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12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它包括:两个底座,分别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架和支承座,大梁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连接杆分别卡设在两个支架的支架座上,该翻转系统可以根据叶片大梁的尺寸进行调整,适用的产品范围广泛,长度可从几米至十几米,重量可达数吨,适用性强,并且体积小,不占空间,便于运输和存储,该翻转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无需锁紧即可翻转,30秒内可完成360°翻转,生产效率高,该翻转系统安全可靠,不需要电动设备,手动翻转,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轮机叶片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的一种,己深受全世界的重视。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他的新书《B模式》中指出,我们要提倡风力发电,由于风能丰富、价格便宜、能源不会枯竭;又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取得,干净没有污染,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能源有这么多的优点。风力发电技术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还可以与其它能源技术组成互补发电系统。风电场运营模式可以为国家电网补充电力,小型风电机组可以为边远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电。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大力开发风电,将对改善能源供应,优化电源结构作出重要贡献。风能是最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据专家们的测估,全球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千瓦,约是可利用水力资源的10倍。如果利用1%的风能能量,可产生世界现有发电总量8%~9%的电量。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可利用风能资源约为16亿千瓦。另外,在风能电能的转换过程中,不消耗任何燃料,基本不占用耕地,单台发电设备投资不大,建设周期短,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国外对各种发电方式碳排放生命周期分析成果,风电是一种高度清洁的能源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风力发电是减少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主要措施。合理利用风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减轻能源短缺的压力。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风电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风电叶片的形状也随着各种需求变的更加多样化,针对细长型的风电叶片,长度几米甚至是十几米,重量可达数吨的产品,对其进行翻转和加工时,难度更甚。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体积小,不占空间,操作简单方便,翻转安全,无需电动设备,成本低,适用于细长型风电叶片,长度几米甚至是十几米,重量可达数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它包括:两个底座,分别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架和支承座,大梁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连接杆分别卡设在两个支架的支架座上;所述的支承座的上方设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入端与手轮相连,与减速机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盘上设有插销,所述的插销与连接杆端部的配合盘相抵后配合连接,因减速机具有具有反向自锁功能,因此,无需锁紧即可翻转;位于减速机底部的导轨在支承座上的导轨槽上做直线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支架座上设有与连接杆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凹槽,带有凹槽的支架座为至少两个,用来保证支架座支撑连接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配合盘上设有与插销相适配的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插销和配合盘上的孔通过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的方式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插销和配合盘上的孔的数量分别为至少3个,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该设计保证了减速机在带动配合盘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导轨和导轨槽为燕尾槽导轨结构或滚珠导轨结构,保证了导轨和导轨槽在移动时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导轨焊接在减速机的底部,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支架座焊接在支架的端部,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底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限定位置,当需要根据大梁尺寸进行调节时,可以将两个底座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保证该机构可以多次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工作原理:根据大梁的尺寸,计算两个底座间的距离并将底座固定在限定位置,通过吊机将大梁两端的连接杆放置在支架座上,手动推动减速机,使固定在减速机输出端的输出盘上设有的插销插入连接杆端部的配合盘上的孔内,转动减速机输入端的手轮,通过手轮带动减速机转动,从而使插销带动连接杆转动,最终实现大梁的翻转。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翻转系统可以根据叶片大梁的尺寸进行调整,适用的产品范围广泛,长度可从几米至十几米,重量可达数吨,适用性强;2、该翻转系统的体积小,不占空间,便于运输和存储;3、该翻转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无需锁紧即可翻转,30秒内可完成360°翻转,生产效率高;4、该翻转系统安全可靠,不需要电动设备,手动翻转,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半结构的示意;图2为大梁未安装在该系统上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大梁安装在该系统上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大梁翻转时的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它是由左右两个结构配合工作完成翻转工序的,其中一半的结构包括:底座1,支架2,支承座3,导轨槽4,导轨5,减速机6,手轮7,输出盘8,连接杆9,配合盘10,和支架座11。左右两个底座1分别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限定位置,支架2和支承座3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支架2的另一端焊接有至少2个支架座11,支架座11用来支撑固定在大梁12两端的连接杆9,连接杆9的端部设有配合盘10,配合盘10上设有通孔;支承座3上设有导轨槽4,导轨槽4和位于减速机6下方的导轨5配合连接做直线移动,导轨5和导轨槽4为燕尾槽导轨结构或滚珠导轨结构,保证了连接和移动的可靠性。减速机6的输入端与手轮7相连,与减速机6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盘8上设有插销81,所述的插销81与连接杆9端部的配合盘10相抵后,插销81插入配合盘10上的通孔内,使减速机6通过插销81和配合盘10向连接杆9传递动力。实施例步骤一、根据大梁12的尺寸,计算两个底座1之间的距离并将底座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限定位置;步骤二、通过吊机将大梁12吊起,然后将大梁12逐渐靠近翻转系统,如图2所示;步骤三、由吊机将大梁12放置在翻转系统上,此时,大梁12两端的连接杆9放置在支架2上的支架座11内,如图3所示;步骤四、手动推动减速机6,使减速机6底部的导轨5在导轨槽4内做直线移动,直至输出盘8上的插销81与连接杆9配合盘10相抵,再次反方向推动减速机6并转动手轮7,微调插销81的位置使其卡入配合盘10上的通孔内;步骤五、转动减速机6输入端的手轮7,通过手轮7带动减速机6转动,从而使插销81带动连接杆9转动,从而实现大梁12的翻转,如图4所示;步骤六、当大梁12翻转完毕,操作人员向远离大梁12的放向推动减速机6,使插销81脱开配合盘10上的孔,最终由吊机将大梁12吊走,如果重复上述动作进行下一个大梁12的翻转加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底座(1),分别垂直安装在底座(1)上的支架(2)和支承座(3),大梁(12)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连接杆(9)分别卡设在两个支架(2)的支架座(11)上;/n所述的支承座(3)的上方设有减速机(6),减速机(6)的输入端与手轮(7)相连,与减速机(6)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盘(8)上设有插销(81),所述的插销(81)与连接杆(9)端部的配合盘(10)相抵后配合连接,位于减速机(6)底部的导轨(5)在支承座(3)上的导轨槽(4)上做直线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底座(1),分别垂直安装在底座(1)上的支架(2)和支承座(3),大梁(12)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连接杆(9)分别卡设在两个支架(2)的支架座(11)上;
所述的支承座(3)的上方设有减速机(6),减速机(6)的输入端与手轮(7)相连,与减速机(6)输出端相连的输出盘(8)上设有插销(81),所述的插销(81)与连接杆(9)端部的配合盘(10)相抵后配合连接,位于减速机(6)底部的导轨(5)在支承座(3)上的导轨槽(4)上做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座(11)上设有与连接杆(9)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的手动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盘(10)上设有与插销(81)相适配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琴
申请(专利权)人:固瑞特模具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