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7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其包括沿边坡坡面平行排列的多个急流槽,相邻两个急流槽之间设置有多个倒“V”字形的引水槽,多个引水槽沿急流槽长度方向排列,边坡底部设置有沿边坡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渠,排水渠上端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急流槽连通的缓冲箱,缓冲箱下端开设有排水孔,缓冲箱内设置有底部完全覆盖排水孔的滤篮,滤篮上开口与急流槽的下端开口适配,引水槽与急流槽呈锐角的夹角处设置有用于将相邻两引水槽之间边坡土层内雨水导出至急流槽内的内导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滤篮及缓冲箱可有效防止导水通道堵塞,尽可能确保了边坡上的雨水能有效导流至排水渠内,降低了边坡滑坡、坍塌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排水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部分公路建设施工中通常需要开发山体,从而常会造成公路边坡裸露,裸露边坡不利于景观效果和谐,且因边坡具有较大斜度,边坡土质容易流失,特别是经雨水冲刷、蚀刻后,边坡土质较为松散易发生坍塌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994170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公路边坡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人字形网格和数个急流槽,急流槽沿坡面的坡向设置且互相平行,人字形网格设置于相邻的急流槽之间,人字形网格的下端分别与急流槽的侧壁连接,人字形网格沿坡向阵列布置,相邻的人字形网格之间设置有绿化带,人字形网格靠近坡面上方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有数个与急流槽平行设置的滤水管,滤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排水管与急流槽连通。该技术排水效果好,能够快速排出土体中水分,防止土体失稳,有效解决了公路边坡涵水过多后发生坍塌的问题。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户外环境中,多有树叶等杂物飘散入急流槽中,遇大雨时,这些杂物会随急流槽流入边坡坡底的水渠内,严重时会导致急流槽与水渠的连通部发生堵塞,进而影响急流槽内汇聚的雨水向水渠导水,使得边坡坡底涵水量大增,严重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其具有防止导水通道堵塞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平行排列的多个急流槽,相邻两个所述急流槽之间设置有多个倒“V”字形的引水槽,多个所述引水槽沿所述急流槽长度方向排列,边坡底部设置有沿边坡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渠,所述排水渠上端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急流槽连通的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下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缓冲箱内设置有底部完全覆盖所述排水孔的滤篮,所述滤篮上开口与所述急流槽的下端开口适配,所述引水槽与所述急流槽呈锐角的夹角处设置有用于将相邻两引水槽之间边坡土层内雨水导出至所述急流槽内的内导水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路边坡表面上的雨水通过多个引水槽排入至多个急流槽内,公路边坡渗入土层中的渗水通过内导水装置渗入急流槽内,汇聚到急流槽内的雨水顺急流槽流入滤篮内,经滤篮过滤后除杂,除杂后的雨水流入缓冲箱内并经排水孔流入排水渠内,形成完整的边坡导水通道,滤篮及缓冲箱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导水通道堵塞,尽可能确保了边坡上的雨水能有效导流至排水渠内,降低了边坡滑坡、坍塌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急流槽的下端设置有副导水装置,当所述滤篮发生堵塞时所述副导水装置工作并对所述急流槽内雨水进行疏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急流槽中的雨水流入滤篮内的杂物较多时,通过排水孔的水量小于流入滤篮内的水量,此时导水装置工作对急流槽内的雨水进行疏导,以免雨水溢出缓冲箱而对边坡坡底进行冲刷,加剧边坡坍塌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导水装置包括连通在所述急流槽下端侧壁且斜向延伸至所述水渠内的副水管,所述急流槽于所述副水管与急流槽连通部设置有完全遮蔽所述副水管开口的副滤件,所述急流槽槽壁铰接设置有导水板,所述缓冲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水板翻转并将所述急流槽内部分雨水引导至所述副水管内的联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箱内雨水集聚过多时,联动机构驱动导水板在急流槽内翻转,以将部分雨水分流至副水管内,流至副水管内的雨水经副滤件过滤后沿副水管流入排水渠内,有效缓解了缓冲箱内过多雨水聚集的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当所述导水板在所述联动机构的驱动下翻转后,所述导水板靠近所述急流槽底壁的一侧与所述急流槽底壁贴合,此时所述导水板与所述急流槽上端底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在联动机构的驱动下翻转后与急流槽底壁贴合,使得尽可能多的雨水能被引导至副水管内,同时导水板与急流槽底壁夹角呈锐角,也可避免过急的水流冲击在导水板上溅出急流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箱内的浮子,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滤篮外壁与所述缓冲箱内壁之间的缝隙内,所述排水渠