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0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主要是由上操作模具(11)和下工作模具(12)从上至下依序注塑为一体,构成内部为中空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便携式提手(2),便携式提手(2)对称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能够实现井盖法兰盘下沥青碾压密实,达到应有的承载力状态,井盖周边沥青混凝土与井盖结合紧密,保证井盖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沉降、不脱落,实现了保证检查井盖施工质量,达到减少后期质量缺陷维修率,节约后期养护维修费用,减少施工封闭期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取得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主要是用于市政道路恢复提升工程或市政道路新建工程各种检查井施工及检查井维修,属于建筑施工用品辅助

技术介绍
通常来说,传统的检查井盖施工过程中,由于井盖施工工艺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在这些检查井周边局部范围内沥青面层逐渐出现开裂、破损、井圈井盖下沉、歪斜等现象,当车辆通过时就会造成车辆的跳车和剧烈震动。这些都已经成为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井框壁薄,铰链外置,当车快速通过的时候,不仅对窨井有垂直向下的压力,还有横向的冲击力。在不断的冲击力作用下,井框位置移动,造成周围沥青层龟裂。传统的井盖施工工艺,交通载荷、重载车量的日益增长井框与窨井座连接不够稳固,结合部位的沥青混凝土破损流失,传统窨井框直接作用在检查井井壁上,容易压坏检查井,造成检查井盖框区域下沉或突起。采用新式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具有结构整体性好、质量可控、维护简便等优点,可以部分避免以上问题发生。但针对市政道路恢复提升工程检查井新建井和旧井改造,防沉降井盖传统的安装方法,沥青浇筑施工过程中进行井盖安装都存在:第一,井盖法兰盘下沥青无法碾压密实,起到应有的承载力,井盖易沉降;第二,井盖与沥青混凝土结合不紧密,易脱落;第三,压实过程中沥青等材料掉落到井中;第四,井盖标高无法准确控制;第五,工人技术要求高,人数要求多等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对这种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问题加以研究和整治,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对这种质量问题进行防治或者消除。因此,需研制一种实用性较强以及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井盖法兰盘下沥青碾压密实,达到应有的承载力状态,井盖周边沥青混凝土与井盖结合紧密,保证井盖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沉降、不脱落。本技术另一个技术目的是实现井盖施工过程中,沥青等材料不掉落到井中,可以达到施工过程不堵塞检查井,清理简单方便目的。本技术的还一个技术目的是实现保证检查井盖施工质量,达到减少后期质量缺陷维修率,节约后期养护维修费用,减少施工封闭期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取得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的改进,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主要是由上操作模具(11)和下工作模具(12)从上至下依序注塑为一体,构成内部为中空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便携式提手(2),便携式提手(2)对称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中部。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模具本体(1)整体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内部为中空的钢制套筒状构件。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在模具本体(1)的顶部设有可供开启或关闭的盖体(3),盖体(3)一端铰接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顶部一侧;盖体(3)另一端上设有镂空结构的拉手(31)。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3)整体为钢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所述拉手(31)为耳垂型的通孔,通孔贯通盖体(3)的正反面。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手(31)的内壁环形设有防护套,防护套为橡胶防护套,橡胶防护套设置于拉手(31)与人体手持部位的连接处。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操作模具(11)整体为上小下大的钢制圆台状构件,该圆台状构件的底端与下工作模具(12)连为一体,顶端通过转轴与盖体(3)连为一体。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工作模具(12)整体为钢制的圆柱体构件,该圆柱体构件的上端与上操作模具(11)连为一体,下端放置于指定的施工地面上。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便携式提手(2)整体为钢制的倒U形、C形或者是倒V形结构,便携式提手(2)上套设有与之相吻配的橡胶防滑护套(21),橡胶防滑护套(21)设置于便携式提手(2)与人体手持部位的连接处。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在模具本体(1)和便携式提手(2)以及盖体(3)的内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准备;B、混凝土盖板调整;C、安装调节环,调节标高,安放防沉降井盖;D、淋洒、刷乳化沥青;在工作面表面淋洒或刷适量乳化沥青粘层,以增加填充沥青与基础的粘合度;E、放入模具本体(1),周边沥青夯实沥青填充、移除井盖;F、取出模具本体(1)、防沉降井盖安设;G、同步碾压密实并整平井盖周边路面;H、清理;打开盖板,清理干净所有塞在开启口、铰链及透气孔中的残余沥青,以保证井盖日后的正常使用;I、开放交通;待路面养护后内部温度完全降低到室外温度后方可开放交通,如无特殊交通压力,宜在沥青混合料稳定后,3~7天再开放交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避免沥青下落到井内,且能避免防沉降井盖法兰盘下沥青无法压实而导致井盖下沉等问题,能够重复多次利用,投入成本少,模具可定型化事前制作,施工工艺简单方便;2、本技术的模具内外表面上均涂有可以自发光的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室内以及地下施工环境清楚地标示检查井的位置,能有效地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3、本技术的模具的使用能够使井盖标高准确控制;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人数要求较少。4、本技术的模具能够实现井盖法兰盘下沥青碾压密实,达到应有的承载力状态,井盖周边沥青混凝土与井盖结合紧密,保证井盖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沉降、不脱落。5、本技术模具能够实现保证检查井盖施工质量,达到减少后期质量缺陷维修率,节约后期养护维修费用,减少施工封闭期对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取得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施工完成后沉降井(4)的成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其他既有检查井混凝土盖板施工流程图;图5是本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其中,图中标号:1~模具本体,11~上操作模具,12~下工作模具;2~便携式提手,21~橡胶防滑护套;3~盖体,31~拉手;4~沉降井;5~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主要是由上操作模具(11)和下工作模具(12)从上至下依序注塑为一体,构成内部为中空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便携式提手(2),便携式提手(2)对称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主要是由上操作模具(11)和下工作模具(12)从上至下依序注塑为一体,构成内部为中空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设置有便携式提手(2),便携式提手(2)对称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两侧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整体为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开、内部为中空的钢制套筒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本体(1)的顶部设有可供开启或关闭的盖体(3),盖体(3)一端铰接设置于模具本体(1)的顶部一侧;盖体(3)另一端上设有镂空结构的拉手(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整体为钢制的圆弧形板状体构件;所述拉手(31)为耳垂型的通孔,通孔贯通盖体(3)的正反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沉降井盖施工限位井圈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31)的内壁环形设有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尧李荣文柳成恒张伟王玉松杨成周杨利王建华王燕飞周奕羲龙美睿周治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