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09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热熔带,热熔带套设在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的主管筒管口外壁上。热熔带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位于相邻的主管筒内,且第一限位件位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周边。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半圆形管夹的两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体上表面的两端,支撑体及所述半圆形管夹形成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第二限位件。支撑体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且支撑体的下端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给排水
,具体涉及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的给排水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湿陷性黄土地区,为防止给排水管道渗漏或破裂而流出的水浸泡建筑物基础,造成建筑物基础沉陷,影响建筑物安全,因此根据地质的湿陷等级、建筑物的类别,在防护距离内的给排水管道要设置检漏管沟。检漏管沟一般埋设在地下,其中设有给排水管道、采暖管道等水管道,用于给排水管道、采暖管道等水管道进行检漏。通常,传统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包括砖砌装配式检漏管沟和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检漏管沟,砖砌装配式检漏管沟沟壁采用MU10烧结实心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底板、盖板均采用C30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检漏管沟沟壁、底板、盖板均采用C30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装配式检漏管沟的施工速度慢,综合造价高;原材料生产会污染环境,不可回收,浪费资源;砖砌管沟耐酸、碱、腐蚀性能一般,使用寿命短。而塑料管和复合管材,特别是聚乙烯材料的管材具有质轻、可回收利用、吸水性好、电绝缘性良好、施工成本低的优点,使得其具有在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应用的前景,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确保采用塑料管材制成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及其内部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稳定性、密封性问题,以提高装配式检漏管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装配式检漏管沟代替砖砌装配式检漏管沟和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检漏管沟后,带来的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问题,即使在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内水流过大时,也能使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稳定,防止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下、前后、左右晃动,从而避免了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给排水分管的连接处松开或者破坏,从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底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部空间的限定,第二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左侧空间、右侧空间、下部空间的限定。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热熔带,热熔带套设在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的主管筒管口外壁上。热熔带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位于相邻的主管筒内,且第一限位件位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周边。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半圆形管夹的两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体上表面的两端,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形成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第二限位件。支撑体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且支撑体的下端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距。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将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进行固定,一方面能够防止装配式检漏管沟相邻的主管筒的连接处分离,造成装配式检漏管沟渗漏;另一方面能够对装配式检漏管沟内的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进行固定,避免其在水流量及流速过大时对装配式给排水管道造成的冲击,避免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相邻的给排水分管连接缝松开或者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发生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窜动。其中,第一限位件为弧形,弧形的第一限位件与热熔带同轴,同时为了避免第一限位件与支撑体接触,而阻挡支撑体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运送到安装位置,第一限位件的弧度为30~210°,且第一限位件的两端与支撑体的上表面具有间隙。进一步的,在避免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运送并安装到装配式检漏管沟内部时,第一限位件对支撑体的触碰及阻挡,使第一限位件的两端与支撑体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为1~3cm,1~3cm间隙距离的设置也能够对支撑体进行限定,避免其带动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向上窜动。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一限位件对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定位作用,使第一限位件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之间的距离为5~10cm。作为对上述第一固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热熔带与第一限位件的截面为“T”型结构。为了避免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主管筒之间的距离偏大,使得相邻主管筒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在与热熔带接触处的第一限位件的上端两侧设有凹槽,使第一限位件为“凸”字形结构,第一限位件的“凸”字形结构的小端与热熔带一体成型连接。其中,支撑体包括方形上平面及方形下平面,方形上平面及方形下平面的左右两侧经过渡弧面连接,且过渡弧面与主管筒同心。方形上平面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将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设置在弧形支撑面避免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因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窜动而从支撑体上掉落。方形下平面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的间距为10~20cm,以便于水顺利的从装配式检漏管沟底部流下进入检漏井中。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给装配式排水管道运送并放置在装配式检漏管沟内,在主管筒的底部内壁上设有两条平行的滑槽,方形下平面上设有两个滑板,滑板位于滑槽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将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进行固定,一方面能够防止装配式检漏管沟相邻的主管筒的连接处分离,造成装配式检漏管沟渗漏;另一方面能够对装配式检漏管沟内的装配式给排水管道进行固定,避免其在水流量及流速过大时对装配式给排水管道造成的冲击,避免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相邻的给排水分管连接缝松开或者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发生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窜动。从而提高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稳定性,减少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及装配式检漏管沟检修次数,提高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及装配式检漏管沟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的一种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的另一种正视图;其中,1.装配式检漏管沟;2.装配式给排水管道;3.热熔带;4.第一限位件;5.支撑体;6.半圆形管夹;7.弧形支撑面;8.凹槽;9.滑槽;10.滑板;51.方形上平面;52.方形下平面;53.过渡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部空间的限定,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左侧空间、右侧空间、下部空间的限定;/n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热熔带,所述热熔带套设在所述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的主管筒管口外壁上;所述热熔带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相邻的所述主管筒内,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周边;/n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所述半圆形管夹的两端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支撑体上表面的两端,所述支撑体及所述半圆形管夹形成所述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支撑体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所述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且所述支撑体的下端与所述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上部空间的限定,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左侧空间、右侧空间、下部空间的限定;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热熔带,所述热熔带套设在所述装配式检漏管沟的相邻的主管筒管口外壁上;所述热熔带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相邻的所述主管筒内,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周边;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支撑体及半圆形管夹,所述半圆形管夹的两端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支撑体上表面的两端,所述支撑体及所述半圆形管夹形成所述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支撑体的中心向下设有架设所述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弧形支撑面,且所述支撑体的下端与所述装配式检漏管沟的底部内壁之间具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弧形,弧形的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热熔带同轴,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弧度为30~210°,且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两端与所述支撑体的上表面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检漏管沟及装配式给排水管道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斌杨彦锋杨鹏斐王凯张建华王苏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