能够驱使所述锁止滑块(51)前移,并锁定于所述前锁孔(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52)包括柱状本体(521),其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的外壁面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翼部(522);
所述第一解锁件(53)具有解锁面(532a),由前向后,所述解锁面(532a)朝远离所述锁轨(4)的方向倾斜,无外力作用时,所述翼部(522)搭接于所述解锁面(532a)的前端;
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5),与所述第一解锁件(53)相连,所述锁止滑块(51)解锁时,所述第二驱动件(55)能够驱使所述第一解锁件(53)前移,所述翼部(522)能够沿所述解锁面(532a)滑动,以使所述锁定件(52)逐渐脱离所述前锁孔(41)或所述后锁孔(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件(53)包括拉板(531)和解锁板(532),所述解锁板(532)与所述拉板(531)相连,所述解锁板(532)具有所述解锁面(532a),所述第二驱动件(55)与所述拉板(531)相连;
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6),所述第一解锁件(53)前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56)产生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板(532)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解锁板(532)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56)位于两所述解锁板(5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锁止滑块(51)的罩体(57),所述锁定件(52)安装在所述罩体(57)内;
所述罩体(57)内还设有第三弹性件(58),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52)、所述罩体(57)的内壁相抵,所述锁止滑块(51)解锁时,所述第三弹性件(58)产生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57)包括基板(571)、罩板(573)和后挡板(574),所述罩板(573)呈倒U形,其两个侧部均与所述基板(571)相连,所述后挡板(574)与所述罩板(573)的顶部和/或所述基板(571)相连,且所述后挡板(574)与所述罩板(573)的两个侧部之间均具有缝隙,两所述解锁板(532)能够分别自两所述缝隙插入、并与所述解锁件(52)相作用;
所述基板(571)设有开口,所述锁定件(52)能够插接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三弹性件(5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罩板(573)的顶部、所述锁定件(52)相抵,所述第二弹性件(5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板(531)、所述后挡板(574)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操作力可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56)、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良李征何修华赵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