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102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雨水下水道包括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包括多个管状构件单元,多个管状构件单元相互连接构成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墙体围成多个用于容纳水的格室;墙体空腔内填充有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底部下方为水泥土止水帷幕;各格室的底面中心向下打入有管桩,管桩穿过水泥土层进至下卧地基土层,格室的底面上设置有镀锌铁丝网水泥砂浆层以形成格室的底板;格室与格室之间的内墙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使格室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格室的外墙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收集地表排水沟渠排水的第二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方法简单、建造成本低、存储容量大、施工进度快、环境低影响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水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犹如一块海绵,可以对水进行弹性处理,通过城市的绿化地、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内部的降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进行储蓄和排放。通过对城市内部水资源的控制,城市在需要用水时有足够的供水,在水量过大时可以存蓄用水,并对废水、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让城市自身的渗透和修复功能良好运行。下水道被称为城市文明的地标。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这种天气降雨强度较高,在发生后短时间内地面会出现大面积径流,积水如果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带来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现有的城市下水道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施工时间长、建造成本高、存储容量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城市下水道建造成本高、存储容量小、施工进度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下水道,包括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包括多个管状构件单元,多个所述管状构件单元相互连接构成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管的墙体,所述墙体围成多个用于容纳水的格室;所述墙体内空腔填充有水泥土,所述地下连续墙底部下方设置有水泥土止水帷幕层;各所述格室的底面中心向下打入有所述管桩,所述管桩穿过所述水泥土层并伸入至下卧地基土层,所述格室的底面上方设置有镀锌铁丝网水泥砂浆层以形成所述格室的底板;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使格室相互之间连通的第一通孔和多个用于收集地表排水沟渠排水的第二通孔。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状构件单元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的子扣件和母扣件;所述子扣件包括平行设置的钢板和圆管,所述钢板一侧长边固定在所述管体侧壁上且从所述管体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圆管设置在所述钢板的另一长边上且从所述管板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母扣件包括平行设置的钢板和凹槽结构,所述钢板一侧长边固定在所述管体侧壁上且从所述管体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凹槽结构具有类似“8”字型空腔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另一长边上且从所述管板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圆管可插入至相邻管状构件单元上设置的所述凹槽结构的空腔内以实现两所述管状构件单元的相互连接,相邻所述管状构件单元连接后其中间连接处形成中间空腔。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设置为钢管,所述管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曲边四边形、不等边四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地下连续墙顶部设置有闭合所述格室的钢板,所述钢板顶部设置有由钢筋水泥土构成的顶板。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泥土止水帷幕层的厚度为3m~5m。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地下连续墙内墙和外墙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雨水下水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水道侧壁所在的平面位置放线,采用角钢、槽钢制作二个起到地下连续墙导墙作用的网架结构并固定于地下连续墙放线位置的二侧;采用潜孔冲击高压旋喷桩工法设置所述水泥土及水泥土止水帷幕层;在所述水泥土及止水帷幕层的水泥土初凝前竖直打入预制的管状构件单元,各管状构件单元相互嵌合连接组成设计要求的地下连续墙;对下水道底板顶面以下土体采用潜孔冲击高压旋喷桩工法进行固化处理形成水泥土层,并在格室底面中心向下打入所述管桩;从格室顶部向下挖土至露出所述地下连续墙底面,采用渗透结晶防水型水泥砂浆抹平后,在所述格室底面浇筑一层镀锌铁丝网水泥砂浆层作为所述格室的底板;在地下连续墙的墙壁上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地下连续墙顶部浇筑下水道的顶板。