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及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4558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及翻转装置,其属于电子产品包装或制造技术领域,辅助翻转夹具包括框架结构、驱动机构、随动机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驱动机构设置于框架结构上,并具有相连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依序延伸有第一预备区、第一斜壁及第一抵靠区,第二侧面依序延伸有第二预备区、第二斜壁及第二抵靠区;随动机构设置于框架结构上,并具有随动槽,且随动槽的槽底面与第二斜壁相匹配;第一夹爪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框架结构的侧壁和随动机构的侧壁后抵在驱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辅助翻转夹具及翻转装置能够简化翻转电子产品的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便于翻转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及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包装或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及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3C电子产品,即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在3C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由于工艺的要求,需要将电子产品进行翻转。现有技术中的翻转装置包括机械手和与该机械手固定连接的翻转料盘结构,该翻转料盘结构与机械手通过螺栓等工具进行固定连接,以防止翻转料盘结构在翻转的过程中与机械手分离。当需要对电子产品进行翻转时,可以先将翻转料盘结构在机械手上拆卸下来,然后将电子产品固定在翻转料盘结构上,随后再将翻转料盘结构固定在机械手上。可见,由于翻转料盘结构与机械手固定连接,导致翻转装置翻转电子产品的过程较复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及翻转装置,能够简化翻转电子产品的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便于翻转装置的使用。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包括:框架结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结构(1),具有相对的前侧壁(101)、后侧壁(102)以及相连的第一侧壁(103)、第二侧壁(104)、第三侧壁(105)及第四侧壁(106),所述第一侧壁(103)、所述第二侧壁(104)、所述第三侧壁(105)及所述第四侧壁(106)分别与所述前侧壁(101)、所述后侧壁(102)相连,所述第一侧壁(103)具有第一通孔(11)及第三通孔(13),所述前侧壁(101)、所述后侧壁(102)分别具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四侧壁(106)具有第四通孔(14);/n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而贯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结构(1),具有相对的前侧壁(101)、后侧壁(102)以及相连的第一侧壁(103)、第二侧壁(104)、第三侧壁(105)及第四侧壁(106),所述第一侧壁(103)、所述第二侧壁(104)、所述第三侧壁(105)及所述第四侧壁(106)分别与所述前侧壁(101)、所述后侧壁(102)相连,所述第一侧壁(103)具有第一通孔(11)及第三通孔(13),所述前侧壁(101)、所述后侧壁(102)分别具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四侧壁(106)具有第四通孔(14);
驱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而贯穿所述框架结构(1)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2)能在所述框架结构(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2)具有相连的第一侧面(21)及第二侧面(22),所述第一侧面(21)依序延伸有第一预备区(210)、第一斜壁(211)及第一抵靠区(212),所述第二侧面(22)依序延伸有第二预备区(220)、第二斜壁(221)及第二抵靠区(222);
随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并穿过所述第四通孔(14),所述随动机构(3)具有随动槽(31),所述随动槽(31)的槽底面(311)呈倾斜状,且所述随动槽(31)的槽底面(311)与所述第二斜壁(221)相匹配,且所述驱动机构(2)穿过所述随动槽(31);
第一夹爪(4),所述第一夹爪(4)的第一端(41)位于所述框架结构(1)外,所述第一夹爪(4)的第二端(42)依次穿过所述框架结构(1)的侧壁和所述随动机构(3)的侧壁后抵在所述驱动机构(2)上;
第二夹爪(5),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而贯穿所述框架结构(1)的两侧,所述第二夹爪(5)位于所述第一夹爪(4)下方;
所述驱动机构(2)相对所述框架结构(1)移动具有原始位置、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所述原始位置时,所述第二端(42)抵靠所述第一预备区(210),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端(42)抵靠所述第一抵靠区(212),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随动槽(31)的槽底面(311)抵靠所述第二抵靠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国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