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6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减震器主体和连接块,所述顶板与底板并排分布,之间竖向安装有减震器主体,所述顶板与底板的两侧长边侧壁上均一体构造凸出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顶板的两侧宽边上对称分布有连接块与连接板,所述连接块远离连接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与连接板适配,供连接板插入,所述减震器主体至少包括外座、内座和弹簧,所述内座的一端伸入至外座的内部,并与之伸缩式活动连接,所述外座朝向内座的一端外壁上还焊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圆环状与外座同圆心。该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有效提升缓冲质量,可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
本技术属于液压减震器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
技术介绍
对液压减震器来说包括内壳体部分是常见的,该内壳体部分可滑动地联接到外壳体部分,使得减震器的有效长度是可变的。内外壳体部分一起限定含有诸如油的减震器流体的内腔或内室。内壳体部分本领域被称为“滑动件”或“滑管”,而外壳体部分被称为“主配件,内外壳体部分交叠的区域限定在内外壳体部分的相邻表面之间的环面,该环面的尺寸根据减震器的伸展状态变化,一个或多个动态密封通常设置在环面内以将减震器流体限制于腔室,动态密封可以安装在环形圈的内表面上,该环形圈插入并固定就位在环面内,使得当减震器伸缩时动态密封压靠内壳体部分,从而阻止减震器流体从腔室通到外部环境。现有的液压减震器广泛应用与汽车以及工程设备领域,而现有工程设备大多需要使用液压减震器来对设备进行缓冲,现有的液压减震器大多是独立安装的,不能根据工程设备的缓冲需求调整液压减震器的数量,缓冲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包括底板(2)、顶板(6)、减震器主体(1)和连接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与底板(2)并排分布,之间竖向安装有减震器主体(1),所述顶板(6)与底板(2)的两侧长边侧壁上均一体构造凸出设置有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上开设有螺纹孔;/n所述顶板(6)的两侧宽边上对称分布有连接块(8)与连接板(3),所述连接块(8)远离连接板(3)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与连接板(3)适配,供连接板(3)插入;/n所述减震器主体(1)至少包括外座(9)、内座(14)和弹簧(15),所述内座(14)的一端伸入至外座(9)的内部,并与之伸缩式活动连接,所述外座(9)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新型减震器结构,包括底板(2)、顶板(6)、减震器主体(1)和连接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与底板(2)并排分布,之间竖向安装有减震器主体(1),所述顶板(6)与底板(2)的两侧长边侧壁上均一体构造凸出设置有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上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顶板(6)的两侧宽边上对称分布有连接块(8)与连接板(3),所述连接块(8)远离连接板(3)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与连接板(3)适配,供连接板(3)插入;
所述减震器主体(1)至少包括外座(9)、内座(14)和弹簧(15),所述内座(14)的一端伸入至外座(9)的内部,并与之伸缩式活动连接,所述外座(9)朝向内座(14)的一端外壁上还焊接有支撑块(16),所述支撑块(16)为圆环状与外座(9)同圆心,所述支撑块(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15)的底端,所述弹簧(15)竖向设置,套设在内座(14)的外部,且远离支撑块(16)的一端与移动块(17)的底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2)与顶板(6)上均竖向贯穿开设有沉头槽(7),所述沉头槽(7)的内部嵌入有固定螺栓(5),所述沉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东张振雄黄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万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