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923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包括悬吊管、第一雨水立管、雨水排放管、存水弯、污水立管和污水排放管;所述悬吊管自雨水立管的第一节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雨水立管与悬吊管连接,所述雨水排放管与第一雨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雨水;所述存水弯连接于雨水立管的第二节点,所述污水立管与所述存水弯连接,所述污水排放管与所述污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污水;所述第一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高于污水接入口,所述第二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低于污水接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合理利用原有的雨水立管,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离,有效提升了雨污分流改造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
本技术属于雨污分流
,涉及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加强,环保督查力度的持续加码。人们对造成河道、湖泊污染的源头——城市住宅小区雨污混接进行彻底整治。由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滞后,现状排水立管混流主要是由于建筑屋面雨水立管混入后期居民私自接入的厨房或洗衣间生活废水,经由该立管合流排出至市政雨水系统或排入河道,加重了管网负荷和河道污染。阳台水雨污分流改造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现状排水类型、设计方案确定、现场施工易操作性、土建改造等。现有的小区立管改造方法为将整栋楼的立管全部接入污水管网,重新建设一条新的雨水管网。现有的方案对原有立管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建设成本增高、水流量较大污水处理较为困难等问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合理利用原有的雨水立管,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离,有效提升了雨污分流改造的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包括悬吊管、第一雨水立管、雨水排放管、存水弯、污水立管和污水排放管;所述悬吊管自雨水立管的第一节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雨水立管与悬吊管连接,所述雨水排放管与第一雨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雨水;所述存水弯连接于雨水立管的第二节点,所述污水立管与所述存水弯连接,所述污水排放管与所述污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污水;所述第一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高于污水接入口,所述第二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低于污水接入口。优选地,所述雨水立管设置有封堵盲板,其位于第一节点与污水接入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封堵盲板与污水接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设置有通气帽。优选地,所述第一雨水立管设置有第一检测口,其距离地面1m。优选地,所述雨水立管设置有第二检测口,其距离地面1m。优选地,所述雨水排放管与雨水管网连接并位于地面以下。优选地,所述污水排放管与污水管网连接并位于地面以下。优选地,所述雨水排放管设置有雨水检测井或雨水口。优选地,所述第一雨水立管和污水立管设置有伸缩节,其伸缩量为50mm-500mm。优选地,所述悬吊管、雨水排放管和污水排放管由PVC-U、PP、PE或ABS制成,其最小坡度为0.01。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合理利用原有的雨水立管,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离,有效提升了雨污分流改造的效率。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管卡的截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悬吊管;11.管卡;11-1.主体部;11-2.加强部;20.第一雨水立管;21.第一检测口;30.雨水排放管;40.存水弯;50.污水立管;60.污水排放管;70.雨水立管;71.第一节点;72.第二节点;73.封堵盲板;74.第二检测口;80.污水接入口;90.排气管;100.屋面;110.雨水斗;200.地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2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的相关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包括悬吊管10、第一雨水立管20、雨水排放管30、存水弯40、污水立管50和污水排放管60;所述悬吊管10自雨水立管70的第一节点71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雨水立管20与悬吊管10连接,所述雨水排放管30与第一雨水立管20连接以单独排放雨水;所述存水弯40连接于雨水立管70的第二节点72,所述污水立管50与所述存水弯40连接,所述污水排放管60与所述污水立管50连接以单独排放污水;所述第一节点71在建筑物的外部并高于污水接入口80,所述第二节点72在建筑物的外部并低于污水接入口80。本技术中,雨水立管70为原有建筑的设置,原设计为雨水与污水混流,为了实现雨污分流,提高原有管路的利用率,现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悬吊管10、第一雨水立管20由管卡11固定于建筑物外部。所述管卡11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管卡11包括主体部11-1和加强部11-2,所述主体部11-1包括连接段及抱箍段,所述加强部11-2沿主体部11-1的轮廓一体设置。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加强部11-2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11-1由具有良好挠性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加强部11-2可以提高管卡11的挠性,提高管路安装的便捷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1为橡胶,所述加强部11-2为弹簧钢。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卡11也可以为钢制管卡用于将立管固定于建筑物外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雨水立管70设置有封堵盲板73,其位于第一节点71与污水接入口80之间。封堵盲板73的设置,是为了使得雨水沿屋面100上的雨水斗、第一节点71以上的雨水立管70、第一雨水立管20及雨水排放管30流至雨水管网,而不进入建筑屋内,避免与建筑物内的污水混流,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封堵盲板73与污水接入口80之间还设置有排气管90,所述排气管90的顶部设置有通气帽。排气管90及其上部的排气帽的设置,主要是防止建筑物内产生的污水发酵,将污水发酵产生的气体及时排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雨水立管20设置有第一检测口21,其距地面200的距离为1m,以定期检查第一雨水立管20的运行情况,即检查雨水排放的情况。所述雨水立管70设置有第二检测口74,其距地面200的距离为1m,以定期检查雨水立管70的运行情况。此段的雨水立管70用于污水的排放,也及时检查污水的排放情况。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雨水排放管30与雨水管网连接并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管、第一雨水立管、雨水排放管、存水弯、污水立管和污水排放管;所述悬吊管自雨水立管的第一节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雨水立管与悬吊管连接,所述雨水排放管与第一雨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雨水;所述存水弯连接于雨水立管的第二节点,所述污水立管与所述存水弯连接,所述污水排放管与所述污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污水;所述第一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高于污水接入口,所述第二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低于污水接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管、第一雨水立管、雨水排放管、存水弯、污水立管和污水排放管;所述悬吊管自雨水立管的第一节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雨水立管与悬吊管连接,所述雨水排放管与第一雨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雨水;所述存水弯连接于雨水立管的第二节点,所述污水立管与所述存水弯连接,所述污水排放管与所述污水立管连接以单独排放污水;所述第一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高于污水接入口,所述第二节点在建筑物的外部并低于污水接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立管设置有封堵盲板,其位于第一节点与污水接入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盲板与污水接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设置有通气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阳台雨污立管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雨水立管设置有第一检测口,其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锦林董清崇宫经成曹瑞良黄超叶梅席鹏吴尚俊尤旺龙陈蕃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