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1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一对测试夹、箱体表面的数字显示屏及光电显示孔和设在箱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了比较电路、电瓶状态指示电路、负压输出电路、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不分正负电路,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包括一单片机IC↓[3]、三个七段显示译码器(H↓[2]、H↓[3]、H↓[4]),测试夹取得电瓶电量的模拟信号后通过A/D模数转换后,进入数字显示电路通过三个七段显示译码器精确显示蓄电池的容量,同时,在蓄电池与5伏稳压电源之间设置了不分正负电路,可以确保在测试蓄电池容量时不需要区分正负极,方便实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蓄电池容量的蓄电池测试仪器。
技术介绍
蓄电池需要经常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充电,以确定其电池容量是否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若容量不足,应该充电,若容量超过允许范围,应该放电。现有的蓄电池测试仪如中国专利CN93237978.8所公开的一种“蓄电池测试仪”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集成块、发光二极管及负载电阻,可以在光电显示标度板上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光指示已经在标度板上标出来的电压值,同时指示蓄电池容量是否过量、正常或者重充。由于事先在刻度板上表示出若干个电压值,然后二极管发光指示出电压值,因此这种测试仪只能够大致的表示出蓄电池的容量,不能精确的测试出电池容量数值,同时,测试时要求被测蓄电池的正负极要与测试仪的测试夹的正负极一一对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蓄电池测试仪,不但可以对蓄电池容量进行精确的数字表示,而且在测试时不需要区分正负极,直接就可以测试,方便实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施的一种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一对测试夹、箱体表面的光电显示孔和设在箱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了比较电路、电瓶状态指示电路,一只测试夹接比较电路的Vx端以及5伏稳压电源的负极,一只测试夹接地,并接一电容C7与另一只测试夹相连;所述比较电路的Vx端接电阻R20、可变电阻W2,可变电阻W2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端接R1后接入三极管I1的集电极,三极管I1的基极接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电阻R12与R11的连接端,其发射极接R2后接入5伏电源,R2接R3后接三极管IC的集电极,三极管IC的基极接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D10的负极,其发射极接R0后接入可变电阻W3的可变端,W3的两端一端接地,一端接R17后接Vx端;所述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Vx端串连R13、R12、R11、发光二极管D10、R10、R9后接地,电阻R13并联发光二极管D9,R9并联发光二极管D11,电路板上设置了负压输出电路、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以及箱体表面上与之对应的数字显示屏,所述负压输出电路其5伏电源端串接电感L、电容C8,反接二极管D4,接电阻R16后接入负5伏电压端,D4及R16并联正接的二极管D3及反接的D2,三极管BG1的基极接R15后接单片机IC3的38脚,BG1的集电极接电感L与电容C8的连接端,其发射极接地,并接电容C6后接D4的正极;所述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包括一单片机IC3、三个七段显示译码器(H2、H3、H4),单片机IC3的1脚接5伏端,单片机IC3的2到8脚分别对应接七段显示译码器H4的二极管d、c、b、a、f、g、e的负极,所述七段显示译码器H4的二极管的正极接电阻RH4后接入5伏端,单片机IC3的9到14脚分别对应接七段显示译码器H3的二极管d、c、b、a、f、e的负极,二极管h接电阻R后接地,二极管g接25脚后接负5伏端,所述七段显示译码器H3的二极管的正极接电阻RH3后接入5伏端,单片机IC3的15、16、17、18、24、23、22脚分别对应接一个七段显示译码器H2的二极管d、b、f、e、c、a、g的负极,所述七段显示译码器H2的二极管的正极接电阻RH2后接入5伏端,单片机IC3的21脚、30脚、32脚接地,27脚接电容C4,28脚接电阻R5,29脚接电容C3,C4、R5、C3的另一端连接,30脚接电容C2后接31脚,30脚接电阻R3后接电阻R2再接31脚,31脚串连电阻R2、R4后接Vx端,33脚接电容C1后接34脚,36脚接可变电阻W1的可变端,W1的一端串连电阻R12、R1后接5伏端,W1的另一端接电阻R19后接地,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负极接电阻R1后接5伏端。所述电路板上设置了不分正负电路,包括二极管D5、D6、D7、D8,一只测试夹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二极管D7的负极,另一只测试夹接二极管D8的负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5、D6的负极相连后接5伏稳压电源,二极管D7、D8的正极相连后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测试夹取得电瓶电量的模拟信号后通过A/D模数转换电路进行模数转换后,进入数字显示电路通过三个七段显示译码器精确显示蓄电池的容量,同时,在蓄电池与5伏稳压电源之间设置了不分正负电路(即桥式整流电路),可以确保在测试蓄电池容量时不需要区分正负极,方便实用,尤其对于精确测量汽车行业中蓄电池容量具有重要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不分正负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的比较电路与电瓶状态指示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负压输出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两个测试夹2夹住被测蓄电池的两极即可以进行测试,数字显示屏3上将显示蓄电池容量的精确值,同时,显示屏3右侧有三个发光二极管4显示电池容量是否正常(ok),电量弱(weak),电量极低(bad),提示蓄电池容量的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图3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实现图2中不分正负极测试的功能。