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稳定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035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稳定系统及汽车,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轮侧液压部件和调节组件。各个轮侧液压部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对应的车轮悬架连接部件与车身框架连接处,并且包括轮侧液压缸,每个轮侧液压缸与车身框架固定连接,通过轮侧活塞杆组件与悬架连接部件连接。调节组件安装于汽车的车身框架上,并且分别与各个轮侧液压缸管路连接。当位于所述汽车的两侧的车轮跳动矢量(包括方向和大小)不一致时,两侧的位移量通过与其对应的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传递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上,进而将力作用在所述中间弹性构件的两端,中间弹性通过自身的变形提供力矩平衡两端的力,抑制了成对系统中两侧轮胎跳动矢量不一致的趋势,进而提高汽车抗侧倾和抗俯倾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稳定系统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稳定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抗侧倾是指:汽车在转弯时因侧向加速度导致车身侧倾,汽车抗侧倾即通过此方法的装置提高侧倾刚度来减小侧倾角度,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及改善平顺性;汽车抗俯仰是指:汽车在急刹车或急启动时,在纵向加速度下,车头会下沉或上抬,汽车抗俯仰即通过此方法的装置减小俯仰角度,提高平顺性和舒适性。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汽车悬架上的稳定杆来实现汽车的抗侧倾性能,稳定杆一般由弹性钢管制成的扭杆弹簧,形状呈"U"形,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用衬套以及支架与车身框架转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挂的下托臂或减震器滑柱上,目的是防止汽车横向倾翻和改善平顺性,但是这种结构一方面不能实现汽车的抗俯仰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抗侧倾性能主要由稳定杆的弹性变形来补偿,稳定杆横跨汽车左右侧,占用很大的空间,且汽车悬挂的运动构件数量多。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存在占用空间大,缺失抗俯倾性能,悬挂的运动构件数量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存在占用空间大,缺失抗俯倾性能,悬挂的运动构件数量多的问题。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稳定系统及汽车,能够同时兼顾汽车的抗侧倾和抗俯倾性能,占用较小的空间,简化了悬架构件的数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稳定系统,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轮侧液压部件和调节组件;其中,各个所述轮侧液压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汽车的对应的车轮悬架连接部件与车身框架连接处,并且包括轮侧液压缸,每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汽车的车身框架上,并且分别与各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管路连接;其中,当位于所述汽车的一侧的所述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变化时,所述调节组件控制位于所述汽车的另一侧的所述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同步变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汽车稳定系统通过在汽车的每个车轮以及悬架连接部件与车身框架的连接处设置轮侧液压部件,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平衡汽车两侧的轮侧液压部件的液压(例如,当位于汽车的两侧的车轮跳动矢量不一致时,两侧的位移量通过与其对应的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传递到调节组件上,调节组件能够平衡两侧的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以抑制成对系统中两侧轮胎跳动矢量不一致的趋势。进而来防止汽车侧倾。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稳定系统能够在占用较小的空间下同时兼顾抗侧倾和抗俯仰性能,减少了悬架运动构件的数量。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稳定系统,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上,包括多个中间弹性构件以及多个中间液压部件;其中每个所述中间弹性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中间液压部件;每个所述中间液压部件包括中间液压缸,每个所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与对应的所述中间弹性构件的端部球铰传动连接,并且所述中间液压缸与对应的所述轮侧液压缸管路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调节组件通过设置多个中间弹性构件和中间液压部件,其中,当位于所述汽车的两侧的车轮跳动矢量不一致时,两侧的位移量通过与其对应的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传递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上,进而将力作用在所述中间弹性构件的两端,中间弹性构件通过自身的变形提供力矩平衡两端的力,抑制了成对系统中两侧轮胎跳动矢量不一致的趋势。进而来防止汽车侧倾或俯仰。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稳定系统能够在占用较小的空间下同时兼顾抗侧倾和抗俯倾性能,减少了悬架运动构件的数量。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稳定系统,每个所述中间弹性构件包括转轴和连接件;其中所述转轴沿与所述连接件的垂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上,所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传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弹性构件包括转轴和连接件,由于转轴和连接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部件,本实施方式将中间弹性构件设置为这种结构可方便中间弹性构件的加工制造。