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77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包括机床主体和上下料机构,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盘安装在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工作腔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开口,所述连接盘的一侧通过开口延伸至顶板的上方,所述转盘转动连接在机床主体的顶部,所述连杆通过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转盘的右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的偏心位置,另一端与转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滑台滑动连接在机床主体的顶部,且转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台的侧壁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上下料机构,完成自动上下料,提高整个加工的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
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具体为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车床机台虽然能实现对待加工毛坯的自动化加工,但数控车床机台的上下料通常还是需要人工操作的,这对操作人员依赖性高、技术要求高、容易导致工伤事故发生,而且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效率低,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包括机床主体和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伸缩杆、连接盘、转盘、连接杆、转杆、连接座和滑台,所述机床主体上开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左侧壁上卡设有安装槽,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盘安装在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工作腔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开口,所述连接盘的一侧通过开口延伸至顶板的上方,所述转盘转动连接在机床主体的顶部,所述转杆通过连接座转动连接在转盘的右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的偏心位置,另一端与转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滑台滑动连接在机床主体的顶部,且转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台的侧壁铰接。其中,所述连接盘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上还安装有重力感应芯片,所述连接盘远离通孔的一侧设有弧形槽。其中,所述滑台的顶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安装有真空吸盘。其中,所述工作腔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动力卡盘,所述工作腔的右侧安装有切刀组件,所述机床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其中,所述开口的尺寸和连接盘的尺寸相匹配,且通孔到连接盘圆心的距离大于开口与伸缩杆之间的垂直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的上下料机构,通过滑台输送待加工件置于通孔内,再控制伺服电机以及伸缩杆调节连接盘的位置,使得通孔与动力卡盘重合,将代加工件固定在动力卡盘上,完成上料,同理,完成加工后,再次使加工件回到的滑台的放置槽内,完成自动上下料,提高整个加工的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盘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机床主体,2-上下料机构,201-伺服电机,202-伸缩杆,203-连接盘,204-转盘,205-连接杆,206-转杆,207-连接座,208-滑台,3-工作腔,4-安装槽,5-顶板,6-开口,7-通孔,8-凹槽,9-电动推杆,10-夹板,11-重力感应芯片,12-弧形槽,13-放置槽,14-真空吸盘,15-动力卡盘,16-切刀组件,17-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包括机床主体1和上下料机构2,上下料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伸缩杆202、连接盘203、转盘204、连接杆205、转杆206、连接座207和滑台208,机床主体1上开设有工作腔3,工作腔3的左侧壁上卡设有安装槽4,伺服电机201安装在安装槽4内,伸缩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201的输出轴上,连接盘203安装在伸缩杆202的另一端,工作腔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5,顶板5上设有开口6,连接盘203的一侧通过开口6延伸至顶板5的上方,转盘204转动连接在机床主体1的顶部,转杆206通过连接座207转动连接在转盘204的右侧,连接杆205的一端铰接在转盘204的偏心位置,另一端与转杆206的一端铰接,滑台208滑动连接在机床主体1的顶部,且转杆206远离连接杆205的一端与滑台208的侧壁铰接。其中,连接盘203的一侧设有通孔7,通孔7的下方设有凹槽8,凹槽8内安装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顶部设有夹板10,夹板10上还安装有重力感应芯片11,连接盘203远离通孔7的一侧设有弧形槽12。其中,滑台208的顶部设有放置槽13,放置槽13的一侧安装有真空吸盘14。其中,工作腔3的左侧壁上安装有动力卡盘15,工作腔3的右侧安装有切刀组件16,机床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7。其中,开口6的尺寸和连接盘203的尺寸相匹配,且通孔7到连接盘203圆心的距离大于开口6与伸缩杆202之间的垂直距离。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通过外接电源给装置内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它们的开闭,且动力卡盘15属于自动定心卡盘,配以电机组件即可组成电动卡盘,为现有技术,故未详细介绍其组成。使用时,将待加工件放入滑台208的放置槽13内,且一端位于放置槽13外,通过控制面板17使得转盘204(转盘204后侧连接有驱动件)转动,利用连接杆205使得转杆206转动,推动滑台208右移,同时伸缩杆202收缩,使得连接盘203左移,待加工件的一端进入通孔7内,重力感应芯片11接受信号并反馈控制面板17,使得电动推杆9工作,夹板10上移,将待加工件夹紧,且随着转盘204的转动,滑台208左移复位,与待加工件分离,此时,伺服电机201转动,使得通孔7从最高处转至最低处,并于动力卡盘15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再次通过伸缩杆202的移动,将待加工件送入动力卡盘内,并被自动夹紧,且凹槽8内的电动推杆9复位,夹板10解除对待加工件的夹持,然后,伸缩杆202伸长,使得连接盘203与待加工件分离,最后,伺服电机201再次带动连接盘203转动,使通孔7转至最高处,弧形槽12位于最低处,防止连接盘203阻碍切刀组件14的动作,此时控制面板17根据编程,控制切刀组件14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完成加工;下料时,同理通过伺服电机201调节通孔位置,将加工件夹持后带至开口6上方,利用转盘204带动滑台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主体(1)和上下料机构(2),所述上下料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伸缩杆(202)、连接盘(203)、转盘(204)、连接杆(205)、转杆(206)、连接座(207)和滑台(208),所述机床主体(1)上开设有工作腔(3),所述工作腔(3)的左侧壁上卡设有安装槽(4),所述伺服电机(201)安装在安装槽(4)内,所述伸缩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201)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盘(203)安装在伸缩杆(202)的另一端,所述工作腔(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5),所述顶板(5)上设有开口(6),所述连接盘(203)的一侧通过开口(6)延伸至顶板(5)的上方,所述转盘(204)转动连接在机床主体(1)的顶部,所述转杆(206)通过连接座(207)转动连接在转盘(204)的右侧,所述连接杆(205)的一端铰接在转盘(204)的偏心位置,另一端与转杆(206)的一端铰接,所述滑台(208)滑动连接在机床主体(1)的顶部,且转杆(206)远离连接杆(205)的一端与滑台(208)的侧壁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主体(1)和上下料机构(2),所述上下料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01)、伸缩杆(202)、连接盘(203)、转盘(204)、连接杆(205)、转杆(206)、连接座(207)和滑台(208),所述机床主体(1)上开设有工作腔(3),所述工作腔(3)的左侧壁上卡设有安装槽(4),所述伺服电机(201)安装在安装槽(4)内,所述伸缩杆(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伺服电机(201)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盘(203)安装在伸缩杆(202)的另一端,所述工作腔(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板(5),所述顶板(5)上设有开口(6),所述连接盘(203)的一侧通过开口(6)延伸至顶板(5)的上方,所述转盘(204)转动连接在机床主体(1)的顶部,所述转杆(206)通过连接座(207)转动连接在转盘(204)的右侧,所述连接杆(205)的一端铰接在转盘(204)的偏心位置,另一端与转杆(206)的一端铰接,所述滑台(208)滑动连接在机床主体(1)的顶部,且转杆(206)远离连接杆(205)的一端与滑台(208)的侧壁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怡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一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