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97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查井防坠网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固设于井筒侧壁的钢筋钩、防坠网以及设于防坠网边缘并与钢筋钩套接的连接套,钢筋钩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竖直设置的钩持部,折弯部固定设于井筒内,且折弯部的一端与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钩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钩持部位于井筒外,连接套与钩持部套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利于提高防坠网与井筒的侧壁之间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防坠网对行人的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检查井防坠网安装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以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由于而检查井可能会出现人们的坠落情况,由此在检查井内一般会安装有防坠网,以防人们不慎掉入检查井内。目前,如图1所示,防坠网2一般通过多个膨胀螺栓挂钩6直接固定在井筒1的侧壁上,然后再将防坠网2挂在膨胀螺栓挂钩6上。但是由于膨胀螺丝挂钩6与井筒1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使得膨胀螺丝挂钩6与井筒1的侧壁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从而导致该防坠网2与井筒1的侧壁之间安装不稳定,难以起到保护行人人身安全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有利于提高防坠网与井筒的侧壁之间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防坠网对行人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固设于井筒侧壁的钢筋钩、防坠网以及设于防坠网边缘并与钢筋钩套接的连接套,所述钢筋钩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竖直设置的钩持部,所述折弯部固定设于所述井筒内,且所述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钩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钩持部位于所述井筒外,所述连接套与所述钩持部套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坠网通过多个钢筋钩与井筒的侧壁进行连接,其中,钢筋钩包括连接部、折弯部以及钩持部,折弯部固定设置于井筒的侧壁,连接部有部分位于井筒内,且连接部的一端与折弯部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钩持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折弯部与连接部配合设置有利于提高钢筋钩与井筒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防坠网与井筒侧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防坠网对行人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优选的,安装结构还包括钢筋圈,所述钢筋圈固设于所述井筒内,且所述钢筋圈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的连接处固定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结构还包括钢筋圈,钢筋圈的底部与连接部和折弯部的连接处固定抵接,有利于增强钢筋钩与井筒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钢筋钩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于井筒。优选的,所述折弯部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部呈竖直设置,且折弯部的底部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使得折弯部能够部分包住钢筋圈,有利于提高钢筋圈与井筒之间安装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折弯部包括水平设置的弯折子部与半圆子部,所述半圆子部呈竖直设置,且所述半圆子部的底部与连接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半圆子部的顶部与所述弯折子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钢筋圈的底部固定抵接于所述半圆子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部包括弯折子部和半圆子部,其中,半圆子部的底部与连接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实现折弯部与连接部的端部固定连接,半圆子部的顶端与弯折子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钢筋钩与井筒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折弯部能够部分包围钢筋圈,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钢筋圈、钢筋钩以及井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钩持部包括圆弧子部与直筋子部,所述直筋子部呈竖直设置,所述圆弧子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弧子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筋子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圆弧子部和所述直筋子部的连接处套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钩持部包括圆弧子部与直筋子部,其中圆弧子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钩持部与连接部固定连接,同时,直筋子部的底部与圆弧子部固定连接,一方面能够实现防坠网的连接套与直筋子部套接,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连接套与直筋子部之间套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厚度范围为3mm-3.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套的厚度范围在3mm-3.5mm之间,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连接套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连接套与钩持部之间套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直筋子部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防坠网安装到井筒的侧壁前,先解除限位块与直筋子部之间的连接,下一步再将连接套套在直筋子部和圆弧子部的连接处时后,最后,工作人员使得限位块与直筋子部螺纹连接,限位部与直筋子部的配合实现限制连接套脱离直筋子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套与直筋子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井筒的顶部与所述弯折子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在104-106mm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筒的顶部与弯折子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在104-106mm之间,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井筒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钢筋钩与井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折弯部与连接部配合设置有利于提高钢筋钩与井筒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防坠网与井筒侧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升防坠网对行人人身安全的保护作用;2、安装结构还包括钢筋圈,钢筋圈的底部与连接部和折弯部的连接处固定抵接,实现钢筋圈将钢筋钩压住,使得钢筋钩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于井筒;3、钩持部包括圆弧子部与直筋子部,其中圆弧子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钩持部与连接部固定连接,同时,直筋子部的底部与圆弧子部固定连接,一方面能够实现防坠网的连接套与直筋子部套接,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连接套与直筋子部之间套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坠网、膨胀螺栓挂钩以及井筒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坠网、安装结构以及井筒之间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钢筋钩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井筒、安装结构以及防坠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井筒;2、防坠网;21、连接套;3、钢筋钩;31、连接部;32、折弯部;321、弯折子部;322、半圆子部;33、钩持部;331、圆弧子部;332、直筋子部;4、钢筋圈;5、限位块;6、膨胀螺栓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参见图2,应用在检查井中,检查井包括井筒1和井盖(图中未示出),检查井内设置有防坠网2,防坠网2有涤纶材料制得,且防坠网2的网目密度不小于800目/100cm2。参见图3和图4,防坠网2通过该安装结构安装于检查井内。防坠网2的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固设于井筒1侧壁的钢筋钩3(结合图5)、防坠网2以及设于防坠网2边缘并与钢筋钩3套接的连接套21。连接套21由弹性材料制得。钢筋钩3由钢筋组成,用于制备钢筋钩3的钢筋的直径为φ10,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钢筋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多个固设于井筒(1)侧壁的钢筋钩(3)、防坠网(2)以及设于防坠网(2)边缘并与钢筋钩(3)套接的连接套(21),所述钢筋钩(3)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部(31)、折弯部(32)以及竖直设置的钩持部(33),所述折弯部(32)固定设于所述井筒(1)内,且所述折弯部(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钩持部(3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钩持部(33)位于所述井筒(1)外,所述连接套(21)与所述钩持部(33)套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多个固设于井筒(1)侧壁的钢筋钩(3)、防坠网(2)以及设于防坠网(2)边缘并与钢筋钩(3)套接的连接套(21),所述钢筋钩(3)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部(31)、折弯部(32)以及竖直设置的钩持部(33),所述折弯部(32)固定设于所述井筒(1)内,且所述折弯部(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钩持部(3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钩持部(33)位于所述井筒(1)外,所述连接套(21)与所述钩持部(33)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安装结构还包括钢筋圈(4),所述钢筋圈(4)固设于所述井筒(1)内,且所述钢筋圈(4)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31)和所述折弯部(32)的连接处固定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折弯部(32)的底部与所述连接部(3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折弯部(32)包括水平设置的弯折子部(321)与半圆子部(322),所述半圆子部(322)呈竖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硕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尚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