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地除雪车,所述车架的前部可调节设置有用于铲除地面积雪的铲斗,在所述车架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清除地面零星砕雪的清扫辊,两侧的所述清扫辊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所述车架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除雪车行走的驱动轮和用于控制除雪车行进方向的万向轮,其中一侧的所述清扫辊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轮。该装置通过反向机构和传动组件的设置使得马达同时带动位于车架下方两侧的清扫辊反向转动将地面上的零星砕雪扫除,且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轮转动,带动整个除雪车行走,实现移动除雪的功能,此外,在车架的前部还设置了可调节高度的铲斗,便于对厚度较深的积雪进行铲扫一体除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地除雪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雪设备,具体是一种平地除雪车。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北方冬季普遍降雪,特别是一些高寒地区,降雪期长达5~6个月。积雪给道路、机场及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灾害,甚至造成交通中断,屡屡发生事故。为此在我国北方,冬季除雪是机场、公路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甚至是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除雪的方式很多,如:机械除雪、融雪除雪、综合式除雪等。顾名思义,机械除雪是通过机械设备清除积雪的方法,但是现有的机械除雪大多通过铲车完成,部分转用设备上会加装除雪辊,除雪辊将前除雪铲遗漏下的和压实的积雪搅起,靠制成螺旋形状的辊的叶片将雪传递到除雪车一侧,由于积雪是敞开的存在于路面上,而且通过将积雪搅起螺旋送雪的效率不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除雪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地除雪车。本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一种平地除雪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前部可调节设置有用于铲除地面积雪的铲斗,在所述车架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清除地面零星砕雪的清扫辊,两侧的所述清扫辊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所述车架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除雪车行走的驱动轮和用于控制除雪车行进方向的万向轮,其中一侧的所述清扫辊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的下部前后均固定有安装件,其中,一侧的清扫辊两端分别通过蜗杆和输出轴转动安装在前后部的安装件上,另一侧的清扫辊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轴和另一输出轴转动安装在前后部的安装件上;其中一个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件并连接固定在安装件上的马达的输出端;两输出轴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的转轴、固定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连接所述转轴与另一输出轴的同步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并同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和用于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驱动轮的传动带,所述车架上方安装有连接所述马达的配电箱。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铲斗固定在所述摆臂的一端,摆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车架前部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所述摆臂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动力缸和密封滑动设置在所述动力缸前部的活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摆臂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该装置通过反向机构和传动组件的设置使得马达同时带动位于车架下方两侧的清扫辊反向转动将地面上的零星砕雪扫除,且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轮转动,带动整个除雪车行走,实现移动除雪的功能,此外,在车架的前部还设置了可调节高度的铲斗,便于对厚度较深的积雪进行铲扫一体除雪。附图说明图1为平地除雪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平地除雪车中两侧的清扫辊以及蜗杆和连接轴的仰视图。图3为平地除雪车中铲斗和摆臂以及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万向轮;3-安装件;4-马达;5-输出轴;6-清扫辊;7-蜗杆;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同步带;11-蜗轮;12-传动带;13-驱动轮;14-配电箱;15-动力缸;16-活塞杆;17-连杆;18-摆臂;19-铲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另外,本技术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平地除雪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前部可调节设置有用于铲除地面积雪的铲斗19,在所述车架1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清除地面零星砕雪的清扫辊6,两侧的所述清扫辊6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用以保证两侧的清扫辊6的转向相反;所述车架1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除雪车行走的驱动轮13和用于控制除雪车行进方向的万向轮2,其中一侧的所述清扫辊6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轮13;当驱动轮13转动时带动整个除雪车行走,利用铲斗19将地面上的积雪铲除,同时,在其中的一侧清扫辊6转动时带动另一侧的清扫辊6反向转动,从而将经铲斗19铲除后地面上残余的少量积雪向路面两旁清扫,提高路面积雪的清除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下部前后均固定有安装件3,其中,一侧的清扫辊6两端分别通过蜗杆7和输出轴5转动安装在前后部的安装件3上,另一侧的清扫辊6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轴和另一输出轴5转动安装在前后部的安装件3上;详细的来说,其中一个输出轴5穿过所述安装件3并连接固定在安装件3上的马达4的输出端;两输出轴5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当马达4工作后带动其中一个输出轴5转动,进而借助反向机构带动另一输出轴5反向转动,两输出轴5带动两侧的清扫辊6分别在蜗杆7和连接轴的作用下转动清扫路面零星砕雪。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下方的转轴、固定在其中一个输出轴5上的第一齿轮8、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8啮合的第二齿轮9、连接所述转轴与另一输出轴5的同步带1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的齿数、分度圆半径、以及模数均相等,从而实现连接马达4的输出轴5转动时带动另一输出轴5同步同速反向转动,进而使得两侧的清扫辊6同时同速反向转动将砕雪向路两侧清扫。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下方并同所述蜗杆7啮合的蜗轮11和用于连接所述蜗轮11与所述驱动轮13的传动带12,所述车架1上方安装有连接所述马达4的配电箱14;利用配电箱14向马达4供电;当清扫辊6转动时带动蜗杆7转动,进而驱动蜗轮11借助传动带12带动驱动轮13转动,最终实现马达4同时带动两侧的清扫辊6反向转动清扫砕雪和驱动轮13转动带动整个除雪车行走。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铲斗19固定在所述摆臂18的一端,摆臂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1上,且所述车架1前部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所述摆臂18之间通过连杆17连接;利用调节组件带动连杆17运动从而带动摆臂18摆动,调整铲斗19的高度,以便对铲斗19的高度进行调节,当路面上的积雪较浅不需要借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地除雪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部可调节设置有用于铲除地面积雪的铲斗(19),在所述车架(1)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清除地面零星砕雪的清扫辊(6),两侧的所述清扫辊(6)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所述车架(1)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除雪车行走的驱动轮(13)和用于控制除雪车行进方向的万向轮(2),其中一侧的所述清扫辊(6)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地除雪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部可调节设置有用于铲除地面积雪的铲斗(19),在所述车架(1)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清除地面零星砕雪的清扫辊(6),两侧的所述清扫辊(6)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所述车架(1)的前后部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除雪车行走的驱动轮(13)和用于控制除雪车行进方向的万向轮(2),其中一侧的所述清扫辊(6)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地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下部前后均固定有安装件(3),其中,一侧的清扫辊(6)两端分别通过蜗杆(7)和输出轴(5)转动安装在前后部的安装件(3)上,另一侧的清扫辊(6)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轴和另一输出轴(5)转动安装在前后部的安装件(3)上;其中一个输出轴(5)穿过所述安装件(3)并连接固定在安装件(3)上的马达(4)的输出端;两输出轴(5)之间通过反向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地除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下方的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利,张国祥,张锴钺,包晗,杨得胜,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昶通公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