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85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5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包括车头管、主梁管、车头支撑管、发动机斜撑管,主梁管的后端呈向下弯曲,该弯曲部上焊接一个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主梁管后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左边管、右边管,左边管、右边管的中段分别与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前端焊接,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后端向后斜上方延伸,主梁管的中段两侧分别与左上管、右上管前端焊接,左上管、右上管后端分别与左后尾管、右后尾管中段焊接,左上管、右上管之间焊接一上横管,该上横管的中段与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焊接,左边管、右边管之间焊接一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一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悬挂支撑管上设有悬挂支架,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后横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车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结构,是摩托车一切部件的安装基础,一方面,前后轮、前后减震器、发动机、覆盖件等众多部件都是基于车架而安装,车架也为车轮提供安装位置,从而使整个车架支撑在车轮上;另一方面,摩托车车架还需要承担摩托车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颠簸振动及可能受到的冲击力,车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车架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对整车的参数和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车架结构的选用非常重要。车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方便各部件的安装,并使结构紧凑。为了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大多数摩托车均配置了前、后减震器,以减少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对摩托车及驾乘人员的影响。而后减震器都是采用两个减震器,两个后减震器分别位于后轮两侧,后减震器的上端与摩托车尾架铰接,下端与平叉铰接,由于摩托车尾架的强度相对较低,在路面强烈振动下容易导致尾架损坏;并且两个后减震器也导致成本较大,而且还会妨碍后座乘员的两腿姿势,导致后座乘员的坐姿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可以保证整车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工作强度,减少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空间,为整车其余结构件提供更为优化、合理的设计空间,使摩托车整车外观更具新颖性、美观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包括车头管、主梁管、车头支撑管、发动机斜撑管,所述车头管与主梁管的前端、发动机斜撑管上端焊接固定,车头管、主梁管、发动机斜撑管之间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车头支撑管前端与连接座焊接固定,后端与主梁管焊接固定,所述主梁管的后端呈向下弯曲,该弯曲部上焊接固定一个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所述主梁管后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左边管、右边管,所述左边管、右边管的中段分别与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前端焊接固定,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后端向后斜上方延伸,所述主梁管的中段两侧分别与左上管、右上管的前端焊接固定,使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位于左上管、右上管之间,所述左上管、右上管的后端分别与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中段焊接固定,所述左上管、右上管之间焊接一上横管,该上横管的中段与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焊接固定,所述左边管、右边管之间焊接一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一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上设有发动机上悬挂支架,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上设有发动机下悬挂支架,左后尾管的前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左副搁脚上支撑管,所述左边管的下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左副搁脚下支撑管,所述左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与左副搁脚上支撑管后端焊接固定,所述右后尾管的前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右副搁脚上支撑管,所述右边管的下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右副搁脚下支撑管,所述右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与右副搁脚上支撑管的后端焊接,所述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后横架。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为板材冲压成型件。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设有向下延伸的两侧壁,两侧壁上对称设有用于铰接安装减震器的轴孔。所述左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焊接有左副搁脚安装套,所述左副搁脚上支撑管的后端与左副搁脚安装套焊接固定,所述右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焊接有右副搁脚安装套,所述右副搁脚上支撑管的后端与右副搁脚安装套焊接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车头管、主梁管、车头支撑管、发动机斜撑管,所述车头管与主梁管的前端、发动机斜撑管上端焊接固定,车头管、主梁管、发动机斜撑管之间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车头支撑管前端与连接座焊接固定,后端与主梁管焊接固定,所述主梁管的后端呈向下弯曲,该弯曲部上焊接固定一个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所述主梁管后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左边管、右边管,所述左边管、右边管的中段分别与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前端焊接固定,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后端向后斜上方延伸,所述主梁管的中段两侧分别与左上管、右上管的前端焊接固定,使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位于左上管、右上管之间,所述左上管、右上管的后端分别与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中段焊接固定,所述左上管、右上管之间焊接一上横管,该上横管的中段与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焊接固定,所述左边管、右边管之间焊接一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一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上设有发动机上悬挂支架,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上设有发动机下悬挂支架,左后尾管的前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左副搁脚上支撑管,所述左边管的下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左副搁脚下支撑管,所述左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与左副搁脚上支撑管后端焊接固定,所述右后尾管的前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右副搁脚上支撑管,所述右边管的下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右副搁脚下支撑管,所述右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与右副搁脚上支撑管的后端焊接,所述左后尾管、右后尾管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后横架。