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17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属于市政领域。包括上砖体、减振垫层、下砖体;所述上砖体设有泄水孔、排水通道、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卡槽,所述减振垫层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所述下砖体设有卡块;上下砖体均由混凝土浇筑,减振垫层由橡胶制成;排水通道截面为尖拱形,形成横纵的排水通道网络;卡块采用刚性角为34°的棱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混凝土浇筑,可塑性高,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承担荷载,受力性能好,经济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
本技术属于市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城市建设中,大部分城市的人行道、室外停车场均由普通混凝土透水路面砖铺设,这种砖排水性能相对较差,雨水无法充分排出,过量的积水会导致人行道上的交通标识辨识不清,影响人行道的使用,给行人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现有的普通混凝土透水路面砖通常由集料、水泥、特种胶结剂和水等经特殊工艺制成,集料骨架中含大量连通的孔隙。排水方式主要为雨水经孔隙达到砖体底部渗入地下,当温度达到冰点以下时,其孔隙中残留的水将会结冰。进入孔隙的水越多,材料的抗冻性越差,材料耐久度越低,久而久之,易产生冻融破坏现象。现有的路面砖其减振性能较差,振动极易传播,会导致砖体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砖体、减振垫层、下砖体。所述上砖体设有泄水孔、排水通道、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卡槽,所述减振垫层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所述下砖体设有卡块。上下砖体均由混凝土浇筑,减振垫层由橡胶制成。进一步,所述泄水孔竖直设于上砖体顶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设于上砖体底部。进一步,所述卡槽设于上砖体底部四角。进一步,所述排水通道设于上砖体底部,截面为尖拱形。在不损失强度的前提下,所述排水通道呈井字形排列,形成排水通道网络。进一步,所述泄水孔竖直列于排水通道上方,与排水通道相连。进一步,所述减振垫层贴合于下砖体顶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槽设于减振垫层顶部,形状和尺寸分别与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相匹配。进一步,所述卡块设于下砖体顶部四角,卡块采用刚性角为34°的棱台,形状和尺寸与卡槽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若出现堵塞情况,可以整块起出,方便清理杂物。本技术排水通道截面为尖拱形,拱轴线形状接近其上各种荷载的压力线,可使应力均匀分布,传递竖向荷载。本技术排水通道呈井字形排列,铺设时紧密连接形成成片的排水网络,节省了材料的使用,提高排水效率,能更好的实现人行道路面排水功能。本技术砖体侧向规格一致,故无需考虑铺设方向,降低施工难度,便于铺设。本技术减振垫层的特点是有高弹性。用于吸收整个结构的振动能量,利用自身产生的变形来减小来自上砖体的压力,以提高结构的减振性能,减弱动力荷载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技术卡块形状采用刚性角为34°的棱台,可分散压力,抵抗冲切破坏。本技术上下砖体均采用混凝土浇筑,可塑性高。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承担荷载,受力性能好,经济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整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上砖体示意图。图3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下砖体及减振垫层示意图。图4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整体俯视图。图5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A-A截面图。图6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B-B截面图。图7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上砖体主视图、左视图。图8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下砖体主视图、左视图。图9是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整体主视图、左视图。图中:1上砖体,2减振垫层,3下砖体,4泄水孔,5排水通道,6第一定位块,7第二定位块,8第三定位块,9卡槽,10第一定位槽,11第二定位槽,12第三定位槽,13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包括上砖体1,减振垫层2,下砖体3。所述上砖体1设有泄水孔4,排水通道5,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第三定位块8,卡槽9,所述减振垫层2设有第一定位槽10、第二定位槽11、第三定位槽12,所述下砖体3设有卡块13。上砖体1开有直径为10mm的泄水孔4,竖直向下与排水通道5正交,底部尖拱形排水通道5呈井字形排列,形成排水通道网络。上砖体1、下砖体3均由混凝土浇筑,减振垫层2由橡胶制成。本技术大面积铺设时,先铺设下砖体3,减振垫层2按卡块13位置紧密贴合于下砖体3顶部。上砖体1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第三定位块8按第一定位槽10、第二定位槽11、第三定位槽12位置放置于减振垫层2表面,卡槽9与卡块13通过减振垫层2贴合。本技术若出现堵塞问题,包括泄水孔4堵塞与排水通道5堵塞两种情况。针对前者,采用工具疏通的方式。针对后者,可以利用直径6mm的钢筋,伸进上砖体1顶部10mm的泄水孔4之中,将上砖体整块起出,利用工具对堵塞部位进行疏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砖体(1),减振垫层(2),下砖体(3);所述上砖体(1)设有泄水孔(4),排水通道(5),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第三定位块(8),卡槽(9),所述减振垫层(2)设有第一定位槽(10)、第二定位槽(11)、第三定位槽(12),所述下砖体(3)设有卡块(13);所述砖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砖体,为混凝土浇筑;减振垫层(2)由橡胶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砖体(1),减振垫层(2),下砖体(3);所述上砖体(1)设有泄水孔(4),排水通道(5),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第三定位块(8),卡槽(9),所述减振垫层(2)设有第一定位槽(10)、第二定位槽(11)、第三定位槽(12),所述下砖体(3)设有卡块(13);所述砖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砖体,为混凝土浇筑;减振垫层(2)由橡胶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4)竖直设于上砖体(1)顶部,位于排水通道(5)上方,与排水通道(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第三定位块(8)设于上砖体(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减振复合功能的混凝土路面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远吴秀峰李龙飞张桐瑞孙铭崧段永旭马润博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