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101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侧墙及中板结构,中板包含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弦板,侧墙设有上凹槽及下凹槽,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弦板水平平行设置,且预制上弦板与预制下弦板的端部分别插接于上凹槽及下凹槽内;预制上弦板与预制下弦板之间通过竖向连接杆及斜板支撑连接成一个整体;上凹槽内设有可调压紧机构,可调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可向下移动以压紧预制上弦板的压条杆。有效避免中板与侧墙需要现浇施工、钢筋绑扎时间长、混凝土需要等待强度等问题,可以加快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风险,节省工程费用。且中板靠近侧墙设有排水管,免去了施工挡水槛的麻烦,可以加快清洗、消防及渗漏水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车站站厅层中板,常规做法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现浇形式。但车站空间尺寸大,模板支架施工复杂,导致施工周期长、速度慢。目前市场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推广预制装配结构,已有预制拼装的桁架型车站中板,但如何保证预制拼装桁架型中板与侧墙的牢固连接,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地铁车站站厅层中板,因侧墙等位置有渗漏水及清洗等需求,在站厅层靠近侧墙位置,需要设置排水沟。常规的做法是在中板靠近侧墙位置设置一个挡水槛,提供一个排水通道。但挡水槛无法与中板结构一次施工,需要采用二次施工,与中板间存在施工缝,会引起水流出挡水槛外,会影响站厅层的美观及行人行走安全,且施工步骤多,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地铁车站站厅层中板结构施工周期长且需要采用挡水槛,排水效果不易保证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包括侧墙及中板结构,所述中板包含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包括侧墙及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包含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弦板,所述侧墙设有上凹槽及下凹槽,所述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弦板水平平行设置,且所述预制上弦板与所述预制下弦板的端部分别插接于所述上凹槽及所述下凹槽内;/n所述预制上弦板与预制下弦板之间通过竖向连接杆及斜板支撑连接成一个整体;/n所述上凹槽内设有可调压紧机构,所述可调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可向下移动以压紧所述预制上弦板的压条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包括侧墙及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包含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弦板,所述侧墙设有上凹槽及下凹槽,所述预制上弦板及预制下弦板水平平行设置,且所述预制上弦板与所述预制下弦板的端部分别插接于所述上凹槽及所述下凹槽内;
所述预制上弦板与预制下弦板之间通过竖向连接杆及斜板支撑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上凹槽内设有可调压紧机构,所述可调压紧机构包括用于可向下移动以压紧所述预制上弦板的压条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的上内壁为斜坡,所述可调压紧机构包括预埋螺栓及压条杆,所述预埋螺栓末端连接压条杆,所述压条杆设有挤压面和斜滑面,所述斜滑面可滑动地贴靠于所述斜坡的外侧面,所述挤压面抵靠于所述预制上弦板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上弦板的上表面设有局部坡,所述局部坡的较低端靠近所述侧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坡的较低端设有上预埋排水管,所述上预埋排水管的底端连接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站桁架型站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排水管包括多个,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蓼徐军林黎明潘然王家磊费金新杨宗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