由于左上管、右上管、上横管、主梁管、左边管、右边管与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相互焊接成一体,使得整个车架的强度提升,且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是焊接在主梁管上,通常主梁管设计的强度高,在路面强烈震动下也不会损坏,保证了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工作强度,通过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可以与单后减震器的上端铰接安装,只有一个后减震器,对后轮传递的振动是唯一的,对路面冲击力过滤效果比采用两个后减震器更加优秀,因为两个减震器一旦减震状态不能达到完全同一,会使摩托车发生偏斜、摆动状况,降低驾驶的舒适性。并且后轮两侧没有了双后减震器的妨碍,使后座乘员的两腿摆放更加自由,提高了后座乘员的舒适性。而且,采用单后减震器还能节约成本,减轻重量,精简整车结构,为整车其余结构件提供更为优化、合理的设计空间,使摩托车整车外观更具新颖性、美观性,迎合市场需求。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为板材冲压成型件,冲压成型的产品经过了塑性变形,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得到改善,强度较高。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设有向下延伸的两侧壁,两侧壁上对称设有用于铰接安装减震器的轴孔,减震器上端可通过轴孔与螺栓的配合铰接安装在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上。所述左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焊接有左副搁脚安装套,所述左副搁脚上支撑管的后端与左副搁脚安装套焊接固定,所述右副搁脚下支撑管的后端焊接有右副搁脚安装套,所述右副搁脚上支撑管的后端与右副搁脚安装套焊接固定,用于安装脚蹬,将脚蹬安装于车架上,能够避免发动机的振动直接传递至脚蹬,有效地减小脚蹬的振动,从而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稳定性和驾驶安全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一种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包括车头管1、主梁管2、车头支撑管8、发动机斜撑管7,所述车头管1与主梁管2的前端、发动机斜撑管7上端焊接固定,车头管1、主梁管2、发动机斜撑管7之间焊接有连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包括车头管(1)、主梁管(2)、车头支撑管(8)、发动机斜撑管(7),所述车头管(1)与主梁管(2)的前端、发动机斜撑管(7)上端焊接固定,车头管(1)、主梁管(2)、发动机斜撑管(7)之间焊接有连接座(15),所述车头支撑管(8)前端与连接座(15)焊接固定,后端与主梁管(2)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管(2)的后端呈向下弯曲,该弯曲部上焊接固定一个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3), 所述主梁管(2)后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左边管(9a)、右边管(9b),所述左边管(9a)、右边管(9b)的中段分别与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前端焊接固定,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后端向后斜上方延伸,所述主梁管(2)的中段两侧分别与左上管(5a)、右上管(5b)的前端焊接固定,使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3)位于左上管(5a)、右上管(5b)之间,所述左上管(5a)、右上管(5b)的后端分别与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中段焊接固定,所述左上管(5a)、右上管(5b)之间焊接一上横管(4),该上横管(4)的中段与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3)焊接固定,所述左边管(9a)、右边管(9b)之间焊接一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10)、一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11),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10)上设有发动机上悬挂支架(101),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11)上设有发动机下悬挂支架(111),左后尾管(6a)的前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左副搁脚上支撑管(12a),所述左边管(9a)的下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左副搁脚下支撑管(13a),所述左副搁脚下支撑管(13a)的后端与左副搁脚上支撑管(12a)后端焊接固定,所述右后尾管(6b)的前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右副搁脚上支撑管(12b),所述右边管(9b)的下端焊接一向后延伸的右副搁脚下支撑管(13b),所述右副搁脚下支撑管(13b)的后端与右副搁脚上支撑管(12b)的后端焊接,所述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后横架(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包括车头管(1)、主梁管(2)、车头支撑管(8)、发动机斜撑管(7),所述车头管(1)与主梁管(2)的前端、发动机斜撑管(7)上端焊接固定,车头管(1)、主梁管(2)、发动机斜撑管(7)之间焊接有连接座(15),所述车头支撑管(8)前端与连接座(15)焊接固定,后端与主梁管(2)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管(2)的后端呈向下弯曲,该弯曲部上焊接固定一个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3),所述主梁管(2)后端的两侧分别焊接左边管(9a)、右边管(9b),所述左边管(9a)、右边管(9b)的中段分别与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前端焊接固定,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后端向后斜上方延伸,所述主梁管(2)的中段两侧分别与左上管(5a)、右上管(5b)的前端焊接固定,使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3)位于左上管(5a)、右上管(5b)之间,所述左上管(5a)、右上管(5b)的后端分别与左后尾管(6a)、右后尾管(6b)的中段焊接固定,所述左上管(5a)、右上管(5b)之间焊接一上横管(4),该上横管(4)的中段与所述用于安装独立式单后减震器的安装座(3)焊接固定,所述左边管(9a)、右边管(9b)之间焊接一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10)、一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11),所述发动机上悬挂支撑管(10)上设有发动机上悬挂支架(101),发动机下悬挂支撑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余国洋蒋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