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32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车辆,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安装基座;储电组件,所述储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内;其中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为W1,所述车辆的宽度为W2,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W1与所述车辆的宽度W2之间的关系为:0.4≤W1/W2≤0.8。由此,使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的比值满足上述比例关系,使相同规格尺寸的车辆中,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车辆的容纳电芯的空间更大,单位体积内具有的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进而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内设置有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由多个电芯以及电池模组的端板、侧板组成,电池模组上具有多个连接安装点,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因为需要先将电芯组装成电池模组,再将电池模组安装在电池包的安装基座内。这样,侧板以及端板占用改了空间,降低了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导致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的续航里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空间占用更加合理,能量密度更高。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电池模组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包括:安装基座;储电组件,所述储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内;其中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为W1,所述车辆的宽度为W2,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W1与所述车辆的宽度W2之间的关系为:0.4≤W1/W2≤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使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与车辆的宽度的比值满足上述比例关系,使相同规格尺寸的车辆中,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车辆的容纳电芯的空间更大,单位体积内具有的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进而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W1与所述车辆的宽度W2之间的关系为:0.7≤W1/W2≤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电组件的宽度为W3,所述储电组件的宽度W3与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W1之间的关系为:0.75≤W3/W1≤0.95。进一步地,所述储电组件的宽度W3与所述安装基座的有效宽度W1之间的关系为:0.85≤W3/W1≤0.9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电组件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电芯,每个所述电芯包括:电芯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电芯壳体内的极组。进一步地,所述储电组件还包括:将多个所述电芯夹持在一起的两个端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电组件包括:壳体和挡板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容纳空间,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极组的腔室。进一步地,多个极组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布,且每个所述极组沿左右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极组包括多个在左右方向依次排布的子极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极组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壳体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池模组100,安装基座10,储电组件20,壳体21,挡板组件22,极组30,子极组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以及车辆。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以及车辆。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包括:安装基座10、储电组件20,储电组件20设置在安装基座10内,储电组件20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电芯,每个电芯包括:电芯壳体和设置在电芯壳体内的极组30;其中极组30的厚度为T1,电芯壳体的厚度为T2,极组30的厚度T1和电芯壳体的厚度T2之间满足:0.85≤T1/T2≤0.99。具体而言,储电组件20直接设置在安装基座10内,安装基座10与车身连接,从而将电池模组100直接固定到车身上,无需设置端板以及侧板,进而使电芯壳体与极组30的厚度满足上述比例关系,使电芯的能量密度更高,以提高电池模组100的能量密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一方面,多个电芯组成的储电组件20直接放置在安装基座10内,安装基座10与车身连接,以取代现有的电池包,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使安装基座10内具有更多的空间布置储电组件20,以提高电池模组100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使极组30的厚度与电芯壳体的厚度之间的比值更加合理(即电芯壳体的厚度更低、极组30的空间占比更大),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储电组件20的能量密度,以提高续航里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提到的电芯壳体的长度、高度、宽度,极组30的长度、宽度、高度均与电芯的放置方式相关,也就是说,高度所在的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一致,当电芯在安装基座10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堆叠时,长度所在的方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一致,厚度所在的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当电芯在安装就在的宽度方向上依次叠置时,长度所在的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厚度所在的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在图4和图5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极组30的长度为L1,电芯壳体的长度为L2,极组30的长度L1和电芯壳体的长度L2之间满足:0.9≤L1/L2≤0.99,极组30的高度为H1,电芯壳体的高度为H2,极组30的高度H1与电芯壳体的高度H2之间满足:0.9≤H1/H2≤0.99。也就是说,使极组30的高度与电芯壳体的高度、极组30的厚度与电芯壳体的厚度、极组30的长度与电芯极组30的长度分别满足0.9≤H1/H2≤0.99、0.85≤T1/T2≤0.99、0.9≤L1/L2≤0.99,以使极组30在电芯壳体内的空间占比更大,统一规格尺寸的电芯可以设置更多的极组30,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电池模组100的能量密度。换言之,极组30的体积为V1,电芯的体积为V2,极组30的体积V1与电芯的体积V2之间满足:0.8≤V1/V2≤0.97。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基座10的体积为V3,多个极组30的体积为V4,多个极组30的体积V4与安装基座10的体积V3之间满足:0.45≤V4/V3≤0.85。这样,使极组30在安装基座10内的空间占比更加合理,使安装基座10内可以设置更多的极组30,以使相同体积的电池模组100下,本技术的电池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基座(10);/n储电组件(20),所述储电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0)内;其中/n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为W1,所述车辆的宽度为W2,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W1与所述车辆的宽度W2之间的关系为:0.4≤W1/W2≤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座(10);
储电组件(20),所述储电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0)内;其中
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为W1,所述车辆的宽度为W2,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W1与所述车辆的宽度W2之间的关系为:0.4≤W1/W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W1与所述车辆的宽度W2之间的关系为:0.7≤W1/W2≤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组件(20)的宽度为W3,所述储电组件(20)的宽度W3与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W1之间的关系为:0.75≤W3/W1≤0.9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电组件(20)的宽度W3与所述安装基座(10)的有效宽度W1之间的关系为:0.85≤W3/W1≤0.9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张海建麻玉连王稳孙新乐陈森高顺航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