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俊康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2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所述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安装架一,安装架一表面开设有滑槽,上隔板上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一滑动连接,上隔板下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二滑动连接,下隔板上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二滑动连接,下隔板下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三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通过上隔板、下隔板、安装架以及其他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存在当内墙隔板中出现损坏的一块或多块而需要更换时,自身拆卸时容易破坏其它的隔板,也不便于再次安装,导致拆卸和安装较为困难,隔板容易受潮,会降低了墙体隔板的使用寿命,且隔板的吸音和隔热效果不是很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技术介绍
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内墙隔板是建筑工程模型的建设基础,但是市场上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存在当内墙隔板中出现损坏的一块或多块而需要更换时,自身拆卸时容易破坏其它的隔板,也不便于再次安装,导致拆卸和安装较为困难,隔板容易受潮,会降低了墙体隔板的使用寿命,且隔板的吸音和隔热效果不是很好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存在当内墙隔板中出现损坏的一块或多块而需要更换时,自身拆卸时容易破坏其它的隔板,也不便于再次安装,导致拆卸和安装较为困难,隔板容易受潮,会降低了墙体隔板的使用寿命,且隔板的吸音和隔热效果不是很好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安装架一,所述安装架一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上隔板上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一滑动连接,所述上隔板下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二滑动连接,所述下隔板上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二滑动连接,所述下隔板下方通过滑槽与安装架三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一、安装架二和安装架三安装有挡板。优选的,所述上隔板还包括板体、保温板、吸音板、防潮垫、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板体内部安装有保温板和吸音板,所述保温板一侧与吸音板相胶合,所述板体外表面与防潮垫相胶合,所述板体一侧与侧板一相胶合,所述板体另一侧与侧板二相胶合,所述保温板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吸音板共设置有两个,所述防潮垫共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一还包括底板、垫板、带帽螺钉和骨架,所述底板一侧与骨架相焊接,所述垫板一侧与滑槽相胶合,所述骨架内部安装有带帽螺钉,所述垫板共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侧板一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侧板二表面设置有卡板,所述凹槽与卡板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保温板采用聚氨酯保温板,所述吸音板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板,所述防潮垫采用XPE防潮垫。优选的,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结构相同,所述安装架一、安装架二与安装架三结构相同。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通过带帽螺钉将安装架固定在墙壁上,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安装在安装架上且可以在安装架中的滑槽中滑动,当需要更换一块或多块隔板时,可以通过在安装架两侧,将需要更换的隔板通过滑槽抽出,不需要拆卸其他的隔板,当需要再次安装时,同样通过滑槽将隔板推入,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存在当内墙隔板中出现损坏的一块或多块而需要更换时,自身拆卸时容易破坏其它的隔板,也不便于再次安装,导致拆卸和安装较为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通过XPE防潮垫可以将水汽阻隔在隔板外,防止墙内的水汽进入隔板,影响隔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底板可以使得安装架与墙体之间留有空隙,进而使得隔板不直接接触墙体,进一步提高了隔板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存在隔板容易受潮,会降低了墙体隔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通过聚酯纤维吸音板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噪音,双层隔音处理可以更好的起到隔音效果,降低噪音传递到室内频率,通过双层聚氨酯保温板可以能够很好的阻止室内温度的扩散,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扩散的速度和噪音传递到室内频率,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存在隔板的吸音和隔热效果不是很好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上隔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安装架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凹槽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号:1、上隔板,2、下隔板,3、安装架,4、滑槽,5、安装架二,6、安装架三,7、挡板,8、板体,9、保温板,10、吸音板,11、防潮垫,12、侧板一,13、侧板二,14、底板,15、垫板,16、带帽螺钉,17、骨架,18、凹槽,19、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上隔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安装架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凹槽的局部示意图。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上隔板1、下隔板2和安装架一3,安装架一3表面开设有滑槽4,上隔板1上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一滑动连接,上隔板1下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二5滑动连接,下隔板2上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二5滑动连接,下隔板2下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三6滑动连接,安装架一3、安装架二5和安装架三6安装有挡板7,通过挡板7可以稳固安装在滑槽4上的上隔板1和下隔板2。上隔板1还包括板体8、保温板9、吸音板10、防潮垫11、侧板一12和侧板二13,板体8内部安装有保温板9和吸音板10,保温板9一侧与吸音板10相胶合,板体8外表面与防潮垫11相胶合,板体8一侧与侧板一12相胶合,板体8另一侧与侧板二13相胶合,保温板9共设置有两个,吸音板10共设置有两个,防潮垫11共设置有两个,通过XPE防潮垫11可以将水汽阻隔在隔板外,防止墙内的水汽进入隔板,通过聚酯纤维吸音板10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噪音,通过双层聚氨酯保温板9可以能够很好的阻止室内温度的扩散。安装架一3还包括底板14、垫板15、带帽螺钉16和骨架17,底板14一侧与骨架17相焊接,垫板15一侧与滑槽4相胶合,骨架17内部安装有带帽螺钉16,垫板15共设置有四个,通过带帽螺钉16将安装架3固定在墙壁上,通过上隔板1和下隔板2安装在安装架3上且可以在安装架3中的滑槽4中滑动,当需要更换一块或多块隔板时,可以通过在安装架3两侧,将需要更换的隔板通过滑槽4抽出,不需要拆卸其他的隔板,当需要再次安装时,同样通过滑槽4将隔板推入,通过垫板15可以防止骨架17损坏隔板。侧板一12内部开设有凹槽18,侧板二13表面设置有卡板19,凹槽18与卡板19相适配,通过凹槽18与卡板19可以使相邻的两块隔板能够相拼接卡合,增强隔板的稳定性。保温板9采用聚氨酯保温板,吸音板10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板,防潮垫11采用XPE防潮垫。上隔板1与下隔板2结构相同,安装架一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上隔板(1)、下隔板(2)和安装架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一(3)表面开设有滑槽(4),所述上隔板(1)上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一滑动连接,所述上隔板(1)下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二(5)滑动连接,所述下隔板(2)上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二(5)滑动连接,所述下隔板(2)下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三(6)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一(3)、安装架二(5)和安装架三(6)安装有挡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包括上隔板(1)、下隔板(2)和安装架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一(3)表面开设有滑槽(4),所述上隔板(1)上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一滑动连接,所述上隔板(1)下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二(5)滑动连接,所述下隔板(2)上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二(5)滑动连接,所述下隔板(2)下方通过滑槽(4)与安装架三(6)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一(3)、安装架二(5)和安装架三(6)安装有挡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1)还包括板体(8)、保温板(9)、吸音板(10)、防潮垫(11)、侧板一(12)和侧板二(13),所述板体(8)内部安装有保温板(9)和吸音板(10),所述保温板(9)一侧与吸音板(10)相胶合,所述板体(8)外表面与防潮垫(11)相胶合,所述板体(8)一侧与侧板一(12)相胶合,所述板体(8)另一侧与侧板二(13)相胶合,所述保温板(9)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吸音板(10)共设置有两个,所述防潮垫(11)共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康
申请(专利权)人:何俊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