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环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286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环电感。磁环电感包括底座、磁环本体以及两根绕线。底座的顶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且底座设置有自底座的顶面延伸至底座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磁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凹槽内。两根绕线交错地缠绕在磁环本体上,且每根绕线具有自磁环本体向外延伸并被容纳在进线容纳部内的两个引线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磁环电感中,底座具有自底座的顶面延伸至底座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每根绕线的引线端被容纳在进线容纳部内,减少了引线端占用的空间。并且,将磁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底座的凹槽中,使磁环本体的位置更加稳固,也减少了磁环本体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环电感
本技术涉及磁环
,特别是涉及一种磁环电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磁环电感一般包括磁环本体和底座。其中,磁环本体上缠绕有多匝绕线。每个绕线具有两个引线端。磁环电感可以对电源信号进行滤波。然而,磁环电感上的绕线的引线端占用了空间,不利于磁环电感在微型化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磁环电感。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绕线的引线端占用的空间的磁环电感。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环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底座设置有自所述底座的顶面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磁环本体,所述磁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以及两根绕线,两根所述绕线交错地缠绕在所述磁环本体上,且每根所述绕线具有自所述磁环本体向外延伸并被容纳在所述进线容纳部内的两个引线端。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可选地,所述凹槽为沿所述磁环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底座的凹槽。可选地,所述进线容纳部为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面上的进线槽。可选地,所述进线槽的横截面为弧形。可选地,所述进线容纳部为贯穿所述底座的通孔。可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可选地,所述进线容纳部的数量为四个,每一个所述进线容纳部配置为容纳一个所述引线端。可选地,所述的磁环电感,还包括:四个引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面,每一个所述引脚配置为连接一个所述引线端。可选地,所述绕线的线径为0.6mm2。本技术的磁环电感中,底座具有自底座的顶面延伸至底座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每根绕线的引线端被容纳在进线容纳部内,减少了引线端占用的空间。并且,将磁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底座的凹槽中,使磁环本体的位置更加稳固,也减少了磁环本体占用的空间。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磁环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底座的一个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磁环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磁环电感100可包括底座202、磁环本体102以及两根绕线106。底座202的顶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06,且底座202设置有自底座202的顶面延伸至底座202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204。磁环本体10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凹槽206内。两根绕线106交错地缠绕在磁环本体102上,且每根绕线106具有自磁环本体102向外延伸并被容纳在进线容纳部204内的两个引线端1061。在本技术的磁环电感100中,底座202具有自底座202的顶面延伸至底座202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204。每根绕线106的引线端1061被容纳在进线容纳部204内,减少了引线端1061占用的空间。并且,将磁环本体102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底座202的凹槽206中,使磁环本体102的位置更加稳固,也减少了磁环本体102占用的空间。另外,将磁环本体102置于底座202的凹槽206中,相对于磁环本体102平贴在电路板上,可以降低磁环本体102表面上的绝缘层以及绕线106耐压击穿的风险,降低了磁环电感100的安全隐患。参见图2,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06的横截面可以为弧形。采用横截面为弧形的凹槽206,可以提高凹槽206和磁环本体102的适配性,提高磁环本体102和凹槽206的接触面积,使磁环本体102和凹槽206充分接触,从而使凹槽206内的磁环本体102更加稳固。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06可以为沿磁环本体102的轴向方向贯穿底座202的凹槽206。在本实施例中,磁环本体102竖立的置于凹槽206中。在凹槽206沿磁环本体102的轴向方向贯穿底座202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将磁环本体102从底座202的上方置于凹槽206中,也可以实现将磁环本体102从底座202的侧方置于凹槽206中,提高了将磁环本体102置于凹槽206中的灵活性,进而提高了组装效率。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进线容纳部204为设置在底座202的侧面上的进线槽。将进线容纳部204设置在底座202的侧面上,可以更加容易的将绕线106的引线端1061置于进线容纳部204内,提高组装效率。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进线槽的横截面为弧形。采用弧形的进线槽,可以提高进线槽和绕线106的引线端1061的适配性,防止引线端1061从进线槽中滑落。参见图3,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进线容纳部204可以为贯穿底座202的通孔。将进线容纳部204设置为贯穿底座202的通孔,当绕线106的引线端1061置于进线容纳部204后,可以防止绕线106的引线端1061从进线容纳部204脱落。继续参见图3,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通孔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采用圆形的通孔,可以提高通孔和绕线106的引线端1061的适配性,使引线端1061更加容易的进入通孔,提高组装效率。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进线容纳部20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一个进线容纳部204适于容纳一个引线端1061。将四个引线端1061置于不同的进线容纳部204中,可以避免引线端1061之间互相干扰。参见图1,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磁环电感100还可包括四个引脚208。四个引脚208设置于底座202的底面。每一个引脚208适于连接一个引线端106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引脚208连接一个引线端1061,然后通过引脚208与电路板中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相对于直接将引线端1061与电路板中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每个引脚208之间的距离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绕线106的线径可以为0.6mm2。采用线径为0.6mm2的绕线106,相对于采用0.32mm2甚至更小线径的绕线,可以提高绕线106承受的电流。具体地,例如,采用线径为0.6mm2的绕线106可以承受3A的电流。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磁环本体102的规格可以为9*5*3mm。相对于10*6*5mm规格的磁环本体,9*5*3mm规格的磁环本体102减少了占用的空间。采用9*5*3规格的磁环本体102以及0.6mm2的绕线106,在保持磁环电感100滤波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磁环本体102的占用空间。上述任意实施例可以互相组合,根据上述任意一个优选实施例或多个优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环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底座设置有自所述底座的顶面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n磁环本体,所述磁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以及/n两根绕线,两根所述绕线交错地缠绕在所述磁环本体上,且每根所述绕线具有自所述磁环本体向外延伸并被容纳在所述进线容纳部内的两个引线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环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且所述底座设置有自所述底座的顶面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底面的至少一个进线容纳部;
磁环本体,所述磁环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以及
两根绕线,两根所述绕线交错地缠绕在所述磁环本体上,且每根所述绕线具有自所述磁环本体向外延伸并被容纳在所述进线容纳部内的两个引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为沿所述磁环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底座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线容纳部为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面上的进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海林金龙庞登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