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稳定系统,每个所述轮侧液压部件还包括轮侧活塞杆组件;其中所述轮侧活塞杆组件包括推杆、球铰连接杆和固定球铰杆;其中所述推杆的一端部与所述轮侧液压缸的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球铰连接杆的一端球铰连接;所述球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球铰杆球铰连接,所述固定球铰杆固定于所述悬架连接部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轮侧液压部件还设置有轮侧活塞杆组件,以及轮侧活塞杆组件包括推杆、球铰连接杆和固定球铰杆,推杆的一端与固定球铰杆的一端球铰传动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轮侧液压部件中的轮侧活塞杆组件与汽车的车轮成一定的比例同步运动,进而能够提供汽车的抗俯倾或仰倾能力。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稳定系统,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弹性板状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将连接件设置为弹性板状结构,在位于连接件两端的中间液压缸的活塞的矢量运动量不一致时,连接件通过自身变形产生的力矩介入到两端的液压传动中,进一步提高汽车的抗侧倾或俯仰的刚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稳定系统,每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中间液压缸的截面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轮侧液压缸的截面积小于中间液压缸的截面积,由于中间液压缸设置于车身框架中,本实施方式将轮侧液压缸的截面积小于中间液压缸的截面积,可使得中间液压缸的轴向尺寸较小,通过这种结构,可使得中间液压缸和调节组件的尺寸小,更好地布置于车身框架上。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稳定系统,所述汽车的一侧与另一侧为所述汽车的左侧与右侧;或者所述汽车的一侧与另一侧为所述汽车的前侧与后侧。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框架、4个车轮以及上述结构的汽车稳定系统;其中所述汽车稳定系统包括4个所述轮侧液压部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4个横向中间液压缸、以及2个横向中间弹性构件;并且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至少2个纵向中间液压缸、以及至少1个纵向中间弹性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采用上述结构的汽车稳定系统,由于上述结构的汽车稳定系统通过在汽车的每个车轮以及悬架连接部件与车身框架的连接处设置轮侧液压部件,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平衡汽车两侧的轮侧液压部件的液压(例如,当位于所述汽车的两侧的车轮跳动矢量不一致时,两侧的位移量通过与其对应的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传递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上,进而将力作用在间弹性构件的两端,中间弹性构件通过自身的变形提供力矩平衡两端的力,抑制了成对系统中两侧轮胎跳动矢量不一致的趋势),进而来防止汽车侧倾,同理,也可以防止汽车俯仰。进而同时提供抗侧倾和抗俯倾性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每个所述车轮处均连接有悬架连接部件,所述轮侧液压部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悬架连接部件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轮侧液压部件和调节组件;其中,/n各个所述轮侧液压部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对应的车轮的悬架连接部件与车身框架连接处,并且包括轮侧液压缸,每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连接部件连接;/n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汽车的车身框架上,并且分别与各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管路连接;其中,/n当位于所述汽车的一侧的所述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变化时,所述调节组件控制位于所述汽车的另一侧的所述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同步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轮侧液压部件和调节组件;其中,
各个所述轮侧液压部件分别安装于汽车的对应的车轮的悬架连接部件与车身框架连接处,并且包括轮侧液压缸,每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身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架连接部件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汽车的车身框架上,并且分别与各个所述轮侧液压缸管路连接;其中,
当位于所述汽车的一侧的所述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变化时,所述调节组件控制位于所述汽车的另一侧的所述轮侧液压缸中的液压同步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上,包括多个中间弹性构件、以及多个中间液压部件;其中
每个所述中间弹性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中间液压部件;
每个所述中间液压部件包括中间液压缸,每个所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与对应的所述中间弹性构件的端部球铰传动连接,并且所述中间液压缸与对应的所述轮侧液压缸管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间弹性构件包括转轴和连接件;其中
所述转轴沿与所述连接件的垂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上,所述中间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传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稳定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驰
申请(专利权)人: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