图4为比较电路及电瓶状态指示电路图,通过比较电路对比,指示发光二极管发光,三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为绿灯、黄灯、红灯,绿灯指示电量正常,黄灯指示电量弱,红灯指示电量极低,分别指示蓄电池的容量状态。图5为负压输出电路图,主要作用是为单片机提供一稳定的负压输出。图6为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包括单片机及七段显示译码器,主要实现电量的模数转换及数字显示作用。在测试时,一对测试夹分别接蓄电池的两极,如二极管D5的正极接蓄电池的正极,其正极电流通过二极管D5后接入Vx端,而不能导通二极管D7,其负极电流不能导通D6,而通过D8后接地;如二极管D5的正极接蓄电池的负极,则电瓶负极电流不能导通二极管D5,而通过D7后接地,电瓶正极电流通过二极管D6后接入Vx端,而不能导通D8,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分正负极功能,不论测试夹接电瓶的正负极,均可以将电流导入Vx端。如果没有设置不分正负极电路,在测试时,直接将蓄电池的正极接测试仪的Vx端,负极接测试仪的接地端,这样,蓄电池的电流信号直接进入比较电路与单片机IC3。电瓶电流通过Vx端进入比较电路,通过两个三极管I1、IC后进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指示发光二极管D9、D10、D11发光,显示电量状态。电瓶电流通过Vx端进入单片机IC3,进行A/D模数转换,然后进入三个七段显示译码器显示电池电量。本说明书中,蓄电池即指电瓶,电瓶是大功率蓄电池的惯常称谓。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1)、一对测试夹(2)、箱体表面的光电显示孔(4)和设在箱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了比较电路、电瓶状态指示电路,一只测试夹接比较电路的Vx端以及5伏稳压电源的负极,一只测试夹接地,并接一电容C7与另一只测试夹相连;所述比较电路的Vx端接电阻R20、可变电阻W2,可变电阻W2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端接R1后接入三极管I1的集电极,三极管I1的基极接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电阻R12与R11的连接端,其发射极接R2后接入5伏电源,R2接R3后接三极管IC的集电极,三极管IC的基极接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D10的负极,其发射极接R0后接入可变电阻W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测试仪,包括箱体(1)、一对测试夹(2)、箱体表面的光电显示孔(4)和设在箱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了比较电路、电瓶状态指示电路,一只测试夹接比较电路的V↓[x]端以及5伏稳压电源的负极,一只测试夹接地,并接一电容C↓[7]与另一只测试夹相连;所述比较电路的V↓[x]端接电阻R↓[20]、可变电阻W↓[2],可变电阻W↓[2]的另一端接地,可变端接R↓[1]后接入三极管I↓[1]的集电极,三极管I↓[1]的基极接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电阻R↓[12]与R↓[11]的连接端,其发射极接R↓[2]后接入5伏电源,R↓[2]接R↓[3]后接三极管IC的集电极,三极管IC的基极接入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D↓[10]的负极,其发射极接R↓[0]后接入可变电阻W↓[3]的可变端,W↓[3]的两端一端接地,一端接R↓[17]后接V↓[x]端;所述电瓶状态指示电路的V↓[x]端串连R↓[13]、R↓[12]、R↓[11]、发光二极管D↓[10]、R↓[10]、R↓[9]后接地,电阻R↓[13]并联发光二极管D↓[9],R↓[9]并联发光二极管D↓[ 11],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设置了负压输出电路、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以及箱体表面上与之对应的数字显示屏(3),所述负压输出电路:其5伏电源端串接电感L、电容C↓[8],反接二极管D↓[4],接电阻R↓[16]后接入负5伏电压端,D ↓[4]及R↓[16]并联正接的二极管D↓[3]及反接的D↓[2],三极管BG↓[1]的基极接R↓[15]后接单片机IC↓[3]的38脚,BG↓[1]的集电极接电感L与电容C↓[8]的连接端,其发射极接地,并接电容C↓[6]后接D↓[4]的正极;所述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包括一单片机IC↓[3]、三个七段显示译码器(H↓[2]、H↓[3]、H↓[4]),单片机IC↓[3]的1脚接5伏端,单片机IC↓[3]的2到8脚分别对应接七段显示译码器H↓[4]的二极管d、c、b、a、f、g、e的负极,所述七段显示译码器H↓[4]的二极管的正极接电阻RH↓[4]后接入5伏端,单片机IC↓[3]的9到14脚分别对应接七段显示译码器H↓[3]的二极管d、c、b、a、f、e的负极,二极管h接电阻R后接地,二极管g接25脚后接负5伏端,所述七段显示译码器H↓[3]的二极管的正极接电阻RH↓[3]后接入5伏端,单片机IC↓[3]的15、16、17、18、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根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羚虹电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