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300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4
一种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包括机筒,在机筒的中部设置有筒体凹部,在筒体凹部的底面上设置有分布有排气孔,排气孔与机筒内孔相连通,在筒体凹部中能脱卸地连接有防溢料装置,在防溢料装置中设置有贯穿防溢料装置的通气腔,通气腔的第一开口位于防溢料装置的底面上并与对应的排气孔相连通,通气腔的第二开口位于防溢料装置的顶面上,通气腔为出气方向与机筒内物料前进方向相反的倾斜腔体,倾斜腔体由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依次首尾连通而成,第二腔体的斜率小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斜率,第一开口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第二开口位于第三腔体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防止物料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筒,尤其指一种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320594288.0名称为《一种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机筒》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机筒,包括内部设置有螺杆腔的机筒体,所述螺杆腔为锥形腔体,所述机筒体包括三段,分别为加料段、排气段和计量段,所述加料段设置有圆形的加料口,所述排气段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为双排气孔。该专利技术提供的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机筒,其结构设置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混炼、塑化效果好,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然而,该机筒在排气时,存在部分物料从排气孔溢出的隐患,因此该机筒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输送物料时能防止物料从排气孔溢出,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排气式机筒。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包括机筒,在机筒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机筒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机筒的中部设置有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包括机筒(1),在机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机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机筒(1)的中部设置有筒体凹部(11),在所述筒体凹部(11)的底面上设置有分布有排气孔(12),所述排气孔(12)与机筒内孔(1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凹部(11)中能脱卸地连接有防溢料装置(2),在所述防溢料装置(2)中设置有贯穿防溢料装置(2)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的第一开口(211)位于防溢料装置(2)的底面上并与对应的排气孔(12)相连通,所述通气腔的第二开口(231)位于防溢料装置(2)的顶面上,所述通气腔为出气方向与机筒(1)内物料前进方向相反的倾斜腔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防止溢料的排气式机筒,包括机筒(1),在机筒(1)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在机筒(1)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机筒(1)的中部设置有筒体凹部(11),在所述筒体凹部(11)的底面上设置有分布有排气孔(12),所述排气孔(12)与机筒内孔(1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凹部(11)中能脱卸地连接有防溢料装置(2),在所述防溢料装置(2)中设置有贯穿防溢料装置(2)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的第一开口(211)位于防溢料装置(2)的底面上并与对应的排气孔(12)相连通,所述通气腔的第二开口(231)位于防溢料装置(2)的顶面上,所述通气腔为出气方向与机筒(1)内物料前进方向相反的倾斜腔体,所述第二开口(231)与进料口的间距小于第一开口(211)与进料口的间距,所述倾斜腔体由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和第三腔体(23)依次首尾连通而成,第二腔体(22)的斜率小于第一腔体(21)和第三腔体(23)的斜率,所述第一开口(211)位于第一腔体(21)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231)位于第三腔体(23)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式机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22)的上侧壁的俯视投影覆盖的水平距离(L)大于第一腔体(21)上开口的水平宽度(S)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式机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1)和第三腔体(23)的斜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式机筒,其特征在于:第二腔体竖向截面倾角(b)为10~20°,第一腔体竖向截面倾角(a)和第三腔体竖向截面倾角(c)均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排气式机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料装置(2)由第一块体(201)、第二块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增富夏瑜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