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02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主体与螺栓,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后盖,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接线盒,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远离液压马达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后盖远离液压马达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进油管道与出油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设有保护罩、散热鳍片与轴套,能够为液压马达主体提供保护,还能加快液压马达主体散热速度,此外,轴套的设计,能够为输出轴起到定位作用,防止输出轴与扫雪滚刷在运转过程中,受离心力影响,发生径向偏移,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
本技术涉及液压马达领域,特别涉及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
技术介绍
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的一种执行元件,它将液压泵提供的液体压力能转变为其输出轴的机械能(转矩和转速)。液体是传递力和运动的介质。液压马达,亦称为油马达,主要应用于注塑机械、船舶、起扬机、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煤矿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船舶机械、石油化工、港口机械等。目前,我国冬季部分地区会出现降雪天气,为了防止积雪影响交通,需使用扫雪车对积雪进行处理,在扫雪车的结构中,扫雪滚刷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在实际使用中,液压马达露出扫雪滚刷的外部,液压马达容易受障碍物损坏,液压马达做旋转运动,仅驱动扫雪滚刷的一端,存在受力不均衡的问题,使扫雪滚刷容易出现径向偏移,连接处容易绷断,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主体与螺栓,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后盖,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接线盒,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远离液压马达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后盖远离液压马达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进油管道与出油管道。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的外侧活动套装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液压马达主体远离后盖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轴套的内壁开设有三组油槽,且三组油槽内均注入有润滑油。优选的,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位,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位。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液压马达主体的外壁,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液压马达主体的外壁,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呈一字型分布。优选的,所述液压马达主体的外壁固定套装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液压马达主体之间设置有橡胶圈,所述保护罩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为覆铜导热板。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保护罩的外壁,所述散热鳍片的数量为若干组,且每两组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设有缝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通过设置的保护罩、散热鳍片与轴套,液压马达主体受到碰撞时,设置于保护罩与液压马达主体之间的橡胶圈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为液压马达主体提供保护,降低损失,散热鳍片采用覆铜导热板制成,导热效果优异,液压马达主体内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经过保护罩传导至散热鳍片上,散热鳍片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散发掉,加快液压马达主体散热速度,轴套能够为输出轴起到定位作用,防止输出轴与扫雪滚刷在运转过程中,受离心力影响,发生径向偏移,利于人们使用,整个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的图1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的图2中B的放大图。图中:1、液压马达主体;2、后盖;3、接线盒;4、保护罩;5、第一安装板;6、进油管道;7、出油管道;8、螺栓;9、第一安装孔位;10、输出轴;11、卡口;12、轴套;13、散热鳍片;14、第二安装板;15、第二安装孔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主体1与螺栓8,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8固定安装有后盖2,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接线盒3,液压马达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输出轴10,输出轴10远离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卡口11,后盖2远离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进油管道6与出油管道7。进一步的,输出轴10的外侧活动套装有轴套12,轴套12的一端与液压马达主体1远离后盖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在液压马达主体1的运转过程中,轴套12能够为输出轴10起到定位作用,防止输出轴10与扫雪滚刷在运转过程中,受离心力影响,发生径向偏移。进一步的,轴套12的内壁开设有三组油槽,且三组油槽内均注入有润滑油,油槽与润滑油的设计,能够降低轴套12与输出轴10之间的摩擦力,使输出轴10转动更为流畅,降低动能损耗。进一步的,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5与第二安装板14,第一安装板5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位9,第二安装板14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位15,便于液压马达主体1与扫雪车其他结构进行组装。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板5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第二安装板14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第一安装板5与第二安装板14呈一字型分布,采用焊接的方式完成第一安装板5与第二安装板14的安装,固定之后稳固性良好,利于使用。进一步的,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固定套装有保护罩4,保护罩4与液压马达主体1之间设置有橡胶圈,保护罩4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13,散热鳍片13为覆铜导热板,液压马达主体1受到碰撞时,设置于保护罩4与液压马达主体1之间的橡胶圈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为液压马达主体1提供保护,可有效防止液压马达主体1出现严重受损现象,在液压马达主体1的运转过程中,液压马达主体1内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经过保护罩4传导至散热鳍片13上,散热鳍片13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散发掉,加快液压马达主体1散热速度。进一步的,散热鳍片13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保护罩4的外壁,散热鳍片13的数量为若干组,且每两组相邻的散热鳍片13之间设有缝隙,采用焊接的方式完成散热鳍片13的安装,固定之后稳固性良好,利于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由液压马达主体1、后盖2、接线盒3、保护罩4、第一安装板5、进油管道6、出油管道7、螺栓8、第一安装孔位9、输出轴10、卡口11、轴套12、散热鳍片13、第二安装板14与第二安装孔位15组成,在扫雪过程中,液压马达主体1受到碰撞时,设置于保护罩4与液压马达主体1之间的橡胶圈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为液压马达主体1提供保护,可有效防止液压马达主体1出现严重受损现象,同时,在液压马达主体1的运转过程中,液压马达主体1内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经过保护罩4传导至散热鳍片13上,散热鳍片13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散发掉,加快液压马达主体1散热速度,在液压马达主体1的运转过程中,轴套12能够为输出轴10起到定位作用,防止输出轴10与扫雪滚刷在运转过程中,受离心力影响,发生径向偏移,并且,轴套12内壁油槽与润滑油的设计,能够降低轴套12与输出轴10之间的摩擦力,使输出轴10转动更为流畅,降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主体(1)与螺栓(8),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8)固定安装有后盖(2),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接线盒(3),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输出轴(10),所述输出轴(10)远离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卡口(11),所述后盖(2)远离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进油管道(6)与出油管道(7)。/n

【技术特征摘要】
1.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主体(1)与螺栓(8),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8)固定安装有后盖(2),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接线盒(3),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转动安装有输出轴(10),所述输出轴(10)远离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卡口(11),所述后盖(2)远离液压马达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进油管道(6)与出油管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0)的外侧活动套装有轴套(12),所述轴套(12)的一端与液压马达主体(1)远离后盖(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2)的内壁开设有三组油槽,且三组油槽内均注入有润滑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滚刷后置油口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主体(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海臣
申请(专利权)人:邹城市三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