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各管状构件单元相互嵌合连接组成设计要求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对各管状构件单元连接位置进行防水处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雨水下水道,通过打入预制的管状构件单元和水泥土止水帷幕构成成下水道地下连续墙的墙体部分,降低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效率;通过由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围成容纳水的格室,通过在格室内开设通孔形成雨水流动通道。通过采用水泥土层与高强预应力管桩相结合作为下水道的抗浮反渗透复合层,通过采用镀锌铁丝网水泥砂浆层构成下水道的底板。整个下水道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缩短了工期,而且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雨水下水道俯视图;图2为图A中A-A剖视图;图3为图A中B-B剖视图;图4为图A中C-C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子扣件和母扣件拆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管状构件单元;20-管桩;30-第一通孔;40-第二通孔;50-子扣件;60-母扣件;70-水泥土层或水泥土止水帷幕层;80-顶板;90-压型钢板;11-下卧地基土层;12-格室;13-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下水道,包括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构成下水道的主体结构,起到承载外部载荷的作用,该地下连续墙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为了提高地下连续墙的强度,同时又能降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度,本实施例的地下连续墙包括多个管状构件单元10。管状构件单元10构成地下连续墙的墙体架体结构,其材料通常采用钢板制作。多个管状构件单元10相互连接构成的地下连续墙的墙体,也就是说,管状构件单元10作为组装地下连续墙的墙体的最小单元,通过多个管状构件单元10相互拼装可构成不同设置要求的规定形状的下水道墙体。本实施例中墙体围成如图3所示的格室12,墙体围成有多个格室12,本实施例其中一个格室12为例,该格室12作为下水道内容纳水的部分,其可以为方格状的容纳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强度,需要将墙体内的土进行固化处理变成水泥土,本实施例中的墙体由管状构件单元10采用依次打入的方式组装形成,管状构件与管状构件内腔中的水泥土共同构成的墙体结构,其墙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地下连续墙承载能力以及增加下水道底板的抗隆起强度,可选地,该地下连续墙的下方设置在水泥土止水帷幕层70上,该水泥土止水帷幕层70与地下连续墙的墙体内腔的水泥土相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墙体围成的格室12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管桩20,可选地,该管桩20为具有高强预应力的管桩20,管桩20主要是起抗拔作用,一般采用单根桩。为提高管桩20的抗拔能力,管桩20穿过水泥土止水帷幕层70并伸入至下卧地基土层11中。在格室12空间的底部也就是水泥土层70的上方设置有底板13,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下水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包括多个管状构件单元,多个所述管状构件单元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地下连续墙管的墙体,所述墙体围成多个用于容纳水的格室;/n所述墙体内的空腔填充有水泥土,所述地下连续墙底部下方还设置有水泥土止水帷幕;/n各所述格室的底面中心向下打入有所述管桩,所述管桩穿过所述水泥土层并进入至下卧地基土层,所述格室的底面上方设置有镀锌铁丝网水泥砂浆层以形成所述格室的底板;/n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使格室相互之间连通的第一通孔和多个用于收集地表沟渠排水的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下水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包括多个管状构件单元,多个所述管状构件单元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地下连续墙管的墙体,所述墙体围成多个用于容纳水的格室;
所述墙体内的空腔填充有水泥土,所述地下连续墙底部下方还设置有水泥土止水帷幕;
各所述格室的底面中心向下打入有所述管桩,所述管桩穿过所述水泥土层并进入至下卧地基土层,所述格室的底面上方设置有镀锌铁丝网水泥砂浆层以形成所述格室的底板;
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使格室相互之间连通的第一通孔和多个用于收集地表沟渠排水的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下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构件单元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上的子扣件和母扣件;
所述子扣件包括平行设置的钢板和圆管,所述钢板一长边固定在所述管体侧壁上且从所述管体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圆管设置在所述钢板的另一长边上且从所述钢板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
所述母扣件包括平行设置的钢板和凹槽结构,所述钢板一长边固定在所述管体侧壁上且从所述管体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所述凹槽结构具有类似“8”字型空腔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钢板的另一长边上且从所述钢板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
所述圆管可插入至相邻管状构件单元上设置的所述凹槽结构的空腔内以实现两所述管状构件单元相互连接,相邻所述管状构件单元连接后其中间连接处形成中间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下水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钢管,所述管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曲边四边形、不等边四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平周基郭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