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51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块;混合块内设置有柱状的混合室;混合室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多组进液口;混合室内设置有多个分流叶片组;分流叶片组包括若干分流叶片;分流叶片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槽以及两组第二流道槽;第一流道槽和两组第二流道槽沿混合室长度方向排布;第一流道槽包括供进液口内流体斜冲的分流槽,以及分布在分流槽两侧的两组活动槽;活动槽和第二流道槽均用于供分流后的流体通过;本多流体混合器具备混合均匀、无需动力输入、易于维修清洗、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体混合器
本技术涉及喷涂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流体混合器。
技术介绍
流体配比混合系统常常是喷涂领域尤其多组分喷涂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混合系统有H型、Y型、T型以及十字型的,多种流体汇流到混合系统的混合室内进行混合,在不增加动力搅拌系统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为此,有些混合系统会附加动力搅拌系统,但增加搅拌系统,一是需要外加动力源,二是需要占据更多的安装空间,而且会耗费更多的清洗时间和装置成本。此外,现有的混合系统也无法很好地与流体的物理流动特性相适应。因此,仍需对现有的混合系统做进一步改进,以解决前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流体混合器,以及一种混合试验方法。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块;所述混合块内设置有柱状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呈圆周分布的多组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其中,所述混合室内设置有与多组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流叶片组;所述分流叶片组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块上的若干分流叶片;所述分流叶片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槽,以及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槽两侧的两组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两组所述第二流道槽沿所述混合室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供所述进液口内流体斜冲的分流槽,以及分布在所述分流槽两侧的两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槽均用于供分流后的流体通过。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试验方法,基于上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定多流体混合器的第一工作参数;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包括:主剂类别、主剂口的口径、主剂流量、主剂进入混合室的流速、主剂的推送压力,以及辅剂类别、辅剂口的口径、辅剂流量、辅剂进入混合室的流速、辅剂的推送压力;获取主剂的雷诺数、辅剂的雷诺数、主剂进入所述混合室后的第二工作参数,以及辅剂进入所述混合室后的第三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三工作参数均包括:扩散角ɑ、射流射程S、流量、流速以及动压;步骤二:重复执行步骤一的数值计算,根据获得的多组第二工作参数绘制与主剂对应的第一圆管射流结构图,根据获得的多组第三工作参数绘制与辅剂对应的第二圆管射流结构图;步骤三:根据第一圆管射流结构图,在主剂射程内放入叶片A;根据第二圆管射流结构图,在辅剂射程内放入叶片B;运行数值计算方法,获取主剂和辅剂在混合室内的混合情况;根据混合情况对叶片进行调节,调节内容包括叶片A的数量、叶片A上第一流道槽的尺寸、叶片A上第二流道槽的尺寸、叶片A在混合室内的角度、叶片B的数量、叶片B上第一流道槽的尺寸、叶片B上第二流道槽的尺寸、叶片B在混合室内的角度中的任一项或组合;步骤四:在出液口处检测混合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混合均匀本技术将分流叶片的结构与流体的流体特性进行了结合,经计算分析以及仿真实验发现,流体与分流叶片有一定的偏角,便可以通过分流叶片使流体分流,进而在混合室内形成漩涡,从而不仅提高了混合效率,也使得多种流体的混合更为均匀;同时,使用本混合器,压力损失小。二、无需动力输入,易于维修清洗本技术无需增设动力源,而是利用流体自身的流变特性,让流体分流,并进一步形成漩涡,从而使得多种流体可以在混合室内边流动边输出。一方面,能源耗费小,降低了喷涂防爆需求的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流体的降解与淤积,清洗效率更高且清洗效果更好。三、适用范围广叶片结构是根据流体的流变特性进行模块化设计的。需要对不同流体进行混合时,可以更换与待混合流体流变特性相对应的叶片,还具备调节不同混合程度的能力,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物料及配比实现不同混合程度的物料混合;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混合需求,采用两进液口或多进液口。综上,对应混合物料的不同压力以及流量配比,可以通过改变分流叶片的数量、放置角度、第一流道槽尺寸以及第二流道槽尺寸,实现多种流体的均布混合,适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剖切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剖切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剖切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剖切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剖切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剖切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流体混合器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混合块10;混合块10内设置有柱状的混合室180;混合室180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出液口181、呈圆周分布的多组进液口182;出液口181以及进液口182均与混合块10外表面连通;混合室180内设置有与多组进液口182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流叶片组;分流叶片组包括固定在混合块10上的若干分流叶片11;分流叶片11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槽183,以及分布在第一流道槽183两侧的两组第二流道槽184;第一流道槽183和两组第二流道槽184沿混合室180长度方向排布;第一流道槽183包括供进液口182内流体斜冲的分流槽185,以及分布在分流槽185两侧的两组活动槽186;活动槽186和第二流道槽184均用于供分流后的流体通过。为了便于说明第一流道槽183的组成情况,如图2所示,两条直线都命名为0203,两条直线平行,且均与出液口的侧壁重合,两条直线之间的空间即为分流槽185,第一流道槽183余下的两部分空间即为两个活动槽186。同理,如图3所示,两条直线都命名为0405,两条直线平行,且均与出液口的侧壁重合,两条直线之间的空间即为分流槽185,第一流道槽183余下的两部分空间即为两个活动槽186。进一步的,以一种流体为例说明流体的工作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第一流道槽183与进液口182居中对齐,向进液口182注入流体,流体经进液口182向外喷出,喷射到分流槽185槽底后分流,分出的两股流体分别从两组活动槽186通过,进而沿着混合室180的内壁流动,从而形成漩涡;两组第二流道槽184,一组第二流道槽184可以供混合室180内位于上方的漩涡流体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块;所述混合块内设置有柱状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呈圆周分布的多组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其特征在于,/n所述混合室内设置有与多组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流叶片组;所述分流叶片组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块上的若干分流叶片;所述分流叶片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槽,以及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槽两侧的两组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两组所述第二流道槽沿所述混合室长度方向排布;/n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供所述进液口内流体斜冲的分流槽,以及分布在所述分流槽两侧的两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槽均用于供分流后的流体通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块;所述混合块内设置有柱状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呈圆周分布的多组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室内设置有与多组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流叶片组;所述分流叶片组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块上的若干分流叶片;所述分流叶片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槽,以及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槽两侧的两组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两组所述第二流道槽沿所述混合室长度方向排布;
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供所述进液口内流体斜冲的分流槽,以及分布在所述分流槽两侧的两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槽均用于供分流后的流体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呈斜向延伸,且中心轴与所述混合室中心轴垂直;多组所述进液口包括若干组主剂口以及若干组辅剂口;
所述主剂口包括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的第一前端;
所述辅剂口包括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的第二前端;
所述主剂口与过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二前端的基准线所成角度为0°-35°;
所述辅剂口与所述基准线所成角度为0°-35°;
所述基准线上的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二前端分布在所述混合室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流叶片组,包括与所述主剂口对应的叶片组A,以及与所述辅剂口对应的叶片组B;
所述叶片组A包括若干叶片A;所述叶片A与所述基准线所成角度为15°-60°;
所述叶片组B包括若干叶片B;所述叶片B与所述基准线所成角度为15°-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立麻刚斗安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