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09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曳引轮安全和稳定等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后侧连接有减速机,支撑架和减速机之间设有随减速机转动轴同轴转动的曳引轮,减速机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动器,制动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部,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部,支撑架和转动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稳定器,第一缓冲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风扇,风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
本技术涉及电梯曳引机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
技术介绍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电梯用曳引机曳引轮上一般与基座焊接一体,不便于拆卸,曳引机长期工作且散热不好会对于曳引机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现有的电梯用曳引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较大,而基座整体刚度较差,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变形较大,常常导致曳引轮出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曳引机工作过程中的震动问题和不稳定情况,提出了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后侧连接有减速机,支撑架和减速机之间设有随减速机转动轴同轴转动的曳引轮,所述减速机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部,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部,所述支撑架和转动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稳定器;所述第一缓冲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由此,由于曳引机长期的工作,对于电梯曳引机来说安全和稳定问题是重中之重,在底座上、下表面设置缓冲部,能有效避免曳引机和机座间的震动传递。在支撑架和转动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稳定器,稳定转动轴的端部,在所述底座的缓冲部上面开设有电动的所述风扇,能够起到在封闭环境中曳引机的散热和除尘效果,使得曳引机的运行更加的安全。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所述支撑架的转动连接处为轴孔,轴孔处设有轴承,转动轴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所述支撑架的轴孔远离所述曳引轮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稳定器为带有凹槽的圆柱件,凹槽为圆柱形,所述稳定器过盈套接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稳定器的凹槽底部设置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轴承侧壁抵触连接。由此,所述稳定器套接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过盈配合的摩擦力实现固定连接。曳引轮的轻微晃动主要来源于,转动轴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其中设置的轴承是最大的制约,控制转动轴轴向和径向的运动,使其只能实现转动。此处,支撑架凸台部位是转动轴的末端端部,实践过程中,支撑架端部侧面和转动轴之间存有空隙,转动轴长期使用时,转动轴和轴承一体存在轴向向外的运动,从而引起曳引轮的轻微晃动。所以本实用设置了稳定器,在稳定器侧壁和轴承侧壁间设置弹簧,在转动结构外端部施加固定的力,进一步消除轴向运动,实现轴向的固定。内部的弹簧能够对于轴承起到支撑和顶住的作用,有效的防止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述曳引轮的轻微晃动导致的安全问题。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所述第一缓冲部为顶面粗糙的硬质塑料材质。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所述第二缓冲部为底面粗糙的弹性塑料材质。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所述风扇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作为本实用的优选,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制动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电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适用性很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转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稳定器,有效的减少曳引轮在长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左右晃动,使得转动更加的安全和有效,在底座的缓冲部上面开设有电动的风扇,能够起到在封闭环境中曳引机的散热和除尘效果,使得曳引机的运行更加的安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局部结构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稳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第一缓冲部、12-第二缓冲部、13-风扇、2-支撑架、21-凸台、3-曳引轮、312-稳定器、3121-弹簧、4-减速机、5-制动器、6-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到3所示,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后侧连接有减速机4,支撑架2和减速机4之间设有随减速机4转动轴同轴转动的曳引轮3,所述减速机4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动器5,所述制动器5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制动器5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与外部电源电联。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部11,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部12,第一缓冲部11为顶面粗糙的硬质塑料材质,所述第二缓冲部12为底面粗糙的弹性塑料材质。第一缓冲部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具体为2个。两个通孔内都固定连接有风扇13,所述风扇1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在所述底座1的缓冲部上面开设有电动的所述风扇13,能够起到在封闭环境中曳引机的散热和除尘效果,使得曳引机的运行更加的安全。支撑架2和转动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稳定器312;所述支撑架2的转动连接处为轴孔,轴孔处设有轴承,转动轴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所述支撑架2的轴孔远离所述曳引轮3一侧设置有凸台21,所述稳定器312为带有凹槽的圆柱件,凹槽为圆柱形,所述稳定器312过盈套接在所述凸台21上,所述稳定器312的凹槽底部设置有弹簧3121,弹簧3121另一端与轴承侧壁抵触连接。稳定器312套接在所述支撑架2上,通过过盈配合的摩擦力实现固定连接。曳引轮的轻微晃动主要来源于,转动轴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其中设置的轴承是最大的制约,控制转动轴轴向和径向的运动,使其只能实现转动。支撑架凸台部位是转动轴的末端端部,实践过程中,支撑架端部侧面和转动轴之间存有空隙,转动轴长期使用时,转动轴和轴承一体存在轴向向外的运动,从而引起曳引轮的轻微晃动。所以本实用设置了稳定器,在稳定器侧壁和轴承侧壁间设置弹簧,内部的弹簧能够对于轴承起到支撑和顶住的作用,相当于在转动结构外端部施加固定的力,进一步消除轴向运动,实现轴向的固定。有效的防止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述曳引轮的轻微晃动导致的安全问题。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后侧连接有减速机(4),支撑架(2)和减速机(4)之间设有随减速机(4)转动轴同轴转动的曳引轮(3),所述减速机(4)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动器(5),所述制动器(5)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部(11),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部(12),所述支撑架(2)和转动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稳定器(312);所述第一缓冲部(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风扇(13),所述风扇(1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05 CN 20192125351951.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后侧连接有减速机(4),支撑架(2)和减速机(4)之间设有随减速机(4)转动轴同轴转动的曳引轮(3),所述减速机(4)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动器(5),所述制动器(5)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缓冲部(11),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缓冲部(12),所述支撑架(2)和转动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稳定器(312);所述第一缓冲部(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风扇(13),所述风扇(1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转动连接处为轴孔,轴孔处设有轴承,转动轴配合连接在轴承内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燕许培良方晓龙许俊康俞旻威徐健评陈照秘毛兆丹
申请(专利权)人:奥瑞斯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