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平行于所述缓冲箱底壁的滑轮,所述缓冲箱底端靠近所述滑轮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绳孔,所述浮子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过所述绳孔后绕设在所述滑轮上并沿所述副水管与所述导水板远离所述急流槽槽壁的一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篮堵塞后对雨水的过滤量减少,从而较多雨水聚集在缓冲箱内,浮子在自身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缓冲箱上端,同时浮子拉扯拉绳并拉动导水板在急流槽槽壁上向上翻转,以对急流槽内的雨水进行分流;当滤篮疏通后,导水板在自身重力下向下翻转并拉动拉绳,拉绳带动浮子在缓冲箱内下移至底部,实现了滤篮堵塞后导水板的联动翻转,可自动对急流槽内的雨水进行分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一个所述急流槽至少对应两个所述副导水装置,同一所述急流槽内的多个所述导水板呈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副导水装置可使急流槽内的雨水被尽可能分流,以减少滤篮的滤水负荷,便于公路维护人员及时对滤篮进行清理。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导水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引水槽靠近所述急流槽一端上端槽壁上的疏水孔,所述引水槽外侧壁于所述疏水孔处设置有反滤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入至边坡土层内的部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集聚在引水槽和急流槽的夹角处,经反滤包过滤后通过疏水孔渗入引水槽内,再经引水槽汇聚至急流槽内,实现了内导水装置对边坡土层内部分雨水的有效排水作用,降低了边坡土层的含水量,进一步降低了公路边坡坍塌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自引水槽汇聚到急流槽内的雨水顺急流槽流入滤篮内,经滤篮过滤后除杂,再流入缓冲箱内并经排水孔流入排水渠中,形成完整的边坡导水通道,滤篮及缓冲箱的设置可有效防止导水通道堵塞,尽可能确保了边坡上的雨水能有效导流至排水渠内,降低了边坡滑坡、坍塌的可能;2.较多雨水聚集在缓冲箱内时,浮子在自身浮力的作用下上浮至缓冲箱上端,拉扯拉绳并拉动导水板在急流槽槽壁上向上翻转,以对急流槽内的雨水进行分流,有效缓解了缓冲箱内过多雨水聚集的现象,有效防止导水通道堵塞,同时也实现了对急流槽内的雨水进行自动分流;3.渗入至边坡土层内的部分雨水经反滤包过滤后通过疏水孔渗入引水槽内,再经引水槽汇聚至急流槽内,实现了内导水装置对边坡土层内部分雨水的有效排水作用,降低了边坡土层的含水量,进一步降低了公路边坡坍塌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急流槽;2、引水槽;3、排水渠;4、缓冲箱;6、滤篮;7、副水管;8、副滤件;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平行排列的多个急流槽(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急流槽(1)之间设置有多个倒“V”字形的引水槽(2),多个所述引水槽(2)沿所述急流槽(1)长度方向排列,边坡底部设置有沿边坡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渠(3),所述排水渠(3)上端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急流槽(1)连通的缓冲箱(4),所述缓冲箱(4)下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缓冲箱(4)内设置有底部完全覆盖所述排水孔的滤篮(6),所述滤篮(6)上开口与所述急流槽(1)的下端开口适配,所述引水槽(2)与所述急流槽(1)呈锐角的夹角处设置有用于将相邻两引水槽(2)之间边坡土层内雨水导出至所述急流槽(1)内的内导水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包括沿边坡坡面平行排列的多个急流槽(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急流槽(1)之间设置有多个倒“V”字形的引水槽(2),多个所述引水槽(2)沿所述急流槽(1)长度方向排列,边坡底部设置有沿边坡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渠(3),所述排水渠(3)上端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急流槽(1)连通的缓冲箱(4),所述缓冲箱(4)下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缓冲箱(4)内设置有底部完全覆盖所述排水孔的滤篮(6),所述滤篮(6)上开口与所述急流槽(1)的下端开口适配,所述引水槽(2)与所述急流槽(1)呈锐角的夹角处设置有用于将相邻两引水槽(2)之间边坡土层内雨水导出至所述急流槽(1)内的内导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流槽(1)的下端设置有副导水装置,当所述滤篮(6)发生堵塞时所述副导水装置工作并对所述急流槽(1)内雨水进行疏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边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水装置包括连通在所述急流槽(1)下端侧壁且斜向延伸至所述水渠内的副水管(7),所述急流槽(1)于所述副水管(7)与急流槽(1)连通部设置有完全遮蔽所述副水管(7)开口的副滤件(8),所述急流槽(1)槽壁铰接设置有导水板(9),所述缓冲箱(4)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水板(9)翻转并将所述急流槽(1)内部分雨水引导至所述副水管(7)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元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昂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