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中框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003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手表中框及其加工方法,通过CNC加工形成金属中框并于金属中框预设至少一操作孔,并于所述金属中框的内外两侧设置至少一行位,在注塑时,内外两侧的行位通过所述操作孔相互靠近,使内外两侧行位之间的距离减小而缩窄塑胶流道,以此使得注塑形成的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厚度被减小,从而避免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缩水而产生密集的气泡,进而提高所述手表中框的防水良率,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手表中框加工方法,所述手表中框的防水良率能够从50%提升至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表中框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中框防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表中框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手表中框防水要求高,一般要求5ATM(50米防水)。为加强手表天线性能,现有的一些手表中框由铝边框加纳米注塑结构构成,加工的要求是:铝塑结合的部位需要粘合牢固,而且塑料较薄的部分也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然而,由于现有手表结构空间的限制,现有手表中框在注塑加工时形成的部分塑胶层比较厚,容易缩水产生密集的气泡,而且气泡的位置难以确定。在注塑后通过CNC加工后,注塑较厚的部分塑胶层的厚度被减小,最薄的部分能够达到0.43mm,因此当气泡在成品的手表中框的塑胶层的最薄部分时,就容易引起防水不良。现有的手表中框的加工流程为:首先,通过CNC的方式加工形成一铝金属中框10P;其次,通过注塑的方式于铝金属中框10P内注塑形成塑胶内框20P,如图1所示,通过现有的手表中框的加工方法加工形成的待成品手表中框的结构被阐明,所述塑胶内框20P的塑胶壁厚度为2.3mm,高度为4.2mm;最后,再次对待成品手表中框进行CNC加工,以形成成品的所述手表中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表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CNC加工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预设至少一操作孔;和/n于所述金属中框注塑形成塑胶内框,注塑过程中,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减胶注塑,减薄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厚度,避免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缩水而产生气泡。/n

【技术特征摘要】
1.手表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NC加工金属材料以形成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预设至少一操作孔;和
于所述金属中框注塑形成塑胶内框,注塑过程中,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减胶注塑,减薄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厚度,避免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缩水而产生气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金属中框的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行位,在注塑时,内外两侧的行位通过所述操作孔相互靠近,使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流道变窄,实现减小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内框内侧的内侧行位和设置在所述金属中框外侧的外侧行位,在注塑时,所述内侧行位和所述外侧行位在注塑模具的带动下通过所述操作孔减少彼此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塑时,控制所述内侧行位和所述外侧行位之间的距离为:0.43mm-0.50mm,以控制注塑形成的所述塑胶内框对应于所述操作孔处的塑胶壁厚度为:0.43mm-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塑时,控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升刚杜秋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