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80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光组件和车辆,该发光组件(1)用于车辆并且具有:支座(2);支架(3),在该支架上保持有发光模组(7);第一调节机构(4),以便对发光模组(7)进行第一调节;第二调节机构(6),以便对发光模组(7)进行第二调节;其中,支架(3)与支座(2)枢接在一起,使得支架(3)能够在第一调节机构(4)的作用下围绕水平轴线(H1)枢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组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光组件和具有该发光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发光组件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照明和/或信号指示功能。特别对于具有照明功能、例如近光功能和远光功能的发光组件,应保证其可调节性,以使得光分布满足法规要求。但这类发光组件通常具有相对很重的重量。在形成发光组件的核心的发光模组的重量过重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出现发光模组与为其分配的调节机构的不够牢固的连接,甚至有可能出现发光模组从调节机构脱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组件,其能够至少部分地避免上述缺陷。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光学组件,该发光组件用于车辆并且具有:支座;支架,在该支架上保持有发光模组;第一调节机构,以便对发光模组进行第一调节;第二调节机构,以便对发光模组进行第二调节,其中,支架与支座枢接在一起,使得支架能够在第一调节机构的作用下围绕水平轴线枢转。“枢接”可理解成一种类型的圆柱副,即,围绕固定轴线的旋转连接,其中,形成“枢接”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构件具有能转动的枢轴(即短轴),另一个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光组件(1),具有:/n支座(2);/n支架(3),在该支架(3)上保持有发光模组(7);/n第一调节机构(4),以便对所述发光模组(7)进行第一调节;/n第二调节机构(6),以便对所述发光模组(7)进行第二调节;/n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与所述支座(2)枢接在一起,使得所述支架(3)能够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的作用下围绕水平轴线(H1)枢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光组件(1),具有:
支座(2);
支架(3),在该支架(3)上保持有发光模组(7);
第一调节机构(4),以便对所述发光模组(7)进行第一调节;
第二调节机构(6),以便对所述发光模组(7)进行第二调节;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与所述支座(2)枢接在一起,使得所述支架(3)能够在所述第一调节机构(4)的作用下围绕水平轴线(H1)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和所述支架(3)在一侧相应地分别设置有第一枢轴(3B)和容纳部(21),在相对的另一侧相应地分别设置有第二枢轴(3C)和容纳部(21),所述第一枢轴(3B)和第二枢轴(3C)相应容纳在所述容纳部(21)中,并且所述水平轴线(H1)对应于所述第一枢轴(3B)和第二枢轴(3C)的轴线或所述容纳部(21)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组件(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容纳部(21)为在周向上敞开的槽口、并且配有封盖(5),其中,所述容纳部(21)和所述封盖(5)的内轮廓匹配于所述枢轴的外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7)包括第一发光模块(8)和第二发光模块(9),它们上下相叠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6)具有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8)和所述第二发光模块(9)的作用点,以实现分别围绕竖向轴线(V1、V2)的第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6)具有能在所述支架(3)中线性引导的滑块(64),所述作用点形成在所述滑块(64)上,其中,至少一个作用点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林亮方钊曾丽华袁剑敏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