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属于市政道路领域。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包括路沿石主体,所述路沿石主体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中部设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下方设有清洁毛刷,所述路沿石主体前端开设有卡槽,所述路沿石主体后端设有卡扣,所述路沿石主体左侧下方设有台阶契合面,所述路沿石主体右侧下方设有路基契合面,所述路沿石主体上还开设有流水槽。通过清洁毛刷的设置,在路沿石长时间使用过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上下移动把手带动清洁毛刷对反光板进行清洁,能够大大的提高反光板的使用效果,进而延长路沿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
技术介绍
目前,夜晚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照明基本依赖于市政路灯及汽车本身车灯,但是在没有市政路灯的情况下,虽然汽车本身照明系统良好,也不能保证行驶安全,因为汽车本身的照明系统的照明距离和宽度有限,以致驾驶员对远距离的道路走向及路沿情况无法清晰的掌握,所以一般在路沿石上设置光板,使驾驶员能根据反光板的反射光判断远距离的道路走向及路沿情况,但现有的市政道路路沿石还存在问题,例如申请号为201620040302.6的专利,包括石质主体,石质主体的侧面设置有广口凹槽,广口凹槽的广口端与石质主体的侧面齐平,广口凹槽的深度沿广口凹槽的窄口端方向逐渐加深,广口凹槽的窄口端设置有面向来车方向的反光板,虽然使用寿命较长,但是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积灰,很大程度上影响反光板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基坑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包括路沿石主体,所述路沿石主体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中部设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下方设有清洁毛刷,所述路沿石主体前端开设有卡槽,所述路沿石主体后端设有卡扣,所述路沿石主体左侧下方设有台阶契合面,所述路沿石主体右侧下方设有路基契合面,所述路沿石主体上还开设有流水槽。优选地,所述放置槽内部呈上下对称结构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反光板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一侧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所述放置槽通过连接槽与流水槽连通。优选地,所述清洁毛刷由把手、L型连杆以及刷头组成,所述L型连杆一端穿过路沿石主体上开设的限位槽延伸至后部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杆另一端与刷头间隙配合,所述反光板设于刷头与L型连杆之间。优选地,所述L型连杆与限位槽滑动配合。优选地,两个相邻所述路沿石主体上的卡扣与卡槽卡接配合。优选地,所述流水槽一端开设有搭接槽,所述流水槽另一端设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槽与搭接板搭接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在放置槽内的清洁毛刷,在路沿石长时间使用过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持把手沿着限位槽上下移动即可完成对反光板的清洁,操作简单方便,清洁后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反光板的使用效果进而延长路沿石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路沿石主体上的流水槽以及在设置在槽上的搭接槽和搭接板,能够将路沿石附近的流水排走,这样能够避免路沿石地基长时间受雨水的冲刷损坏,导致路沿石结构的不稳定,降低使用寿命。3.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路沿石主体两侧的卡扣与卡槽,相邻的两个路沿石在安装时能够进行有效卡接配合,保证路沿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防冲撞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清洁毛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路沿石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流水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路沿石主体;2、反光板;3、清洁毛刷;301、刷头;302、连杆;303、把手;4、路基契合面;5、流水槽;501、搭接槽;502、搭接板;6、台阶契合面;7、卡槽;8、放置槽;9、限位槽;10、卡槽;11、连接槽;12、滑槽。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包括路沿石主体1,所述路沿石主体1内部开设有放置槽8,将放置槽8开设在路沿石主体1内部,当收到外接撞击时,能够有效的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所述放置槽8中部设有反光板2,通过反光板2的设置,当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没有市政路灯时,能够保证驾驶员通过反光板2反射出的光线看清前方的路况,安全驾驶,所述反光板2下方设有清洁毛刷3,通过清洁毛刷3的设置能够完成对反光板2的清洁,提高其反光的效果,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路沿石主体1前端设有卡槽7,所述路沿石主体1后端设有卡扣10,安装过程中通过相连两个路沿石上卡扣9与卡槽5的相互配合,能够保证路沿石整体的稳定性,所述路沿石主体1左侧下方设有台阶契合面6,所述路沿石主体1右侧下方设有路基契合面4,通过设置在左侧的台阶契合面6的设置能更很好的与人行道部分的路基相互配合,同时采用三角形的结构,能够使得路沿石主体1结构更加稳定,通过在路沿石主体1右侧下方设置路基契合面4,在施工时能够更有效的与路基配合,增强路沿石与路基整体的稳固性,所述路沿石主体1上还开设有流水槽5,通过设置流水槽5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路沿石附近的流水排出,避免路沿石地基受雨水的侵蚀而损坏。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8内部呈上下对称结构开设有两个滑槽12,所述反光板2与滑槽12滑动配合,所述滑槽12一侧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连接槽11,所述放置槽8通过连接槽8与流水槽5连通,通过将滑槽12设置在放置槽8内部,能够对滑槽12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碰撞以及灰尘对滑槽12的影响,通过反光板2与滑槽12的滑动配合,当反光板2由于外界因素遭到破坏时通过滑槽12将其取出以及后续的安装,操作简单,通过在连接槽11与流水槽5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排出放置槽8内部积水。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毛刷3由把手303、L型连杆302以及刷头301组成,所述L型连杆302一端穿过路沿石主体1上开设的限位槽9延伸至后部与把手303固定连接,所述L型连杆302另一端与刷头301间隙配合,所述反光板2设于刷头301与L型连杆302之间,通过清洁毛刷3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人对反光板2的清洁,通过L型连杆302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把手303的移动完成对刷头301的控制,使得清洁毛刷3能够全面的对反光板2进行清洁,操作简单。进一步的,所述L型连杆302与限位槽9滑动配合,通过限位槽9的设置,能够完成对清洁毛刷3运动轨迹的限制,使得工人在操作把手303对反光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包括路沿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主体(1)内部开设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中部设有反光板(2),所述反光板(2)下方设有清洁毛刷(3),所述路沿石主体(1)前端开设有卡槽(7),所述路沿石主体(1)后端设有卡扣(10),所述路沿石主体(1)左侧下方设有台阶契合面(6),所述路沿石主体(1)右侧下方设有路基契合面(4),所述路沿石主体(1)上还开设有流水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包括路沿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主体(1)内部开设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中部设有反光板(2),所述反光板(2)下方设有清洁毛刷(3),所述路沿石主体(1)前端开设有卡槽(7),所述路沿石主体(1)后端设有卡扣(10),所述路沿石主体(1)左侧下方设有台阶契合面(6),所述路沿石主体(1)右侧下方设有路基契合面(4),所述路沿石主体(1)上还开设有流水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8)内部呈上下对称结构开设有两个滑槽(12),所述反光板(2)与滑槽(12)滑动配合,所述放置槽(8)底面一侧呈线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连接槽(11),所述放置槽(8)通过连接槽(11)与流水槽(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路沿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延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