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淹旋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97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淹旋流井,包括旋流井、引水总管、就地配电箱和提升泵,其中,所述旋流井的底部为沉淀池;多个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引水总管能够向所述提升泵内补引水,所述提升泵与所述就地配电箱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入水口伸入所述沉淀池内,所述提升泵能够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水抽出。该防淹旋流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防淹旋流井具有多种应急处理方式,控制水位防止淹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淹旋流井
本技术涉及旋流井安全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防淹旋流井。
技术介绍
在莱钢宽厚板轧线上的旋流井是一种涡流式沉淀池。轧线上的一部分浊环水把地沟中氧化铁皮冲到旋流井内,在旋流井内沉淀,然后用抓斗吊抓出氧化铁皮;另一部分浊环水用于除鳞、轧辊冷却、辊道冷却。其浊环水的用量与旋流井井内提升泵的总供水量平衡相当,当主提升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其供水能力减弱或不能供水,在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时备用提升泵未能启泵上水成功的情况下,由于提升泵是无密封自吸泵,提升泵的启泵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且启泵上水比较慢,进而使旋流井内浊环水的水位上涨快,在浊环水淹没提升泵电机后,提升泵就无法工作,会造成整个轧线上的水系统瘫痪,轧线停机处理时间比较长,经济损失较大。其次在淹井应急就地操作备用提升泵时,由于地面积水,用于启泵的配电箱在提升泵的附近,操作人员操作有触电的危险,泵引水也不方便检查加注,安全风险较大。再次,检修停产时,因用于生产中提升泵流量调节的流量调节管路焊接在提升泵出水主管的中下部,而流量调节管路中的电动阀时间长了密封变差关不严,造成提升泵出水主管和提升泵泵腔的引水被放空,检修完成生产恢复提升泵不能正常启泵,旋流井回水较快造成淹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淹旋流井,该防淹旋流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防淹旋流井具有多种应急处理方式,控制水位防止淹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淹旋流井,包括旋流井、引水总管、就地配电箱和提升泵,其中,所述旋流井的底部为沉淀池;多个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引水总管能够向所述提升泵内补引水,所述提升泵与所述就地配电箱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入水口伸入所述沉淀池内,所述提升泵能够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水抽出。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旋流井内并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负一层和负二层,所述负一层位于所述负二层的上方,所述负一层的地面为所述负二层的顶板,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上;所述就地配电箱设置在所述负二层的顶板下面。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每台所述提升泵与引水总管之间均设置有两条引水支管,所述提升泵分别通过两条所述引水支管与所述引水总管连通,其中一条所述引水支管上设置有就地引水球阀,所述就地引水球阀位于所述负二层内、在另一条所述引水支管上设置有远程引水球阀,所述远程引水球阀位于所述负一层内。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提升泵连通有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旋流井内;优选地,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球阀;优选地,所述排气管为软管。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旋流井内还设置有长轴深井泵,所述长轴深井泵的电机设置在所述负一层,所述长轴深井泵的传动长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之下,所述传动长轴的底端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沉淀池内,所述长轴深井泵的扬水管设置在所述负一层;在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上设置有积水报警器,所述长轴深井泵与所述积水报警器自启动联锁;当所述沉淀池内浊环水的液位升高到6米时,所述积水报警器报警,所述长轴深井泵自动启动并进行抽水。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积水报警器与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cm-2cm。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引水总管由工业新水管路单独供水。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还包括液位检测报警器,所述负二层设置有液面观察口,所述液位检测报警器设置在所述液面观察口处;在所述旋流井正常工作时,所述沉淀池内浊环水的液位高度为4m;当所述沉淀池内浊环水的液位升高到4.5m时,所述液位检测报警器高液位报警;当所述沉淀池内浊环水的液位升高到5m时,所述液位检测报警器高高液位报警。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提升泵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提升泵的出水口均与出水主管连通,所述出水主管与流量调节管连通,所述流量调节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的上端连通,在所述流量调节管上设置有电动阀,所述提升泵为无密封自吸泵。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防淹旋流井中,所述引水总管设置在所述负一层内且环绕所述负一层一圈。分析可知,本技术公开一种防淹旋流井,采用就地配电箱高置,实现淹井时操作人员不会被电伤,安全可靠操作;采用提升泵引水就地加注和远程加注,实现淹井时操作人员应急安全操作;采用一边给提升泵补引水,提高真空度,一边在提升泵出口不断排气,实现缩短提升泵的上水时间,保证启动提升泵上水成功:采用流量调节管高于提升泵泵腔的高度,实现提升泵出水主管和提升泵泵腔的引水不会被放空;多种方法保证提升泵启泵上水正常;采用积水报警器,及时通知泵站值班人员应急,同时电气联锁长轴深井泵自启。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流量调节管与出水主管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旋流井;2沉淀池;3提升泵;4引水总管;5引水支管;6就地配电箱;7远程引水球阀;8就地引水球阀;9排气球阀;10排气管;11长轴深井泵;12积水报警器;13流量调节管;14电动阀;15负一层;16负二层;17进水管;18井口;19出水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示例通过本技术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技术。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技术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技术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淹旋流井,包括旋流井1、引水总管4、就地配电箱6和提升泵3,其中,旋流井1的底部为沉淀池2,旋流井1内设置有井口18,抓斗由井口18将旋流井1内的氧化铁皮吊抓出,多个提升泵3设置在沉淀池2的上方,引水总管4能够向提升泵3内补引水,提升泵3与就地配电箱6通过电路连接,提升泵3的入水口伸入沉淀池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淹旋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井、引水总管、就地配电箱和提升泵,其中,/n所述旋流井的底部为沉淀池;/n多个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引水总管能够向所述提升泵内补引水,所述提升泵与所述就地配电箱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入水口伸入所述沉淀池内,所述提升泵能够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水抽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淹旋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井、引水总管、就地配电箱和提升泵,其中,
所述旋流井的底部为沉淀池;
多个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引水总管能够向所述提升泵内补引水,所述提升泵与所述就地配电箱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提升泵的入水口伸入所述沉淀池内,所述提升泵能够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水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淹旋流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井内并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有负一层和负二层,所述负一层位于所述负二层的上方,所述负一层的地面为所述负二层的顶板,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负二层的地面上;
所述就地配电箱设置在所述负二层的顶板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淹旋流井,其特征在于,
每台所述提升泵与引水总管之间均设置有两条引水支管,所述提升泵分别通过两条所述引水支管与所述引水总管连通,其中一条所述引水支管上设置有就地引水球阀,所述就地引水球阀位于所述负二层内、在另一条所述引水支管上设置有远程引水球阀,所述远程引水球阀位于所述负一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淹旋流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泵连通有排气管的一端,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旋流井内;
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球阀;
所述排气管为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淹旋流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井内还设置有长轴深井泵,所述长轴深井泵的电机设置在所述负一层,所述长轴深井泵的传动长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永谦张富左先仁张向阳任伟丁娟任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