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明辉专利>正文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3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包括淬火箱,所述淬火箱底部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四个支撑柱底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减磨环,四个减磨环底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连接柱,四个连接柱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四个连接柱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八个第一限位环顶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升降柱,四个连接柱底部内壁的正中分别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四个连接柱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杆,四个连接柱内腔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通过收缩液压推杆,升降柱进入连接柱的内部,拉动连接柱进入支撑柱的内部,使第一轮胎组件、第二轮胎组件接触地面完成移动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
本技术涉及箱式淬火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
技术介绍
箱式淬火炉主要用于模具、零部件的少无氧化加热,最高使用温度为1200℃。炉内没有炉罐,工作时需要向炉内充入保护气氛,以达到少无氧化加热效果。其最大的优点是对加热模具等零部件时,勿须用不锈钢炉胆、铁皮打包或用木炭装箱保护,可以选择直接通入堕性气体如氮气、氢气或滴注甲醇即可。使零部件不会产生氧化脱碳,从而使淬火质量得到保证。中国专利号CN207811809U公开了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利用电动推杆推动轮组接触地面,以反向推动力升起淬火炉、露出轮组,在移动时,以电动推杆承担淬火炉的重力,仅以电动推杆的锁定机构,无法在淬火炉承担移动做功时所受的重力,轮组会挤压电动推杆回缩,最终无法完成移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包括淬火箱,所述淬火箱底部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包括淬火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1)底部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四个所述支撑柱(2)底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减磨环(3),四个所述减磨环(3)底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连接柱(4),四个所述连接柱(4)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5),四个连接柱(4)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环(6),八个第一限位环(6)顶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升降柱(11),四个连接柱(4)底部内壁的正中分别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7),四个连接柱(4)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杆(8),四个连接柱(4)内腔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承载板(9),四个所述承载板(9)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包括淬火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1)底部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四个所述支撑柱(2)底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减磨环(3),四个所述减磨环(3)底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连接柱(4),四个所述连接柱(4)底部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5),四个连接柱(4)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环(6),八个第一限位环(6)顶部的正中分别设置有升降柱(11),四个连接柱(4)底部内壁的正中分别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7),四个连接柱(4)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杆(8),四个连接柱(4)内腔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承载板(9),四个所述承载板(9)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环(10),所述淬火箱(1)底部的左侧设置有随动轴(13),淬火箱(1)底部的右侧设置有驱动轴(15),随动轴(13)与驱动轴(15)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分别套接有承载台(12),随动轴(1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轮胎组件(14),驱动轴(15)的正面和背面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轮胎组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减磨环(3)顶部的一端分别贯穿对应支撑柱(2)底部的外壁并延伸至支撑柱(2)的内部,减磨环(3)与支撑柱(2)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柱(4)顶部的一端分别贯穿对应减磨环(3)并延伸至对应支撑柱(2)的内部,连接柱(4)与减磨环(3)的壁体紧密贴合,连接柱(4)顶部的外壁贴合支撑柱(2)顶部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箱式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八个所述第一限位环(6)底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邓明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