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4071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其中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涉及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Polyimide,PI)是指主链上含有亚胺环的一类高聚物,由含二胺和二酐的化合物经逐步聚合制备而成;因PI主链上特有的亚胺环、芳香环结构及其共轭效应,使其具备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力学强度、介电性能和低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因而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机械工程、石油化工、液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恰恰是PI结构中特有的芳环共轭结构,促成了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影响了PI薄膜的透光性,并呈现出棕黄色以及较差的透光率,极大地限制了PI薄膜在光电领域(如光通讯领域中的光波导材料以及柔性显示领域的柔性电极材料、显示基板或盖板的光学透明薄膜等)的应用。同时,随着近年来智能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向可弯折方向的发展,为实现此类电子设备柔性显示的要求,对高透明性PI薄膜的开发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为实现PI薄膜良好的透明性,常通过对PI分子结构的设计来实现;例如引入可破坏主链中平面共轭结构的基团(可实现弯曲的醚键或砜基)或结构(空间体积大的取代基)、引入脂族结构(脂环或脂肪族结构)和含氟结构等,以破坏分子结构的共轭效果与对称性,减少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传荷作用,以实现良好的透明化改性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给电子能力越强的二胺或吸电子能力越强的二酐,聚合所形成的聚酰亚胺膜材的颜色就会越深;故对于单体的选择尤为重要,可通过选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PI薄膜透明性的提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以其特有的脂环族结构既可有效破坏PI薄膜分子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又削弱了主结构中的电荷转移能力;同时通过含氟基团的引入,可进一步破坏PI薄膜分子结构中的共轭结构,以实现良好的透明化改性效果,可应用于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R2彼此独立的表示-(CH2)-或-(CH2CH2)-;优选R1、R2表示-CH2-;R3、R4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表示H或F;优选R3、R4同时为F或者同时为H。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所述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具有如式I-1或I-2所示结构:此化合物因其特有的脂环结构和含氟结构,使其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可实现良好的光学特性,克服了传统芳香族聚酰亚胺薄膜颜色深的缺点,可实现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具备了在柔性显示或光电领域应用的良好前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新型二酸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以化合物I-a为原料,与氟试剂通过加成反应得到化合物I-b;(2)将化合物I-b金属催化插入羰基得到化合物I-c;(3)将化合物I-c脱水得到I-d。其中,在通式I中,所述R1、R2彼此独立的表示-(CH2)-或-(CH2CH2)-;R3、R4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表示H或F;优选地,在通式I中,所述R1、R2表示-CH2-;R3、R4同时为H或R3、R4同时为F。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I-a与所述氟试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1.0~10.0);优选地,所述氟试剂选自DAST、BAST、四氟化硫中的一种,优选DAST,氟试剂选自DAST时,所述化合物I-a与所述氟试剂的投料摩尔比更优选为1.0:(1.5~5.0)。优选地,步骤(1)通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或一氟三氯甲烷中的一种,优选为二氯甲烷。优选地,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80~10℃,优选为0~10℃;反应压力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步骤(2)具体为:在钯催化剂和铜催化剂存在下,使醇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与化合物I-b反应;所述化合物I-b与醇化合物的投料质量比为1:1~100,优选为1:5~50。所述醇化合物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戊醇、甲氧基乙醇、乙氧基乙醇、乙二醇、三甘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更优选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化合物I-b与钯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001~1,优选为1:0.01~0.5;步骤(2)使用的钯催化剂,只要包含钯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氯化钯、溴化钯等卤化钯;乙酸钯、草酸钯等钯有机酸盐;硝酸钯、硫酸钯等钯无机酸盐;使钯负载于碳或氧化铝等载体上的钯碳或钯氧化铝等,优选使用氯化钯或钯碳。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化合物I-b与铜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1.0~50,优选为1:4.0~20;所述铜催化剂选自一价氧化铜、一价氯化铜、一价溴化铜、二价氧化铜、二价氯化铜、二价溴化铜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二价氧化铜、二价氯化铜、二价溴化铜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更优选为二价氯化铜。优选地,步骤(2)的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化合物I-b与所述有机溶剂质量比为1:1~100,优选1:5~50;所述有机溶剂只要不阻碍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脂肪族羧酸类(例如,甲酸、乙酸、丙酸、三氟乙酸等)、有机磺酸类(例如,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酮类(例如,丙酮、丁酮、环己酮等)、脂肪族烃类(例如,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等)、酰胺类(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脲类(N,N’-二甲基咪唑啉酮等)、醚类(例如,二乙醚、二异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1,2-亚甲基二氧基苯等)、芳香族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芳香族烃类(例如,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等)、硝基化芳香族烃类(例如,硝基苯等)、卤代烃类(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羧酸酯类(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腈类(例如,乙腈、丙腈、苯甲腈等)、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等)、砜类(例如,环丁砜等)等。优选使用脂肪族烃类、芳香族烃类、卤代烃类、卤代芳香族烃类。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上述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一种以上混合使用。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的脱水为: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搅拌,所述的加热温度为50~130℃,优选80~120℃;所述的酸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硫酸、氯硫酸、硝酸等无机酸类;甲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等有机磺酸类;氯乙酸、三氟乙酸等卤化羧酸类、离子交换树脂、硫酸硅胶、沸石、酸性氧化铝等,优选使用无机酸类、有机磺酸类,进一步优选使用有机磺酸类。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酸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一种以上混合使用。优选地,步骤(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其中,R1、R2彼此独立的表示-(CH2)-或-(CH2CH2)-;优选R1、R2均表示-CH2-;
R3、R4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表示H或F;优选R3、R4同时为F或者同时为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二酸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1或I-2所示结构:





3.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新型二酸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以化合物I-a为原料,与氟试剂通过加成反应得到化合物I-b;
(2)将化合物I-b金属催化插入羰基得到化合物I-c;
(3)将化合物I-c脱水得到I-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a与所述氟试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1.0~10.0;
和/或,所述氟试剂选自DAST、BAST、四氟化硫中的一种;优选DAST,氟试剂选自DAST时,所述化合物I-a与所述氟试剂的投料摩尔比更优选为1.0:(1.5~5.0);
和/或,步骤(1)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或一氟三氯甲烷中的一种,优选二氯甲烷;
和/或,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80~10℃,优选为0~1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在钯催化剂和铜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醇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与化合物I-b反应;
和/或,所述化合物I-b与醇化合物的投料质量比为1:1~100,优选为1:5~50;
和/或,所述化合物I-b与钯催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001~1,优选为1:0.01~0.5;
和/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坤储士红高立龙田会强姜天孟苏学辉戴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