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霍海楠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81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涉及地下管道技术领域,包括:管道主体和固定框,管道主体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固定框,且在固定框的内圈设置有副套筒,并在管道主体的外圈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通过将两个管道进行对接时,通过将卡条插进卡槽内,将两个管道进行固定并对接,且通过连接处外端的固定框,使得固定框上的副套筒嵌入到通孔内,并将固定条卡进凹槽内,使得固定框将两个管道主体进行固定,当机器不小心触碰到管道时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管道的连接处时,使得副套筒在主套筒内通过弹簧进行伸缩,将震动的力吸收,防止震动将管道的连接处震落并松动,导致管道的连接处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道
,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中国古代早已采用陶土烧制的地下排水管道,明朝建都北京,大量采用砖和条石砌筑地下排水管道,宽达1米左右,高达2米左右。现代的地下管道种类繁多,有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多圆心形、卵形、矩形(单孔、双孔和多孔)、马蹄形等各种断面形式,采用钢、铸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砖、石、石棉水泥、陶土、塑料、PVC管材、玻璃钢(增强塑料)等材料建造,然而现有的地下管道在实际应用时,具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地下管道在将其埋在地下时,由于管道普遍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合制成,当需要对道路进行施工时,由于不清楚预埋在地下的管道具体位置,容易在进行道路施工时,机器触碰到管道造成损坏,导致地下管道内部的流体产生泄露。2、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地下管道连接处在进行对接时,普遍通过在管道的连接处涂抹水泥将其固定在泥土中,管道在静止不动时,水泥能够有效的对管道进行对接,然而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当机器不小心触碰到管道时,会对管道产生一定的震动和冲击力,导致管道连接处的水泥被震落,使得管道内部的流体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包括:管道主体和固定框,所述管道主体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管道主体的右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管道主体的右端外圈开设有通孔,所述管道主体的外圈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管道主体的外圈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端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框的内圈嵌入设置有主套筒,所述主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连接有副套筒,所述副套筒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框的内圈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条。优选的,所述挡板为钢板,且挡板呈圆弧状固定在管道主体的顶端。优选的,所述固定条与凹槽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外表面粘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位于管道主体的连接处,所述通孔设置有八个,且在通孔的内部底端粘接有橡胶垫,所述通孔与副套筒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副套筒的顶端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主套筒的内部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长方体状,且限位块的底端与主套筒的底端连接,并在连接处粘接有海绵垫。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安装有固定框,且在固定框的内圈设置有副套筒,并在管道主体的外圈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通过将两个管道进行对接时,通过将卡条插进卡槽内,将两个管道进行固定并对接,且通过连接处外端的固定框,使得固定框上的副套筒嵌入到通孔内,并将固定条卡进凹槽内,使得固定框将两个管道主体进行固定,当机器不小心触碰到管道时产生的冲击力,传递至管道的连接处时,使得副套筒在主套筒内通过弹簧进行伸缩,将震动的力吸收,防止震动将管道的连接处震落并松动,导致管道的连接处泄漏。2、其次,通过在固定框的顶端安装有挡板,使得在对道路进行施工时,地面上的机器在进行作业时,通过挡板的阻挡,使得机器在接触到挡板时,被挡板阻隔,防止机器直接将管道主体损坏,且由于挡板为钢板,使得机器在触碰到挡板时,会发出刺耳的声音,以提醒工作人员管道主体的外置,防止工作人员继续施工对管道主体造成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两个管道主体连接正面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管道主体和固定框右面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主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4图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管道主体1、卡条101、卡槽102、通孔103、凹槽104、固定框2、挡板201、支撑板202、主套筒203、弹簧204、副套筒205、限位块206、固定条2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提出了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包括:管道主体1和固定框2,管道主体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条101,管道主体1的右端开设有卡槽102,管道主体1的右端外圈开设有通孔103,管道主体1的外圈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04,管道主体1的外圈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2,固定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201,挡板201的底端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支撑板202,固定框2的内圈嵌入设置有主套筒203,主套筒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204,弹簧204的底端连接有副套筒205,副套筒205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6,固定框2的内圈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条207。进一步的,挡板201为钢板,且挡板201呈圆弧状固定在管道主体1的顶端,通过挡板201将管道主体1挡住,使得在对路面进行施工时,通过挡板201的阻挡,防止机械设备触碰管道主体1造成管道主体1损坏,使得机器触碰到挡板201时,发生刺耳的声音,使得施工人员清楚管道主体1的位置。进一步的,固定条207与凹槽104相对应,凹槽104的外表面粘接橡胶垫,通过将固定条207卡进凹槽104内,使得固定框2牢牢固定在管道主体1的外端,并通过橡胶垫将固定条207与凹槽104的连接处密封,防止管道主体1连接处出现泄漏。进一步的,固定框2位于管道主体1的连接处,通孔103设置有八个,且在通孔103的内部底端粘接有橡胶垫,通孔103与副套筒205相对应,副套筒205的顶端与弹簧204连接,弹簧204的顶端与主套筒203的内部顶端连接,将固定框2安装到两个管道主体1的连接处,使得副套筒205嵌入通孔103内,使得道路施工时机器触碰管道主体1所产生的震动和冲击力,传递至固定框2时,通过副套筒205在主套筒203内通过弹簧204进行伸缩,并通过限位块206防止副套筒205脱落,以此来防止管道主体1的连接处松动并脱落。进一步的,限位块206为长方体状,且限位块206的底端与主套筒203的底端连接,并在连接处粘接有海绵垫,防止副套筒204在主套筒203内进行伸缩,限位块203与主套筒203进行碰撞造成主套筒203产生形变,导致主套筒203和副套筒205脱落。工作原理:使用时,预先将两个管道主体1进行对接,通过将管道主体1左端的卡条101缓慢移向另一个管道主体1右端的卡槽103内,将两个管道主体1进行固定,并将固定框2安装到两个管道主体1的连接处,将固定条207卡进凹槽104内对管道主体1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框2上的挡板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包括:管道主体(1)和固定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条(101),所述管道主体(1)的右端开设有卡槽(102),所述管道主体(1)的右端外圈开设有通孔(103),所述管道主体(1)的外圈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04),所述管道主体(1)的外圈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201),所述挡板(201)的底端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支撑板(202),所述固定框(2)的内圈嵌入设置有主套筒(203),所述主套筒(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204),所述弹簧(204)的底端连接有副套筒(205),所述副套筒(205)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6),所述固定框(2)的内圈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条(2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包括:管道主体(1)和固定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卡条(101),所述管道主体(1)的右端开设有卡槽(102),所述管道主体(1)的右端外圈开设有通孔(103),所述管道主体(1)的外圈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04),所述管道主体(1)的外圈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201),所述挡板(201)的底端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支撑板(202),所述固定框(2)的内圈嵌入设置有主套筒(203),所述主套筒(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204),所述弹簧(204)的底端连接有副套筒(205),所述副套筒(205)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6),所述固定框(2)的内圈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条(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地下管道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01)为钢板,且挡板(201)呈圆弧状固定在管道主体(1)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海楠
申请(专利权)人:霍海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