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志田专利>正文

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476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是一种配电电路装置。它包括数只二极管VD、空气断路器QF,其电路结构是:使用特性一致的各二极管VD↓[1]-VD↓[n]的P端分别与各用户的电能表相线引出线相接,N端并联后连接到空气断路器QF,QF的输出连接到各公用电器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体积较小,安装、维修、操作使用均方便,同时还具有延时关机节能装置,并适用于将各种公用电器的能耗平均配至各用户电能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配电电路装置。目前,住宅楼用电表都在改总表制为一户一表制。改制后,楼道公用灯及其他公用电器的安装和计费分摊成了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为此,专利号为96247348.0“公用灯电能均分器”提供了一种将公用灯的电源分时接到每户电表的技术装置,即采用双向可控硅的电子开关,以数秒的间隔不停地在各用户电表之间循环切换,从而达到将公用灯的耗电平均地分配给每户电表。但该装置存在有以下一些缺点一是装置中对应每户电表均需配置一只较大功率的双向可控硅开关,因此整体装置体积大、价格高;二是当装置系统中的一户或几户电表因故停用时,分时循环切换到此空档,就会造成数秒的停电间隙;三是该装置自身耗电需某一用产供电,虽然耗电量不高,但毕竟增加了该用户的用电。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楼道公用电器的耗电自动分摊到每一用户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安装、维修、使用更加方便,且体积较小,价格较廉的新型电能均分器。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等电流型电能均分器。该电能均分器包括数只二极管VD、空气断路器QF,其 电路结构是使用特性一致的各二极管VD1~VDn的P端分别与各用户电能表相线引出线相连接,N端并联后连接到空气断路器QF,QF的输出连接到各公用电器开关SB。为了节约楼道公用灯的用电,电能均分器电路上可连接由继电器KA、电源模块M、集成电路CD4060及外围元件组成的延时关机电路。附图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是设计12家用户的楼道单元,其公用照明灯用电的电能均分器,且照明灯具有3分钟延时关闭的性能。具体电路结构是电能均分器基本电路采用12只均流二极管VD1~VD12和1只微型空气断路器QF。各均流二极管的P端分别与各用户电能表相线引出线相连,N端并联后连接到空气断路器QF,QF的输出连接到各照明灯开关SB,还连接到延时关闭电路的继电器KA,照明开关SB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另一端并联后分为二路,一路连接到电源模块M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到各照明灯相线,电源模块M的另一端及照明灯EL的另一端与市电的零线连接,电源模块M输出的+12V端与集成电路CD4060的16脚相连,CD4060的9、10、11脚分别接电容C2、电阻R2、R3,C2、R2、R3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CD4060的3脚通过电阻R7连接到三极管VT1的b极,VT1的c极通过电阻R5与+12V相连,VT2的b极与VT1的c极相连,VT2的C极连接到继电器KA的线圈,线圈的另一一端与+12V相连,KA的线圈与二极管VD13并联,CD4060的5脚通过电阻R8与VT3和b极相连,VT3的c极与+12V之间通过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VD14相连接,VT1~VT3的e极与电源模块M的负极相连,电容C1与电阻R4的连接点与CD4060的12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12V,电阻R4的另一端接负极。上述电路中采用的元器件参数如下VD1~VD12为1N5408;VT1~VT3为C1815;电源模块M的技术参数为输入电压85~264V(交流或直流),输出电压12V,功率5W;继电器KA为松下的JW1aFSN;C2为0.1μF;R2为100KΩ,R3为2MΩ,R5=R7=R8为4.7KΩ,R6为1.5KΩ;集成电路为CD4060或MC14060;照明开关SB为自复位型的。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合上微型空气断路器QF,在未按下照明灯开关SB之前,由于没有回路构成,故整个装置不消耗任何电能。当某SB被按下时,则电源模块M得电,输出12V直流电供给延时关闭电路,R4、C1使CD4060复位,保证其3脚输出低电位,VT1截止,VT1的c极为高电位,从而VT2导通,继电器KA得电,触点闭合;松开SB后,负载EL仍旧点亮,同时由R2、R3、C2与CD4060内部电路构成45HZ的振荡电路开始工作,其5脚输出约1.5HZ的脉冲经VT3驱动后点亮VD14,VD14闪亮,表示VT3装置正在运行;经CD4060内部13级分频约180秒后,其3脚输出高电位,使VT1导通,VT2的b极变低电位而截止,继电器线圈失电,触点开关释放,EL熄灭,整个装置也失电,恢复到未按SB开关的状态之前,等待下一次SB的按下。本实施例使用了12只均流二极管VD,正常情况下可满足12家用户的需要。如果不足12家用户,或楼道单元中暂有几家未迁入居住,只需将均分器某几个输入端子暂空着即可,公用电器能耗由在使用的用户平均分配,不会影响均分器的功能和作用。如果用户超过12户,均分器则需增加相应数量型号、参数相同的二极管,并联到VD1~VD12电路上即可。上述实施例中,QF的输出端还可连接到电源变换模块M1的L端,M1输出的直流电供给楼道中其它的公用电器DL,如可视门铃、电控门锁、对讲系统等。附图中虚线框表示框内的元件不在电能均分器内。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体积较小,安装维修操作使用均方便,同时有利于节能,并适用于将各种公用电器能耗平均分配到各用户电能表。权利要求1.一种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包括数只二极管VD,空气断路器QF,其特征在于使用特性一致的各二极管VD1-VDn的P端与各用户电能表相线引出线相连接,N端并联后连接到空气断路器QF,QF的输出连接到各照明开关SB。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其特征在于均分器电路上还连接有由继电器KA、电源模块M、集成电路CD4060及外围元件组成的延时关机电路,即均分器的空气断路器QF的输出端还连接到延时关机电路的继电器KA的一端,照明开关SB的一端与继电器KA的另一端并联后分为二路,一路连接到电源模块M的输入端,另一端路连接到各照明灯相线,电源模块M的另一端及照明灯EL的另一端与市电的零线连接,电源模块M输出的+12V端与集成电路CD4060的16脚相连,CD4060的9、10、11脚分别接电容C2、电阻R2、R3,C2、R2、R3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CD4060的3脚通过电阻R7连接到三极管VT1的b极,VT1的c极通过电阻R5与+12V相连,VT2的b极与VT1的c极相连,VT2的c极连接到继电器KA的线圈,线圈的另一端与+12V相连,KA的线圈与二极管VD13并联,CD4060的5脚通过电阻R8与VT3和b极相连,VT3的c极与+12V之间通过电阻R6与发光二极管VD14相连接,VT1-VT3的e极与电源模块M的负极相连,电容C1与电阻R4的连接点与CD4060的12脚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12V,电阻R4的另一端接负极。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其特征在于空气断路器QF的输出端还可连接到电源变换模块M1的L端,M1输出的直流电供给楼道中其它的公用电器DL,如可视门铃、电控门锁、对讲系统等。专利摘要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是一种配电电路装置。它包括数只二极管VD、空气断路器QF,其电路结构是:使用特性一致的各二极管VD文档编号G01R11/56GK2389372SQ99239469公开日2000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志田 申请人:黄志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道公用电器电能均分器,包括数只二极管VD,空气断路器QF,其特征在于使用特性一致的各二极管VD↓[1]-VD↓[n]的P端与各用户电能表相线引出线相连接,N端并联后连接到空气断路器QF,QF的输出连接到各照明开关S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田
申请(专利权)人:黄志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