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28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包括保温层、水泥基防护层、粘接层和保温过渡层,保温层的两侧设置粘接层,位于保温层一侧的粘接层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位于保温层另一侧的粘接层上设置保温过渡层,保温过渡层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保温层内填充设置岩棉,粘接层上设置多个朝向于保温层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分别布设于位于保温层两侧,由沿高度方向所错位设置的限位凸筋实现对岩棉在高度方向上的限位止挡,提高岩棉在保温层内固定稳定性,防止其安装位置发生移动,保证叠合墙体的保温性能和叠合墙体的装配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以其标准、高效、保温、节能、环保等突出优点而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叠合墙体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产品,其为层状产品,主要包括预制外叶板、中间现浇层和预制内叶板,或者包括预制保温外墙板、保温材料板、预制外叶板、中间现浇层和预制内叶板,在叠合墙体内部设置岩棉以提高叠合墙体的内部保温性能,但岩棉为层状结构,其在叠合墙体内部以发生晃动,进而影响对叠合墙体内部保温性能以及墙体整体装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以提高岩棉在叠合墙体内的固定稳定性和叠合墙体的保温支撑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包括保温层、水泥基防护层、粘接层和保温过渡层,所述保温层的两侧设置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保温层一侧的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所述水泥基防护层,位于所述保温层另一侧的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所述保温过渡层,所述保温过渡层上设置所述水泥基防护层,所述保温层内填充设置岩棉,所述粘接层上设置多个朝向于所述保温层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分别布设于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分布,所述限位凸筋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靠近于所述水泥基防护层的所述限位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大于位于其对侧的所述限位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在所述限位凸筋的外表面设置橡胶贴片,所述橡胶贴片粘合于所述限位凸筋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岩棉填充设置在保温层内。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筋的端部容纳于所述岩棉内,由所述限位凸筋支撑所述岩棉。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层沿所述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筋沿朝向于所述保温层的内部所凸出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包括保温层、水泥基防护层、粘接层和保温过渡层,保温层的两侧设置粘接层,位于保温层一侧的粘接层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位于保温层另一侧的粘接层上设置保温过渡层,保温过渡层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保温层内填充设置岩棉,粘接层上设置多个朝向于保温层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分别布设于位于保温层两侧,且位于保温层两侧的限位凸筋沿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分布,由沿高度方向所错位设置的限位凸筋实现对岩棉在高度方向上的限位止挡,提高岩棉在保温层内固定稳定性,防止其安装位置发生移动,保证叠合墙体的保温性能和叠合墙体的装配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请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包括保温层10、水泥基防护层20、粘接层30和保温过渡层40。保温层10的两侧设置粘接层30,位于保温层10一侧的粘接层30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20,位于保温层10另一侧的粘接层30上设置保温过渡层40,保温过渡层40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20,粘接层30沿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水平方向(参见图1中B向所示)设置在保温层10的两侧。通过在保温层10层外的两侧设置粘结层以分别连接水泥基防护层20和保温过渡层40,由水泥基防护层20提高叠合墙体的本体强度。为提高叠合墙体的保温性能,在保温层10内填充设置岩棉11,岩棉11填充设置保温层10内。粘接层30上设置多个朝向于保温层10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31,具体地,限位凸筋31设置在容纳于岩棉11的保温层10内并用于支撑岩棉11,其中,限位凸筋31的端部容纳于岩棉11内,由限位凸筋31支撑岩棉11。限位凸筋31分别布设于位于保温层10两侧,限位凸筋31沿朝向于保温层10的内部所凸出设置。在限位凸筋31的外表面设置橡胶贴片311,橡胶贴片311粘合于限位凸筋31的外表面,由橡胶贴片311提高限位凸筋31与岩棉11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岩棉11在保温层10内的装配稳定性,防止其发生移动。位于保温层10两侧的限位凸筋31沿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分布,以此提高限位凸筋31对岩棉11的支撑稳定性和沿竖直方向上(参见图1中A向所示)的支撑均布。限位凸筋31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呈三角形截面的限位凸筋31可提高对岩棉11的承托性,使得限位凸筋31的端部可以插设的方式容纳于岩棉11内,保证岩棉11在保温层10内的支撑稳固。为进一步地提高限位凸筋31的支撑强度,水泥基防护层20的限位凸筋31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因此,靠近于水泥基防护层20的限位凸筋31的凸起高度尺寸大于位于其对侧的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进而提高限位凸筋31对岩棉11的接触面积及支撑性能,防止岩棉11在保温层10内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包括保温层、水泥基防护层、粘接层和保温过渡层,保温层的两侧设置粘接层,位于保温层一侧的粘接层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位于保温层另一侧的粘接层上设置保温过渡层,保温过渡层上设置水泥基防护层,保温层内填充设置岩棉,粘接层上设置多个朝向于保温层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分别布设于位于保温层两侧,且位于保温层两侧的限位凸筋沿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分布,由沿高度方向所错位设置的限位凸筋实现对岩棉在高度方向上的限位止挡,提高岩棉在保温层内固定稳定性,防止其安装位置发生移动,保证叠合墙体的保温性能和叠合墙体的装配稳定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保温层、水泥基防护层、粘接层和保温过渡层,所述保温层的两侧设置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保温层一侧的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所述水泥基防护层,位于所述保温层另一侧的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所述保温过渡层,所述保温过渡层上设置所述水泥基防护层,所述保温层内填充设置岩棉,所述粘接层上设置多个朝向于所述保温层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分别布设于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分布,所述限位凸筋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靠近于所述水泥基防护层的所述限位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大于位于其对侧的所述限位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在所述限位凸筋的外表面设置橡胶贴片,所述橡胶贴片粘合于所述限位凸筋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保温层、水泥基防护层、粘接层和保温过渡层,所述保温层的两侧设置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保温层一侧的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所述水泥基防护层,位于所述保温层另一侧的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所述保温过渡层,所述保温过渡层上设置所述水泥基防护层,所述保温层内填充设置岩棉,所述粘接层上设置多个朝向于所述保温层内部所凸出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分别布设于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夹心保温的叠合墙体的高度方向错位分布,所述限位凸筋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靠近于所述水泥基防护层的所述限位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大于位于其对侧的所述限位凸筋的凸起高度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衍雷刘振龙董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