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65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它与浇口注塑件相对应,所述浇口注塑件包括支撑机构和两组解脱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横条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横条两端且与其相垂直的支撑条;每组所述解脱机构包括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条上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板块、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块上的连接柱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柱上端一体连接的解脱连接件,所述解脱连接件的截面面积在其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可以使加纤料的PC或ABS等材质的浇口注塑件与产品断开,不会断裂,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领域,涉及一种浇口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中的浇口结构由于注射效率高,能降低黏度、冻结快、浇口切断面小、便于实现自动化,因此经常用来成形表面要求高的塑件产品。对于PC或ABS等材质的注塑材料来说,使用传统的潜伏式浇口结构,在顶针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形成的塑件毛边与塑件产品的脱离,这是因为PC或ABS等材质具有较高的韧性。但是,当在PC或ABS等材质中添加纤维(如碳纤维等)而形成加纤料时,注塑后形成的产品和毛边硬度较大、韧性变差,在顶出过程中产品和毛边无法脱离而断裂在模具中,无法继续进行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它形成在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并与开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注塑型腔相连通,它与浇口注塑件相对应,所述浇口注塑件包括支撑机构和两组解脱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横条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横条两端且与其相垂直的支撑条;每组所述解脱机构包括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条上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板块、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块上的连接柱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柱上端一体连接的解脱连接件,所述解脱连接件的截面面积在其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优化地,所述支撑横条和所述支撑条处于同一平面内。优化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支撑板块的侧面对齐。进一步地,所述解脱连接件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支撑板块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更进一步地,所述解脱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块之间的夹角为25~4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通过将其浇口流道(即内腔壁)设计成与浇口注塑件外轮廓一致的形状,这样在进行注塑成型时可以形成与产品相连接的浇口注塑件,使用顶针对浇口注塑件进行顶出的过程中,浇口注塑件在顶针的作用下向后退出,从而可以使加纤料的PC或ABS等材质的浇口注塑件与产品断开,不会断裂,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使用本申请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注塑形成的浇口注塑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它通常形成在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之间;而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用于进行注塑成型的注塑型腔(参见现有常规技术,如申请号为201710930008.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该注塑型腔与本申请中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相连通。由于注入注塑型腔的塑料(熔融状态)是经由本申请中的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进入注塑型腔的,因此被注入的塑料(熔融状态)除了在注塑型腔中形成产品外,还在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中固化形成浇口注塑件1。本申请中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即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流道)与浇口注塑件1的相对应,使得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内壁与浇口注塑件1的外轮廓相对应,这样利用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可以注塑获得浇口注塑件1。而浇口注塑件1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机构11和两组解脱机构12。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横条111以及一体形成在支撑横条111两端且与其相垂直的支撑条112,这样支撑横条111和两个支撑条112形成“冖”形结构而处于同一平面内。两组解脱机构12一体形成在支撑机构11,间隔且平行设置;每组解脱机构12包括一体形成在支撑条112上且垂直于支撑机构11的支撑板块121(支撑板块121的两个窄侧面与对应的支撑条112端面对齐)、一体形成在支撑板块121上的连接柱122以及一端与连接柱122上端一体连接的解脱连接件123,解脱连接件123的截面面积在其一端向另一端(自由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整个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倾斜设置,使得浇口注塑件1也呈倾斜状态,使得解脱连接件123与产品的部分结构(与解脱连接件123相连的部分,该部分处于竖直状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解脱连接件123的另一端处于下方而一端处于上方);这样在进行注塑成型时可以形成与产品相连接的浇口注塑件1,使用竖直设置的顶针2对浇口注塑件1进行顶出的过程中,浇口注塑件1在顶针2的作用下向后退出,从而可以使加纤料的PC或ABS等材质的浇口注塑件1与产品断开,不会断裂,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22与支撑板块121的侧面对齐,即连接柱122位于支撑板块121上表面的边缘处。解脱连接件123倾斜设置且其与支撑板块12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其角度优选为25~45°;如果角度过大的话,在顶针2的作用下,容易造成解脱连接件123的断裂。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它形成在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并与开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注塑型腔相连通,它与浇口注塑件(1)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注塑件(1)包括支撑机构(11)和两组解脱机构(12),/n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横条(111)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横条(111)两端且与其相垂直的支撑条(112);/n每组所述解脱机构(12)包括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条(112)上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机构(11)的支撑板块(121)、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块(121)上的连接柱(122)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柱(122)上端一体连接的解脱连接件(123),所述解脱连接件(123)的截面面积在其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浇口结构,它形成在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并与开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注塑型腔相连通,它与浇口注塑件(1)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注塑件(1)包括支撑机构(11)和两组解脱机构(12),
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横条(111)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横条(111)两端且与其相垂直的支撑条(112);
每组所述解脱机构(12)包括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条(112)上且垂直于所述支撑机构(11)的支撑板块(121)、一体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块(121)上的连接柱(122)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柱(122)上端一体连接的解脱连接件(123),所述解脱连接件(123)的截面面积在其一端向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易昌泰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