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145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涉及控制系统技术领域。该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的两个人行横洞内设置集水井,两集水井之间、集水井与洞口之间的间距均为为500米,在两个集水井处均设置抽水泵站;S2.在隧道挖掘时,根据现场水量情况用挖机在隧道左幅右侧或者右幅左侧挖开满足汇水要求容积的临时集水坑,用塑料布铺设坑底及坑壁,临时集水坑离掌子面的距离应保持30~50m;S3.临时集水坑跟随掌子面作业移动,当临时集水坑和掌子面距离大于30m后,应重新开挖临时集水坑,并对上一个集水坑进行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施工步骤较少,可以节约较多施工时间且可以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工艺
,具体为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挖掘过程中地下渗出的水排出以方便施工的进行,现在隧道施工排水一般采用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方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在每一段的终点开挖集水坑,设抽水机一台,把积水抽至最后一段反坡,最后一个抽水机将积水排除洞外,采用接力的方式将水抽至洞外的污水沉淀处理池。虎头山隧道进口端为下坡施工,坡度-0.5%(800m)、-1%(600m),隧道出口端为上坡施工,不做反坡排水方面的考虑;考虑虎头山隧道进口端1400米均为反坡施工,施工距离较长,预测隧道最大涌水量为6517.02(m3/d),隧道单洞正常涌水量为864.39(m3/d),对于这种对坡度较缓的隧道反坡道施工排水,使用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方式进行排水较为不便,需要设置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太多,耗费时间较多,成本太高,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解决了现有现有技术施工时耗费时间较多、成本太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的两个人行横洞内设置集水井,两集水井之间、集水井与洞口之间的间距均为为500米,在两个集水井处均设置抽水泵站;S2.在隧道挖掘时,根据现场水量情况用挖机在隧道左幅右侧或者右幅左侧挖开满足汇水要求容积的临时集水坑,用塑料布铺设坑底及坑壁,临时集水坑离掌子面的距离应保持30~50m;S3.临时集水坑跟随掌子面作业移动,当临时集水坑和掌子面距离大于30m后,应重新开挖临时集水坑,并对上一个集水坑进行回填;S4.在临时集水坑内设置临时抽水泵,临时抽水泵连接Φ50mm消防软管;S5.当掌子面挖到隧道洞口和第一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隧道洞口外;S6.当掌子面挖到第一个集水井和第二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第一个集水井内,第一个集水井处设置的抽水泵站连接再Φ200mm无缝钢管,然后通过该段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隧道洞口外;S7.当掌子面挖到第二个集水井远离隧道洞口一侧处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通过Φ50mm消防软管和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泵至第二个集水井内,第二个集水井处的泵站可以选择直接通过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隧道洞口外,或者是将水泵至第一个集水井,再由第一个集水井泵至隧道洞口外。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两个集水井规格相同,集水井尺寸4m×3m×3m,容量36m3,集水井采用5mm厚钢板焊制。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临时抽水泵选用WQ100-10-7.5型潜水泵,排水能力为100m3/h,扬程7.5m。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抽水泵规格选用200WL500-20.5型水泵,水泵的额定流量为500m3/h,额定杨程为20.5m。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回填应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填筑,并碾压密实。(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不要挖掘太多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只需要挖掘临时集水坑和两个固定的大型集水井即可,通过跟随掌子面移动的临时集水坑可以将隧道施工产生的积水及时排除,不会在隧道内积蓄太长时间,两个的大型集水井设置于人行横洞处有利于保证隧道运输净空面,通过该施工工艺的使用,可以节约较多施工时间且可以节约施工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隧道的两个人行横洞内设置集水井,两集水井之间、集水井与洞口之间的间距均为为500米,在两个集水井处均设置抽水泵站,集水井设置于人行横洞处有利于保证隧道运输净空面,集水井尺寸4m×3m×3m,容量36m3,集水井采用5mm厚钢板焊制,抽水泵站的抽水泵规格选用200WL500-20.5型水泵,水泵的额定流量为500m3/h,额定杨程为20.5m;S2.