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913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L型余热锅炉主要由CO燃烧室、前置水保护段、连接烟道、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省煤器模块和汽包组成,所述CO燃烧室和前置水保护段采用卧式依次连接布置;前置水保护段通过连接烟道依次与自下而上立式布置的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和省煤器模块连接,省煤器模块出口设置出口烟道,CO燃烧室、前置水保护段、连接烟道、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省煤器模块、汽包和烟道出口依靠钢结构外框架支撑,所述汽包设置于L型余热锅炉的炉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锅炉炉型过剩空气系数高,积灰严重,受热面利用率低或水循环动力不好,高合金消耗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煤制烯烃装置的CO锅炉主要特点是:a.再生烟气微正压,其中含大量CO可燃气体组分,需要将CO气体完全燃烧,在绝热炉膛内燃烧时需要补燃大量的冷空气才能使烟气温度在进入受热面之前降低到900~1200℃左右。由于空气过剩系数大,燃烧后烟气湿基氧含量大大超过2%,最后在140~200℃左右的排烟温度下经烟气脱硫或除尘装置处理后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这个过程中过剩的冷空气带走了大量能量没有回收利用。b.再生烟气中催化剂粉尘含量高,炉管易积灰结垢,需要设置蒸汽或激波吹灰器频繁吹灰。因此,开发一种解决以上难点的新型锅炉结构具有现实意义。CN208204954U公开了一种π型余热回收锅炉,包括依次连接的左竖直段、水平段和右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位于左竖直段及右竖直段的上方,所述左竖直段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入口段、水保护段及高温过热段,所述右竖直段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低温过热段、蒸发段、高温省煤段、低温省煤段及出口段。该结构由于水平布置的受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L型余热锅炉主要由CO燃烧室、前置水保护段、连接烟道、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省煤器模块和汽包组成,所述CO燃烧室和前置水保护段采用卧式依次连接布置;前置水保护段通过连接烟道模块依次与自下而上立式布置的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和省煤器模块连接,省煤器模块出口设置出口烟道模块,所述汽包设置于L型余热锅炉的炉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该L型余热锅炉主要由CO燃烧室、前置水保护段、连接烟道、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省煤器模块和汽包组成,所述CO燃烧室和前置水保护段采用卧式依次连接布置;前置水保护段通过连接烟道模块依次与自下而上立式布置的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和省煤器模块连接,省煤器模块出口设置出口烟道模块,所述汽包设置于L型余热锅炉的炉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布置的过热器模块、蒸发器模块、省煤器模块、出口烟道模块为I字型或者为n型,所述I字型即出口烟道模块在最高处,烟气向上流动;所述n型为其中间再分段,并将烟气折向下流动,此时出口烟道模块在最低处,即烟气可先向上流动再向下流动,但仍为立式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CO燃烧室采用卧式圆筒型结构,燃烧室为绝热炉膛,内设衬里,一端设置燃烧器,另一端与前置水保护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制烯烃装置的L型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水保护段采用卧式内衬里模块结构,受热面设上下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银飞许永伟杨利然曾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