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02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确定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根据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手机内壳与手机屏幕进行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预先通过排线和手机内壳的贴合,从而提高实现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效率,同时有效节省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零部件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在电子零部件组装行业中,例如对手机内壳和屏幕进行贴合组装,主要分为全贴合屏幕和非全贴合屏幕;其中,全贴合屏幕是指利用OCA光学胶或UV胶将液晶显示屏和玻璃盖板之间无缝贴合;非全贴合屏幕也叫框架贴合,是利用双面胶将玻璃盖板和显示屏贴合在一起。目前,对手机内壳和屏幕贴合大多依靠人工,手动进行插孔贴屏组装,以实现手机内壳和屏幕的有效贴合。上述方案的缺陷在于:人工组装的劳动强度较大,每个人对标准的执行也存在差异,同时人工组装效率太低,成本大,极大的影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组装结果,且组装结果中的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可以先通过排线和手机内壳的贴合,从而提高实现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效率,同时有效节省人工成本。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包括: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确定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根据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可选的,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包括第一图像坐标和第二图像坐标;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包括第三图像坐标和第四图像坐标。可选的,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包括:从目标排线头的图像中,确定所述目标排线头的目标图像坐标和中心图像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转换为目标物理坐标;确定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转换为中心物理坐标;根据预设排线位,和所述目标物理坐标与所述中心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将目标排线和手机内壳进行贴合,得到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可选的,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转换为目标物理坐标;确定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转换为中心物理坐标,包括:模拟所述目标排线头的运动,根据所述目标排线头的初始运动坐标和中间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排线头的目标物理坐标;以及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排线头的中心物理坐标。可选的,根据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三图像坐标和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将所述第一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一物理坐标,将所述第三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三物理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二物理坐标,将所述第四图像坐标转换为第四物理坐标;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坐标与所述第三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所述第二物理坐标与所述第四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以及预设贴合屏幕位置,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模拟所述手机内壳做旋转运动,并根据第一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和第二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当量值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当量值;得到所述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三图像坐标和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模拟所述手机屏幕做旋转运动,并根据第三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和第四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当量值和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当量值;得到所述第三图像坐标和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装置,包括:手机内壳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图像坐标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贴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可选的,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包括第一图像坐标和第二图像坐标;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包括第三图像坐标和第四图像坐标。可选的,手机内壳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从目标排线头的图像中,确定所述目标排线头的目标图像坐标和中心图像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转换为目标物理坐标;确定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转换为中心物理坐标;根据预设排线位,和所述目标物理坐标与所述中心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将目标排线和手机内壳进行贴合,得到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可选的,手机内壳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模拟所述目标排线头的运动,根据所述目标排线头的初始运动坐标和中间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排线头的目标物理坐标;以及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排线头的中心物理坐标。可选的,贴合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三图像坐标和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将所述第一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一物理坐标,将所述第三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三物理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二物理坐标,将所述第四图像坐标转换为第四物理坐标;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坐标与所述第三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所述第二物理坐标与所述第四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以及预设贴合屏幕位置,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可选的,贴合模块,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模拟所述手机内壳做旋转运动,并根据第一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和第二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当量值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当量值;得到所述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可选的,贴合模块,还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模拟所述手机屏幕做旋转运动,并根据第三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和第四图像坐标所处位置点的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第三图像坐标的角度像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n确定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n根据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内壳和屏幕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
确定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
根据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包括第一图像坐标和第二图像坐标;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包括第三图像坐标和第四图像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包括:
从目标排线头的图像中,确定所述目标排线头的目标图像坐标和中心图像坐标;
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转换为目标物理坐标;确定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转换为中心物理坐标;
根据预设排线位,和所述目标物理坐标与所述中心物理坐标的贴合偏差值,将目标排线和手机内壳进行贴合,得到贴合有目标排线的手机内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转换为目标物理坐标;确定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并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转换为中心物理坐标,包括:
模拟所述目标排线头的运动,根据所述目标排线头的初始运动坐标和中间运动坐标,确定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
将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目标图像坐标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排线头的目标物理坐标;以及将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二元像素当量值和所述中心图像坐标的乘积,作为所述目标排线头的中心物理坐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手机内壳的图像坐标和所述手机屏幕的图像坐标,将所述手机内壳与所述手机屏幕进行贴合,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三图像坐标和所述第四图像坐标的三元像素当量值;
将所述第一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一物理坐标,将所述第三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三物理坐标;以及将所述第二图像坐标转换为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孙卫东夏时雨成冬冬章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信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