在隧道挖掘时,根据现场水量情况用挖机在隧道左幅右侧或者右幅左侧挖开满足汇水要求容积的临时集水坑,用塑料布铺设坑底及坑壁,临时集水坑离掌子面的距离应保持30~50m,保证掌子面在突发涌水的时候积水线不超过掌子面后退30m的距离;同时在掌子面爆破时也可以减少对水管和水泵的破坏;S3.临时集水坑跟随掌子面作业移动,当临时集水坑和掌子面距离大于30m后,应重新开挖临时集水坑,并对上一个集水坑进行回填,回填应采用级配碎石进行填筑,并碾压密实;S4.在临时集水坑内设置临时抽水泵,抽水泵选用WQ100-10-7.5型潜水泵,排水能力为100m3/h,扬程7.5m,临时抽水泵连接Φ50mm消防软管;S5.当掌子面挖到隧道洞口和第一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隧道洞口外;S6.当掌子面挖到第一个集水井和第二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第一个集水井内,第一个集水井处设置的抽水泵站连接再Φ200mm无缝钢管,然后通过该段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隧道洞口外;S7.当掌子面挖到第二个集水井远离隧道洞口一侧处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通过Φ50mm消防软管和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泵至第二个集水井内,第二个集水井处的泵站可以选择直接通过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隧道洞口外,或者是将水泵至第一个集水井,再由第一个集水井泵至隧道洞口外。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哟以下步骤:/nS1.在隧道的两个人行横洞内设置集水井,两集水井之间、集水井与洞口之间的间距均为为500米,在两个集水井处均设置抽水泵站;/nS2.在隧道挖掘时,根据现场水量情况用挖机在隧道左幅右侧和者右幅左侧挖开满足汇水要求容积的临时集水坑,用塑料布铺设坑底及坑壁,临时集水坑离掌子面的距离应保持30~50m;/nS3.临时集水坑跟随掌子面作业移动,当临时集水坑和掌子面距离大于30m后,应重新开挖临时集水坑,并对上一个集水坑进行回填;/nS4.在临时集水坑内设置临时抽水泵,临时抽水泵连接Φ50mm消防软管;/nS5.当掌子面挖到隧道洞口和第一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隧道洞口外;/nS6.当掌子面挖到第一个集水井和第二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第一个集水井内,第一个集水井处设置的抽水泵站连接再Φ200mm无缝钢管,然后通过该段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隧道洞口外;/nS7.当掌子面挖到第二个集水井远离隧道洞口一侧处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通过Φ50mm消防软管和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泵至第二个集水井内,第二个集水井处的泵站可以选择直接通过Φ200m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隧道洞口外,或者是将水泵至第一个集水井,再由第一个集水井泵至隧道洞口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坡排水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哟以下步骤:
S1.在隧道的两个人行横洞内设置集水井,两集水井之间、集水井与洞口之间的间距均为为500米,在两个集水井处均设置抽水泵站;
S2.在隧道挖掘时,根据现场水量情况用挖机在隧道左幅右侧和者右幅左侧挖开满足汇水要求容积的临时集水坑,用塑料布铺设坑底及坑壁,临时集水坑离掌子面的距离应保持30~50m;
S3.临时集水坑跟随掌子面作业移动,当临时集水坑和掌子面距离大于30m后,应重新开挖临时集水坑,并对上一个集水坑进行回填;
S4.在临时集水坑内设置临时抽水泵,临时抽水泵连接Φ50mm消防软管;
S5.当掌子面挖到隧道洞口和第一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隧道洞口外;
S6.当掌子面挖到第一个集水井和第二个集水井之间时,临时集水坑的临时抽水泵连接的Φ50mm消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Φ200mm无缝钢管,Φ200mm无缝钢管的另一端通至第一个集水井内,第一个集水井处设置的抽水泵站连接再Φ200mm无缝钢管,然后通过该段Φ200mm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妙强易文龙王强高何杰朱继根刘兴勃孙磊曹庆国陈系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广连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